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機的研發陷入了泥沼。銅片、鐵片、麻繩、牛皮……所有能想到的材料在高溫高壓的蒸汽麵前都敗下陣來。
實驗工棚內的氣氛一日比一日凝重,工匠們臉上寫滿了疲憊與迷茫,連一向沉穩的宋應星也時常對著那台沉默的試驗機長籲短歎。
薄玨更是消瘦了不少,眼中布滿血絲,日夜思索著破解之道。
劉體純心中同樣焦急,但他深知自己不能將這種情緒傳遞給研發團隊。
他反複回憶著前世所知的工業革命初期的技術細節,試圖從中找到靈感。密封,密封……除了橡膠,那個時代還用過什麼?
一天深夜,劉體純在書房中查閱宋應星編纂的《天工開物》手稿,目光無意間掃過礦物篇的記載,腦海中突然如閃電般劃過一道亮光!他猛地站起身,激動得手指微微顫抖。
“其色黃白,柔軟如棉,耐酸堿,耐磨損,火燒愈白……”
他喃喃自語,一個幾乎被遺忘的名詞躍入腦海——“石絨”!對,就是石棉!這種天然礦物纖維,正是工業革命早期在缺乏橡膠的情況下,用於高溫密封的理想材料!
他立刻鋪開紙張,憑借記憶畫出了石棉礦的形態特征:纖維狀結構,束狀集合體,色澤從白至淺黃綠不等。
並在一旁詳細標注其特性:纖維柔韌,可紡可織,極耐高溫,火燒不燃,僅會變白失水。
翌日清晨,劉體純快馬趕到青州實驗工棚,將圖紙遞給雙眼通紅的薄玨和聞訊趕來的宋應星。
“二位請看,此物名曰‘石絨’,或稱‘不灰木’,乃天地生成之奇物!”
劉體純語氣中帶著難以抑製的興奮說:“其纖維柔韌如麻,卻極耐高溫,火燒不壞!若尋得此物,將其纖維搓撚成繩,或紡線織布,再配合金屬墊片,或可解決密封難題!”
宋應星接過圖紙,仔細端詳,沉吟道:“將軍所言之物……老夫似乎在古籍中見過零星記載,多產於山岩石縫之中,確有其神異之處。隻是分布不廣,尋找不易。”
薄玨看著圖上那奇特的纖維結構,黯淡的眼神重新亮了起來,興奮的說:“若能尋得此物,以其耐高溫之特性,配合金屬構件,或許真能困住那蒸汽之力!”
“立刻下令!以軍令形式,發往滄州、登州、青州、萊州各府縣!命其速派熟悉本地山川地貌的獵戶、藥農,按圖索驥,深入沂山、蒙山等所有可能蘊藏此物的山區洞穴,仔細搜尋!找到者,重賞!”
劉體純斬釘截鐵地對隨行官員說道。
命令如山,迅速傳達下去。
各州縣官吏不敢怠慢,立刻組織人手,深入群山。尋找一種隻在圖紙上見過的礦物,無異於大海撈針。
起初幾天,傳回的消息都是令人失望的“未見此物”。
劉體純表麵上鎮定自若,內心卻如同被放在文火上炙烤。
時間一天天過去,就在希望似乎越來越渺茫時,轉機出現了。
半個月後的一個午後,一匹快馬帶著滿身塵土衝入青州城。
來自沂州府的信使帶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在沂蒙山區一處名為“滴水崖”的偏僻山洞內,獵戶發現了一種與將軍所繪圖樣極為相似的“白色棉石”!
劉體純大喜過望,立刻命令將采集到的樣品火速送至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