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的酒香還在鼻尖縈繞,李白的醉笑仿佛就在眼前,馬驥隻覺得天旋地轉,下一秒就重重摔在一片堅硬的石板路上,疼得他齜牙咧嘴。
“哎喲!哪個不長眼的東西,擋了老子的道!”一個粗嗓門在耳邊炸開,馬驥暈乎乎地抬頭,就見一個提著食盒的小販正瞪著他,食盒裡的芝麻糕撒了一地,“你看看你,剛出鍋的芝麻糕全毀了!”
馬驥剛想道歉,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得忘了說話。他摔在一座巨大的石橋上,橋身由青石板鋪成,欄杆上雕刻著精美的蓮花圖案,在燈火的映照下泛著溫潤的光。橋下的汴河波光粼粼,河麵上停泊著數十艘漕船,船上的燈籠像一串串星星,順著河流延伸向遠方。
橋的兩岸更是熱鬨非凡——各色食攤沿著河岸一字排開,每個攤位前都掛著一盞油紙燈籠,燈籠上寫著“王記包子”“李記焦錘”“張記羊羔肉”等字樣,燈火交織在一起,把整條街照得如同白晝。蒸籠裡冒著白汽,包子的香氣混著油鍋裡焦錘的香味、烤架上羊羔肉的孜然味,還有糖粥的甜香,撲麵而來,讓馬驥的肚子瞬間“咕咕”叫了起來。
“這位郎君,沒事吧?”一個挑著擔子的老翁走過來,他穿著一件粗布短褂,擔子兩頭各掛著一個瓷罐,罐口冒著白汽,“要不要嘗嘗老漢的荔枝膏?剛熬好的,清熱解暑。”
馬驥咽了咽口水,下意識地往懷裡摸去,想掏點錢買一碗。可他摸了半天,隻掏出幾枚開元通寶——還是在長安時李白塞給他的。老翁看到銅錢,連忙擺手:“使不得使不得,郎君,這是前朝的錢幣,現在不流通了!”
馬驥的臉瞬間紅了,尷尬地把銅錢塞回懷裡。他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在唐朝了——從周圍人的衣著就能看出來,這裡的人穿著和長安截然不同。有穿著圓領袍的文士,袍子的顏色素雅,袖口寬大;有穿著直綴的商人,布料看起來很講究,腰間係著玉帶;還有幾個年輕人,穿著類似後世“背心”的半臂,露出結實的胳膊,手裡拿著糖人,說說笑笑地走過。這場景,分明就是他在曆史書上見過的《清明上河圖》!
“敢問這位兄台,此處是何地界?”馬驥攔住一個路過的書生,試著用唐音問道。
書生穿著一件青色襴衫,手裡拿著一把折扇,聽到馬驥的口音,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兄台的口音好生古怪!此地乃是汴京的州橋,如今是大宋天聖年間,兄台莫非是從化外之地來的?”
“汴京?大宋?”馬驥心裡一驚——他竟然穿越到了宋朝!他看著眼前的繁華景象,心裡又驚又喜。唐朝的恢弘大氣讓他震撼,而宋朝的市井繁華,卻帶著一種更細膩、更貼近生活的煙火氣。
他跟著人流往前走,越走越覺得新奇。街邊的說書人拍著驚堂木,正在講“武鬆打虎”的故事,周圍的聽眾聽得入迷,時不時發出陣陣喝彩;雜技藝人在空地上吞刀吐火,火光映著他的臉,引得孩子們圍著他跑;賣糖葫蘆的小販扛著一根插滿糖葫蘆的草杆,吆喝著“糖葫蘆,酸甜可口的糖葫蘆”,聲音洪亮;還有賣麵人的藝人,手指靈活地捏著麵團,不一會兒就捏出一個栩栩如生的孫悟空,引得孩子們爭相購買。
馬驥走到一個賣包子的攤位前,看著蒸籠裡白白胖胖的包子,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攤主是個中年婦人,見他眼巴巴地看著,笑著問:“郎君想吃包子?一文錢兩個。”
馬驥摸了摸空空的口袋,隻好尷尬地搖了搖頭。婦人看出了他的窘迫,從蒸籠裡拿出兩個包子,遞給他:“沒事,剛出鍋的,給你嘗嘗鮮。”
“謝謝大娘!”馬驥接過包子,咬了一口,熱氣和香氣瞬間充滿了口腔,皮軟餡足,味道鮮美。他一邊吃著包子,一邊繼續往前走,心裡滿是溫暖——這宋朝的人,還挺善良的。
他走到橋邊,靠在欄杆上,看著汴河裡的漕船和兩岸的燈火,心裡感慨萬千。從秦朝到唐朝,再到如今的宋朝,他穿越了千年的時光,見證了不同朝代的繁華與落寞。而眼前的汴京,雖然沒有長安的恢弘,卻有著一種獨特的生命力,讓他覺得格外親切。
他摸了摸胸口的掛墜,那玩意兒不知何時變得溫熱,光芒柔和,像是在貪婪地吸收著這市井的煙火氣。馬驥能感覺到,掛墜對這種貼近生活的能量很感興趣,與吸收盛唐藝術能量時的熾熱不同,這次的溫暖更加細膩,更加平和。
“原來宋朝的繁華,是這樣的。”馬驥笑著想,手裡的包子還冒著熱氣,他看著眼前的燈火、人聲、食物的香氣,忽然覺得,能穿越到這樣一個充滿煙火氣的時代,也是一種幸運。
喜歡山歌行之時空浪遊記請大家收藏:()山歌行之時空浪遊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