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燮聽聞此命,身軀微微一震,眼中瞬間迸發出激動與感奮的光芒。
他年事已高,本以為此生將在朝堂安穩度日,不料暮年竟得明王如此信重,將此等足以影響國家未來人才布局、功在千秋的大事相托!
他深知,此事若成,自己之名必將與長安學院一同載入史冊,其門人弟子亦將遍布雍涼,真正實現其畢生追求的教化天下之理想。
他立刻跨步出列,因心情激蕩,聲音帶著一絲顫抖,卻異常堅定地深深一揖:“老臣……老臣領旨!大王信重若此,老臣敢不效死命乎?必當竭儘殘年之智慮,肝腦塗地,以報大王知遇之恩!長安三院,若不能如期建成,培育出棟梁之才,老臣無顏再見大王!”
波彥欣慰地點點頭,下了王座親手扶起士燮:“士公請起,孤信得過你。”
安排完長安學院及雍涼興學之事,波彥的思緒又轉向了軍事人才的培養。
他看向統帥府一眾文臣將領所在的班列,沉聲道:“宛陵軍校之成效,曆次戰事及平日操演已足可證明。學員陸續結業歸建各軍後,其治軍之嚴謹、練兵之得法、臨陣之韜略,皆有顯著提升。軍中氣象,為之一新。”
“更湧現出如呂蒙這等青年傑俊,勤學苦練,悟性極高,年紀雖輕,卻已能洞察軍機,獨領一軍,鎮守一方要地,屢立功勞。由此可見,興辦軍校,專業培養軍官之路,正確無疑,必須堅持下去。”
波彥目光變得銳利起來:“如今,天下大勢暫趨緩和,正是明國秣馬厲兵,積蓄力量,休養生息之關鍵時期。”
“利用此暇,在天下腹心之地、交通便利的陽翟大營,再籌辦一所的軍校,正當其時,再適合不過!”
他直接點將,“統帥府,待今日朝議之後,立即行文全軍,包括水師、騎兵、步卒各兵種,另遴選二千名戰功卓著、或有潛質、忠於王事的各級將士,自小兵、隊率、屯長至軍侯、都尉,乃至部分年輕校尉,前來陽翟,學習更高深的兵法韜略、謀略製勝、後勤保障、地形利用、各兵種協同作戰之道。
“務必使其帶兵打仗之能,更上一層樓,為明國鍛造出更多能征善戰、智勇雙全的將帥之才!”
“諾!謹遵王命!臣等即刻辦理!”統帥府的幾位主要官員齊刷刷出列,抱拳領命。
之後波彥見政務府九部之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及新設之稅、農、商三部已有八部向自己詳細奏報,唯獨位列九部之首的吏部尚未陳述,便望向一直靜坐班首、氣度沉凝的吏部尚書張毅。
和顏悅色地問道:“子剛,八部皆已言畢,吏部乃百官之首,總掌銓選考課,關乎朝堂命脈,去歲至今,有何要事需向孤奏報?今歲又有何大計?”
張毅聞言,穩步出列,其步履從容,儀態端方,儘顯重臣之風。他先行標準臣禮,而後聲音平穩而清晰地奏道:“回稟大王,吏部去歲之要務,首在整飭吏治,與監察府密切協同,依據各方奏報及暗訪查證,共查處貪贓枉法、瀆職怠政、苛擾地方之不合格官吏,計三百餘人。”
“其中,涉及郡守大員三人,縣令官員二十餘人,其餘郡縣佐貳官、曹吏若乾。所有案件,人證、物證、書證俱在,鏈條完整,鐵證如山,已全部依照法度,移交刑部,由刑部依相關舊例進行審判。”
他語氣轉為肅穆:“經刑部審定,多數罪臣,依律不僅自身難逃法網,其親屬亦受連坐之罰。最終判決,多數為流放之刑,判流放交州之九真、日南二郡。”
“此二郡地處極南,煙瘴未開,人口稀少,以此輩罪吏及其家口充實邊地,既是對其罪行之懲處,亦望其能在瘴癘之地戴罪立功,參與開墾荒地、修築道路、傳播文化,為開發南疆稍儘綿薄之力。”
彙報完查處情況,張毅話鋒一轉,稟明今年吏部要做的核心要事:“至於今歲,吏部之首要職責,在於立而非破。去歲因查處、調任、致仕、殉國及涼州新辟等緣由,各地官職空缺頗多,需及時補充賢能,以免政務廢弛。”
“幸賴大王高瞻遠矚,設立麟學及各類學院培育人才,如今新一批優異者已然結業。吏部已會同各部各司,對其進行了嚴格的考核與銓選,將根據其才能、品性、籍貫等因素,量才授職,陸續派赴各地就任,補足空缺。”
“務求使郡守得人,縣令稱職,胥吏勤勉,確保各級官府如臂使指,政令暢通無阻,運轉高效順暢,方能不負大王與民休息,富國強兵之國策。”
波彥仔細聆聽,頻頻頷首,待張毅奏畢,他語重心長地總結並指示道:“子剛所奏,條理分明,舉措得當。查處貪腐,是為澄清吏治,去蕪存菁。選賢任能,是為鞏固根基,推進治理。”
“休養生息四字,關鍵在於治,而一切政事,終歸需要合適的人去執行。吏部職責,重於泰山,在於知人與善任四字。務必下苦功夫,通過日常觀察、政策考核、同僚評價、民情反饋等多種途徑,深入了解每一位官吏之性情癖好、長處短處、才能高下。”
“然後,根據國家需要與職位要求,將其置於最適合其發揮才乾的位置上,如此方能人儘其才,才儘其用,事半功倍。此乃為政之要樞,子剛與吏部諸公,當時時惕勵,不可稍有疏忽。”
“臣,謹記大王教誨!必當夙夜不懈,秉公辦理,為大王、為明國選好官,用好官!”張毅深深一揖,神色肅然地退回班列。
吏部奏對完畢,接下來便是幾個直屬明王府轄製、地位特殊且至關重要的司衙進行奏報。他們也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命脈。
首先出列的是礦業司司長。此人原是一位常年遊走於名山大川,為各地世家豪族勘探礦脈的奇人異士,身懷絕技,能觀山形水勢,辨土石顏色,準確尋找到地下礦藏,並能判斷礦脈走向、儲量多寡。
自波彥下定決心,以強力手段將治下所有礦產收歸國有,成立礦業司後,這位奇人便失去了主要的用武之地。
他感念波彥安定黎民之誌,又不願一身本領埋沒,遂帶著幾個精心製作的礦脈模型,投至波彥麾下。
喜歡三國:每天十個人,我慢慢無敵請大家收藏:()三國:每天十個人,我慢慢無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