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食堂破例加餐,算是為“天眼”係統初戰告捷舉行了一場小型的內部慶功。
紅燒肉、土豆燉雞塊的香氣驅散了連日來的疲憊,
人們的臉上洋溢著久違的輕鬆笑容。
老周端著搪瓷缸,以水代酒,挨個敬技術團隊的成員,
聲音洪亮:“同誌們,辛苦了!咱們這算是……雛鷹展翅頭一遭!”
老吳則被幾個年輕人圍著,追問算法優化的細節,他難得地露出笑容,耐心解釋著。
沈棠和陸錚坐在角落一桌,看著這熱鬨的場景,相視而笑,緊繃的神經稍稍放鬆。
然而,在這歡慶的氛圍下,一絲不易察覺的暗流在湧動。
保衛處的一名乾事悄悄走到陸錚身邊,低聲耳語了幾句。
陸錚臉上的笑容收斂了些,對沈棠使了個眼色,兩人不動聲色地提前離席。
“剛接到外圍觀察點報告,”
回到辦公室,陸錚關上門,神色凝重,
“我們監控的那個礦洞附近,今天下午出現了一個收山貨的農民,在洞口周圍轉悠了挺久,還試圖跟我們的暗哨搭話,問最近有沒有看到生人。”
沈棠心中一凜:“試探?”
“很有可能。”
陸錚點頭,
“‘掌櫃’很警覺。
我們雖然沒在現場抓人,但秘密搜查可能留下了細微痕跡,
或者他那邊沒按時收到回信,起了疑心。
這個‘山貨農民’,八成是來探風聲的。”
這說明敵人並未因一次挫敗而退縮,反而更加謹慎和狡猾。
“天眼”係統的存在,或許已經引起了他們的警覺,
隻是他們還不清楚這到底是什麼。
慶功宴的興奮過後,
現實的技術難題依然是橫亙在麵前的大山。
首次成功帶有一定的運氣成分,目標在空曠地帶活動,行為模式單一。
當“天眼”係統被要求應對更複雜的場景時,其“幼嫩”的一麵暴露無遺。
場景一:基地大門口,上下班高峰期。
人流、自行車流交織,係統瞬間“懵了”。
屏幕上紅色框框亂閃,幾乎覆蓋了整個畫麵,報警聲連綿不絕,完全失去了重點。
負責監控的戰士哭笑不得:“這……這還不如人眼好使。”
問題暴露:高密度目標下的跟蹤與識彆能力嚴重不足。
場景二:雨雪天氣。
攝像頭鏡頭被雨水或雪花遮擋,畫麵模糊不清,係統幾乎成了“瞎子”。
即使天氣好轉,潮濕地麵反光、車輛駛過濺起的水花,都會引發大量誤報。
問題暴露:環境適應性極差,抗乾擾能力弱。
場景三:夜間監控。
現有的攝像頭低照度性能很差,
夜間畫麵噪點極大,幾乎無法有效識彆目標。
開啟輔助燈光又容易暴露監控位置。
問題暴露:夜視能力缺失。
這些問題像一盆盆冷水,
澆在技術團隊頭上。
老周帶著硬件組開始研究如何給攝像頭加裝簡易的雨刮器和防霧罩;
老吳的算法組則開始攻堅“多目標跟蹤”和“複雜場景下的目標分割”這兩個地獄難度的課題;
沈棠則開始查閱資料,思考能否利用這個時代可能存在的紅外或微光夜視技術,
哪怕隻是最原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