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翻這時看見步騭與陳登二人皆是風塵仆仆,官袍下擺濺滿了泥點,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疲憊,可見這一路是何等匆忙。
虞翻急忙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急切,“一路辛苦!快,裡麵說話。”
步騭一邊解下披風遞給隨從,一邊苦笑道:“吾從陽翟一路疾馳,這才在今日趕到。仲翔,江淮的災情究竟如何了?還需快快告知於吾。”
三人步入廳內,侍從早已備好熱茶。步騭接過茶盞,還未飲就先問道:“在路上吾就聽說蝗災蔓延極快,如今情況可控製住了?”
虞翻歎了口氣,示意二人先坐下歇息,這才緩緩道來:“醫學院的師生依循古法滅蟲的方子,重新配置了不少殺蟲藥,在九江等地試驗,但殺蟲結果還是不儘如人意。這些蝗蟲繁衍太快,舊的方子效力有限,往往今日噴灑,明日又見新群。”
“如今仲景先生正帶著醫學院眾人在試驗新的配方,準備配置更猛烈的殺蟲劑。隻是這需要時間,而蝗蟲卻不等人啊。”
“難道就沒有彆的辦法了?”步騭眉頭緊鎖。
“倒也不是全無進展。”虞翻話鋒一轉,“前日仲景先生告知,他在研讀古籍時發現記載,石灰遇水可以殺死蝗蟲與蟲卵。吾已下令各郡縣大力燒製石灰,將之撒在易滋生害蟲的田埂、河灘等處,並在各地邊境上鋪設石灰或挖溝渠,形成一道防線,防止蝗災繼續蔓延。”
步騭聞言點頭:“這是個好辦法。隻是石灰用量極大,供應可跟得上?”
“這正是目前的難事。”虞翻無奈道,“各處的窯爐日夜不停,工匠輪班趕工,也隻能勉強供應重災之處。吾已經下令,優先保障即將成熟的糧田,能保住一畝是一畝。”
說到這裡,虞翻臉上露出一絲慶幸之色:“說起來,這次真是多虧朝堂提前發出急信預警,讓徐州與揚州做好救災準備。各地接到消息後,及時搶收了不少莊稼,總算減少了些損失。爾等想想,若不是提前預警,等災情爆發,江淮怕都要絕收,到時候不知要餓死多少人。”
步騭深有同感:“確實如此。吾等在路上就看到,雖然災情嚴重,但各地秩序井然,百姓雖然憂慮,卻不見慌亂。這都是提前準備的功勞。”
“正是。”虞翻接過話頭,“這次受災的地方,刺史府也在全力調集錢糧,雇傭百姓疏通水道、修繕道路,有些地方還可修築新城。這一來可改善水利道路,二來也是讓百姓通過勞作獲得錢糧,渡過今年難關。”
“同時,農學院的先生與農部官員也正看看這個時節還有什麼可以補種的作物。雖然收成肯定不如正季,但總能彌補些損失。隻要能幫百姓渡過這個難關,等到來年開春,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說完這些,虞翻忽然想起一事,向步騭問道:“對了,子山兄,聽聞劉子揚也去了徐州督事,不知徐州情況如何?可有新的消息?”
步騭放下茶盞,搖頭道:“吾二人在彭城分道,他去東海、琅琊二郡督地震之事。前幾日趕路途中,吾感到一陣地動,想必是二郡某地發生地震了。”
也是頗為慶幸的繼續說道:“不過好在政務府提前下令,讓地方官府勸導百姓搬出屋內,在空曠處搭建輕便帳篷居住,這次應該沒什麼大傷亡。真是天佑明國,這次張公祺與太史署可是立下大功了。若不是他們提前預警,不知要死傷多少百姓。”
就在三人深入交談之際,門外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個身著醫學院學子服飾的年輕人氣喘籲籲地跑來,額頭上滿是汗珠,手中緊緊攥著一張紙。
見到虞翻,年輕人立即躬身行禮,語氣中帶著壓抑不住的興奮:“虞刺史,好消息!新的殺蟲藥方出來了!先生帶著吾等試驗了數十種配方,終於找到了一種可以快速殺死蝗蟲的方子!”
他擦了擦汗,繼續急切地說道:“還有,工學院那邊也傳來喜訊,他們根據吾等提出的要求,趕製出了一批噴霧器。用之噴灑藥劑,不僅更為節約,而且藥液分布均勻,殺蟲效果更好!刺史可立即下令各地工匠製作此物,配合新藥方使用。”
說完,他從懷中掏出幾張圖紙,與寫滿藥材配比的藥方一起鄭重地遞給虞翻。圖紙上清晰地畫著噴霧器的構造,每個部件都標注著詳細的尺寸與用料說明。
虞翻接過圖紙、藥方,仔細翻看,臉上終於露出了這些天來的第一個笑容。他立即將文書遞給身旁的屬官,語氣急切地吩咐:“快,立即派人抄錄多份,快馬發往各郡縣。命各地抓緊收集藥材,同時按照圖紙製作噴霧器。要快!早點把蝗蟲滅掉,百姓就能少受些苦!”
屬官領命而去後,虞翻這才轉向那位醫學院學子,關切地問道:“連日試驗,辛苦了。張先生可還安好?”
學子恭敬回答:“先生一切都好,就是連日操勞,清減了些。先生說要儘快完善配方,好解救萬民於災厄之中。”
虞翻感動地點點頭:“回去告訴張先生,千萬保重身體。江淮百姓,都要仰仗他們!”
就在江淮與徐州全力抗災的同時,陽翟的明王府內,波彥正仔翻閱讀著從徐州與揚州傳回的最新信件。
當看到災情已經得到控製,不再惡化,不影響大局時,他緊鎖多日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懸著的心也落了下來。
沉思片刻,他立即下令對此次防災有功之人進行封賞。朝堂之上,波彥親自宣讀封賞詔書:
“太史令張魯,觀天象而知災變,提前預警,使萬民得免於難,功在社稷。爵升鄉侯,另賞賜黃金百斤,絹帛千匹。”
張魯跪接詔書時,心中激動不已。
他明白,日後史書記載,功臣傳中,自己必將因這次精準的災禍預測而名垂青史。更重要的是,他的預言讓國家得以提前準備,避免了更大的損失。這不僅是個人榮耀,更是對太史署全體同僚多年來潛心研究的最好肯定。
退朝後,波彥獨自站在殿前,望著遠方的天空,心中惦念的卻是仍在涼州奮戰的張昭等人。
喜歡三國:每天十個人,我慢慢無敵請大家收藏:()三國:每天十個人,我慢慢無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