正麵監控難以突破,
陸錚和保衛處決定采取迂回策略。
他們秘密調查了張秀芳的丈夫在農機廠的社會關係,
以及她娘家的背景。
一條不起眼的線索浮出水麵:
張秀芳的一個遠房表弟,
曾在南方某沿海城市當過船員,
幾年前因病返鄉,
現在縣供銷社下屬的土產收購站做臨時工。
而這個表弟,在船員時期,
有記錄顯示其所在船隻曾多次往返於某個敏感海域!
保衛處順藤摸瓜,
對縣供銷社係統進行了秘密摸排,
發現其係統內人員構成複雜,流動性大,
且經常有外地貨車司機和采購員往來,是一個極易被滲透和利用的環節!
結合吳建國對後勤倉庫的興趣、神秘郵遞員的出現、以及張秀芳利用雞蛋傳遞情報的手法,
一個模糊的間諜網絡輪廓逐漸清晰:
這個間諜網絡可能利用供銷社係統的運輸和人員流動作為掩護,
進行情報傳遞和人員接應!
張秀芳是網絡中的一個關鍵“節點”,
負責接收和傳遞來自基地內部,
如吳建國的情報,
並通過雞蛋“死信箱”等方式,
與上線,如郵遞員聯係。
而吳建國,可能隻是這個網絡派入基地內部的“觸角”之一!
雖然大致摸清了對方的運作模式,
但敵特分子極其狡猾,一旦察覺風聲,便會蟄伏起來。
陸錚和保衛處決定耐心蹲守,張網以待。
他們加強了對服務社外圍和所有進出大院物資車輛的暗中監控,
特彆是供銷社係統的車輛和人員。
同時,對張秀芳的監控更加隱蔽,力求不驚動她。
功夫不負有心人。
一周後,一個雨夜,一輛來自縣供銷社的貨車像往常一樣來大院送日用雜貨。
在卸貨點,司機和押運員與倉庫人員交接時,
一個生麵孔押運員趁人不備,快速將一個用手帕包著的小東西,
塞進了服務社後門旁邊一個廢棄不用的舊牛奶箱的縫隙裡!
這一舉動,被隱藏在對麵樓頂的偵察員用望遠鏡清晰地捕捉到!
幾分鐘後,張秀芳借口出來倒垃圾,自然地走到牛奶箱旁,迅速取走了那個小包!
新的傳遞渠道發現了!
敵人改變了策略,利用送貨車輛進行交接!
獲取了這一關鍵證據後,
陸錚和保衛處並沒有立即收網。
他們判斷,張秀芳很可能隻是一個中間傳遞環節,她上麵還有更重要的“大魚”。
那個神秘的“郵遞員”、供銷社貨車上的押運員,以及張秀芳的表弟,都可能隻是這個網絡中的一環。
必須放長線,釣大魚!
師黨委和上級安全部門批準了繼續深入偵查的計劃,
目標是徹底挖出這個以供銷係統為掩護的完整間諜網絡,
查明其真正目的和上級組織。
與此同時,
重症監護室裡的王政委,
在沈棠後續幾次“少量摻入靈泉水的營養液秘密治療”和醫護人員精心護理下,
竟然奇跡般地逐漸恢複了自主呼吸,
意識也開始有模糊的反應,
真正脫離了最危險的期!
在重症監護室又度過了驚心動魄的三天,
王政委的生命體征終於穩定下來。
雖然極度虛弱,無法長時間說話,
但他的意識逐漸清晰,能夠進行短暫的、簡單的交流。
師長、李副部長和保衛處長在醫生允許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