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的令旨,如同一顆投入神都平靜湖麵上的石子,瞬間激起千層漣串。
太子殿下要在曲江池舉辦詩會!
這消息長了翅膀似的,一天之內就飛遍了長安城的大街小巷,尤其是在文人士子聚集的國子監和各大坊市書館,更是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騷動。
“聽說了嗎?太子殿下親自設宴,地點就在曲江池的芙蓉園!”
“何止!此次詩會的主題,乃是‘詠黃河’!說是為了應和陛下‘以工代賑’、治理黃河水患的千秋功業!”
“這可是天大的彩頭!若是能在此次詩會上拔得頭籌,一首詩作成,便能直達天聽,這比十年寒窗苦讀都管用!”
文人相輕,自古皆然。可文人逐名,亦是天性。
更何況,這次的主辦者,是監國理政的太子殿下。這已經不是一場單純的文會,而是一次帶有濃厚政治色彩的亮相。誰能在此拔得頭籌,不僅是文名遠揚,更是等同於在未來的天子麵前,掛上了名號。
一時間,神都的筆墨紙硯,價格都悄然上漲了三成。
而在這場騷動的中心,還有一則更讓國子監學子們津津樂道的傳聞。
據說,太子殿下在與身邊侍臣閒聊時,曾無意間提及國子監的才子張謙,讚其“文有風骨,思接千載”,言語間頗有欣賞之意。
這則傳聞,不知是有意還是無心,被東宮的一個小黃門傳了出來,精準地落入了所有該聽見的人的耳朵裡。
張府。
張光輔手捧著一卷聖賢書,卻一個字也看不進去。他的臉上,難得地浮現出一絲與有榮焉的笑意。
“父親,不過是太子殿下隨口一句褒獎,當不得真。”
張謙侍立一旁,一身素色長衫,眉宇間繼承了父親的清傲,隻是那份清傲之下,還藏著一絲少年人獨有的、不易察る的雀躍。
“胡說!”張光輔放下書卷,板起臉來,“太子殿下金口玉言,豈是隨口之言?這說明你的才學,已經入了殿下的法眼!這是你自己憑真本事掙來的清名,比為父這點官職,要貴重百倍!”
他看著自己這個視若珍寶的兒子,眼神裡滿是期許與自豪。
“三日後的曲江詩會,你必須去。”張光輔的語氣不容置喙,“你不僅要去,還要拿出你最好的文章,拔得頭籌!讓全神都的人都看看,我張光輔的兒子,是如何憑自己的才華,在這文壇之上,一鳴驚人!”
“父親放心,”張謙躬身一拜,聲音不大,卻透著一股強大的自信,“兒子定不辱沒家風。”
看著兒子挺拔的背影,張光輔捋著胡須,滿意地點了點頭。
他仿佛已經看到,三日之後,自己的兒子在曲江池畔,力壓群雄,一詩成名,引得太子讚許,百官側目。
這才是他張光輔最想要的。不是靠他的權勢蔭庇,而是靠兒子自己的才華,堂堂正正地走上青雲之路。
他沉浸在這份為人父的喜悅與驕傲中,絲毫沒有察覺,一張為他父子二人量身打造的巨網,已經悄然張開。那份他最看重的“清名”,正是這張網最甜美的誘餌。
三日後,曲江池畔,芙蓉園。
皇家園林早已被裝點一新,彩幔飄飛,樂聲悠揚。湖麵上畫舫穿梭,岸邊垂柳依依。神都城中最有才名的青年才俊,幾乎悉數到場。他們三五成群,或臨水而立,或席地而坐,高談闊論,意氣風發。
李旦穿著一身略顯寬鬆的太子常服,端坐在主位之上,臉上掛著溫和的微笑。隻是那笑容背後,藏著幾分他自己都未曾察覺的緊張。
陸羽就坐在他的下首,一身兵部侍郎的緋色官袍,在這群青衫學子之中,顯得格外醒目。他沒有理會那些投向自己的好奇或探究的目光,隻是悠閒地品著茶,仿佛他今天真的隻是來附庸風雅的。
不遠處的畫舫珠簾之後,太平公主李令月也換了一身便裝,正饒有興致地看著這邊。
“皇兄今日,倒真有幾分儲君的架子了。”她對著身邊的侍女輕笑道,目光卻始終沒有離開陸羽的身影,“就是不知道,陸羽葫蘆裡賣的究竟是什麼藥。一場詩會,就能扳倒一個油鹽不進的吏部侍郎?我可不信。”
吉時已到,隨著禮官一聲高唱,詩會正式開始。
主題“詠黃河”,氣勢磅礴,極儘揮灑。
學子們早已胸有成竹,紛紛鋪開紙墨,或凝神苦思,或揮毫潑墨。
一時間,園內隻剩下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與風拂柳梢的微響。
李旦看著這番景象,心中那點緊張,漸漸被一種身為儲君的掌控感所取代。他瞥了一眼陸羽,發現對方正用一種欣賞的目光看著那些奮筆疾書的學子,仿佛在看一群茁壯成長的禾苗。
這讓他稍微心安了一些。或許,陸卿的法子,並沒有自己想象中那般……陰暗。
一個時辰後,眾人陸續交卷。
一首首詩作被呈送上來,由幾位德高望重的文學大家先行品評,再交由太子禦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佳作頻出,引得眾人陣陣喝彩。
“好一個‘九曲奔流穿石壁,千帆競渡薄雲天’!氣勢不凡!”
“此句‘濁浪淘儘英雄骨,清風拂過帝王家’,頗有幾分滄桑之意,妙!”
然而,當張謙的詩作被高聲誦讀出來時,整個芙蓉園,瞬間陷入了一片寂靜。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開篇兩句,便如驚雷貫耳,以一種沛莫能禦的氣勢,瞬間抓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眾人仿佛看到那黃河之水,裹挾著泥沙,從天際儘頭咆哮而來,時間與生命的流逝感,被這兩句詩展現得淋漓儘致。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儘還複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這幾句一出,更是將那種懷才不遇的憤懣、與生俱來的自信、以及對未來的無限豪情,揮灑得酣暢淋漓。
一時間,喝彩聲、驚歎聲,如潮水般響起。
“神作!此乃神作啊!”
“我等之詩,在此詩麵前,皆如螢火與皓月爭輝!”
“張謙兄,大才!真乃謫仙人也!”
張謙站在人群中央,聽著四麵八方傳來的讚譽,看著同窗們那混雜著嫉妒與敬佩的眼神,他那顆孤傲的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
他下意識地挺直了胸膛,目光越過眾人,望向主位上的太子。
李旦也是一臉震驚,他雖然不懂詩,卻也能感受到這首詩中蘊含的巨大能量。他看向陸羽,用眼神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