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來得很突然。這天早上,監工扛著鞭子走進營地,喊了聲:“馬驥、黑娃,還有你們幾個,跟我走!去官營兵器作坊送銅錠和木料,今天不用搬倉庫的糧!”
馬驥心裡一喜——終於不用扛糧了!他跟著監工和其他役夫,推著裝滿銅錠的木車,往營地邊緣的作坊區走。還沒到地方,就聽到“叮叮當當”的敲擊聲,像一首雜亂卻有節奏的歌,遠遠就能看到作坊區的煙囪冒著黑煙。
一進作坊,馬驥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這裡不像他想象中的“小作坊”,而是分工明確的“大工廠”——東邊的區域,工匠們圍著熔爐,把銅錠倒進爐裡,火光映得他們滿臉通紅;西邊的區域,有人在鍛造兵器胚件,大錘砸在鐵塊上,震得地麵都微微發顫;中間的區域,工匠們拿著小錘和銼刀,仔細打磨兵器,還有人在組裝弩機,動作熟練得像流水線上的工人。
最讓馬驥驚訝的是,這裡的兵器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他看到一堆剛鑄好的弩機“懸刀”扳機),整整齊齊地碼在木架上,隨手拿起兩個對比,大小、形狀、厚度,幾乎分毫不差。旁邊的三棱箭鏃更是離譜,一個個寒光閃閃,棱角分明,像用機器複製出來的一樣。
“我靠……這是戰國版流水線?標準化生產?!”馬驥張大了嘴巴,手裡的銅錠差點砸到腳。他在現代見過汽車生產線,沒想到兩千多年前的秦國,居然有類似的“標準化生產”。
他忘了搬銅錠,眼睛發亮地四處打量。看到一個老工匠拿著銅尺,正在測量一根矛頭的長度,嘴裡還嘀咕著:“差了一黍之距,不行,得回爐重修。”
馬驥湊過去,驚歎道:“老丈,一黍大概一分米)的誤差都不行?這精度也太高了吧!”
老工匠抬起頭,臉上滿是皺紋,眼神卻很銳利:“律法有定式,兵甲之器,皆需如法。不如法者,罰工師一甲,工匠戍邊兩年。誰敢怠慢?”
馬驥恍然大悟——不是工匠自覺,是罰得狠!這簡直是秦朝版的“iso9001質量體係”,隻不過“認證機構”是廷尉府,不合格的代價是罰錢、戍邊。
他激動地拉著黑娃,指著那些弩機和箭鏃:“黑娃你看!標準化!模塊化!通用件!這理念超前兩千年!秦國早就有‘質量認證’了!”
黑娃撓著頭,一臉茫然:“馬哥,啥是‘標準’?啥是‘模塊’?俺隻看懂這些箭鏃長得一樣。”
馬驥也不管他懂不懂,自顧自地興奮。他走到弩機組裝區,拿起一個弩機,仔細看著上麵的“望山”瞄準器)、“懸刀”和“鉤牙”掛弦機構),這些部件嚴絲合縫,隨便換一個,應該都能組裝上。
“這工藝!太牛了!”馬驥嘖嘖稱奇,“看看這弩機,零件互換完全沒問題,打起仗來壞了能隨時換,多方便!”
旁邊一個年輕工匠聽得雲裡霧裡,小聲問師傅:“師傅,他說的‘零件互換’是啥意思?是不是《魯班書》裡的秘法?”
老工匠皺了皺眉,看了馬驥一眼,語氣硬邦邦地說:“皆依律令程式所為,沒什麼秘法。”但他臉上還是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能被人這麼誇,誰不開心呢?
馬驥還在滔滔不絕地講:“老丈,您知道這弩為啥這麼厲害嗎?這叫杠杆原理!望山是瞄準用的,能提高命中率;懸刀是扳機,一扣就能放箭;還有這箭鏃,三棱形的,接觸麵積小,壓強大,穿透力才強!”
工匠們都停下手裡的活,圍著他看,眼神裡滿是疑惑。什麼“杠杆”“壓強”,他們一個字都聽不懂,隻覺得這役夫說話古怪,像在念咒。
監工看到馬驥不乾活,還圍著工匠們嘮嗑,頓時火了:“馬驥!你乾啥呢?不搬銅錠在這瞎叨叨啥?再磨蹭,罰你多搬兩車!”
馬驥趕緊閉嘴,推著木車去搬銅錠。心裡卻還在感慨:秦朝的標準化生產也太先進了!原來老祖宗早就把“質量管控”玩得這麼溜,現代工業革命的那套,在這兒早就有雛形了!
回去的路上,黑娃扛著一根木料,憨憨地問:“馬哥,你剛才說的那些,能換爵位不?”
馬驥:“……不能,但能讓造兵器更快更好。”
黑娃:“哦,那還是砍頭實在。”
馬驥:“……”他算是明白了,跟黑娃聊“技術”,還不如聊“砍頭換爵位”來得實在。
胸口的掛墜溫和地發熱,像是吸收了作坊裡“精確”“規範”的氣息,溫度穩定而理性,像是在默默記錄著這兩千多年前的“工業奇跡”。
喜歡山歌行之時空浪遊記請大家收藏:()山歌行之時空浪遊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