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微微一怔,隨即肅然接令:“末將遵命!”他心中雖有一絲未能參與南征的遺憾,但想到能重返熟悉的北疆戰場,眼中又燃起熾熱的光芒。在南中征戰,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縱馬馳騁。
劉辟洞察人心,拍拍趙雲的肩膀,笑道:“子龍莫要失望。訓練騎兵、征戰北疆,正是爾之長處。南中山林作戰,反倒發揮不出子龍本事。大王將新騎交給子龍訓練,可見倚重之深。”
接著,劉辟又對眾人說道:“數千人征益州郡,牂牁卻留下數萬兵馬無事可做。大王有令,讓吾等在牂牁開荒屯田,好好治理這片土地。要從這崇山峻嶺中開出良田,讓這片不毛之地變成魚米之鄉。”
他特彆強調道:“還有一樁要緊事,就是為軍中未婚將士娶蠻女為妻。這事關重大,既要讓將士們安心定居牂牁,充實人口,又要讓蠻人感受到吾等誠意。切記不可強娶,要兩情相悅才好。若有欺壓蠻女者,軍法處置!”
賀齊接話道:“將軍放心,昨日子瑜還跟下官說過此事,這事下官已有安排。三日後便是且蘭城的集市日,屆時蠻漢百姓都會來趕集。下官已命人在城西搭起彩棚,準備舉辦一場聯姻會,讓未婚將士與蠻人女子相見。若彼此中意,便由官府出資操辦婚事,每對新人還可領到三石米、兩匹布作為賀禮。”
眾將聽了,都覺新奇。太史慈笑道:“這倒是一樁美事!等吾從益州郡回來,定要討杯喜酒喝。若是辦得好,待吾部將士凱旋,也要為他們張羅一番。”
議事既畢,眾將各自散去準備。劉辟獨自站在輿圖前,目光在益州南中幾郡來回遊移,深邃如潭。他深知,平定南中易,治理南中難。
要讓這片土地真正成為明國疆土,還需要很多年的苦心經營。不僅要開荒修路,更要開化民心,讓蠻漢真正融為一體。
三日後,且蘭城西果然熱鬨非凡。彩棚下,數百名未婚將士穿戴整齊,與盛裝的蠻人女子相見。
起初雙方都有些拘謹,但在賀齊特意安排的歌舞助興下,氣氛漸漸活躍起來。蠻女們跳起傳統的求偶舞蹈,將士們則表演武藝助興,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不少將士與蠻女相談甚歡,更有當場互贈信物的。一個年輕的百夫長與一位蠻族頭人的女兒互生情愫,當場交換了貼身玉佩和銀鐲,引得眾人喝彩。
與此同時,修路的工程也開始了。在諸葛瑾的籌劃下,一條從且蘭通往鬱林郡的道路破土動工。數以千計的蠻人扛著鋤頭、推著獨輪車,熱火朝天地乾著活。漢人工匠指導他們使用新式工具,效率比從前提高了數倍。
每日收工後,他們都能領到足額的米糧,這讓他們的家人終於吃上了飽飯。更讓蠻人驚喜的是,太守府真的開始選拔蠻人小吏了。
那個在軍中讀書最用功的阿郎,因為識得五百多個漢字,被任命為修路工隊的副管事。他穿著新發的吏服回家時,整個寨子都轟動了。他老父親拉著他的手熱淚盈眶:“能當官!這是祖祖輩輩想都不敢想的事啊!”
“阿郎當官了!”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群山。越來越多的蠻人開始明白:讀書識字真的可以改變命運。各寨紛紛請求漢人先生前去教書,一時間求學之風盛行。
太史慈的六千兵馬已經準備就緒,即將西進益州郡。而趙雲則收拾行裝,準備北上長安。臨行前,劉辟特意為二人餞行。
“子義切記,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劉辟叮囑太史慈,“益州郡的蠻人若見牂牁同胞過上了好日子,必會心生向往。要多帶些牂牁蠻兵前去宣傳,這比刀劍更管用。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上策。”
“但得小心劉璋兵馬。”
他又對趙雲說:“子龍此去長安,責任重大。並州地勢開闊,正是騎兵用武之地。他日北上並州,吾定向大王請命,再與子龍並肩作戰。”
二人鄭重拜彆。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劉辟心中感慨萬千。明王的統一大業,正在一步步向前推進。而他所做的,就是為這個偉大的事業夯實南疆的根基。
遠處的開荒地上,新開墾的田畝散發著泥土的芬芳。蠻人們在學習漢人的耕作技術,漢人也在向蠻人請教適合當地氣候的種植方法。這種相互學習、相互融合的景象,讓劉辟倍感欣慰。
他知道,來年春天,這裡將種滿稻穀。也許用不了十年,牂牁就真的會成為另一個中原。
與此同時,涼州的天氣越來越涼。波彥領軍到了金城允吾,大軍紮營結寨,及時換上冬服,避免了感染風寒,夜間凍著。
韓遂在城中如坐針氈,聽探子來報明軍已在數十裡外休整,估計不久就要攻城。他在廳中來回踱步,麵色陰沉。
自從韓遂在狄道大敗,每日憂心忡忡,就是擔心波彥大軍緊追,不給他時間聚兵,看來這劫是逃不過了。他準備故技重施,佯裝先歸順波彥,待波彥勢弱再起兵,取涼州。這套伎倆他過去對大漢朝廷屢試不爽。
韓遂叫來自己謀士成公英,“公英,吾欲先佯投波彥,蟄伏起來,幫吾修書一份,言吾韓遂願臣服於明國,隻要讓吾繼續為金城太守,每年金城可向明國繳納賦稅,助其鎮壓羌人。波彥連呂布、李傕之流也收入麾下,定會接受吾等投誠,穩定涼州。”
“信寫好,再請公英為使者,送去明軍大營。”
成公英領命退下,開始潤筆投降書。他深知韓遂反複無常的性子,這次恐怕難逃一劫,但既為人臣,不得不從。
韓遂也在慶幸,幸好借兵給他的羌人部族,此時被波彥打怕殺怕了,聽聞這位明王帶著精銳大軍前來,抓緊遷移了牧場,遠遁避禍。沒有來找他麻煩。不然自己可能會被這些損失慘重的羌人首領手撕成碎片。
狄道大敗,不光是他自己兵馬大損,羌人更是淒慘,波彥一個羌人俘虜沒留,全部處決。這些被捉的羌人幾乎全是青壯,死了沒回來,致使有些小部族直接滅亡,有些部族男丁驟減,一蹶不振,衰落下來。如今羌人聞波彥之名而色變,小部族再不敢與明軍為敵。
喜歡三國:每天十個人,我慢慢無敵請大家收藏:()三國:每天十個人,我慢慢無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