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殿試,是紫禁城裡除了過年之外最隆重的事。雖然馬驥這種雜役根本沒資格靠近太和殿,可他還是被臨時抽調去幫忙——給太和殿外圍運送氈墊和香爐。能遠遠看一眼殿試,馬驥心裡還是很興奮的。
殿試那天,整個紫禁城都變得格外安靜,一種緊張的氣氛彌漫在空氣裡。通往太和殿的宮道被打掃得乾乾淨淨,還灑了淨水,鋪了黃土,侍衛們穿著鎧甲,拿著長刀,站在宮道兩旁,一動不動,像一尊尊雕像。
馬驥和其他幾個蘇拉太監抱著氈墊,跟在禮部官員後麵,慢慢往太和殿方向走。離太和殿還有很遠,他就看到了那金碧輝煌的屋頂,黃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泛著金光,屋簷下的鬥拱雕刻得精致無比,看得人眼花繚亂。
太和殿前麵的廣場上,站滿了穿著進士服的讀書人。他們按名次排列,整整齊齊的,像一片黑色的海洋。雖然距離遠,看不清他們的臉,可馬驥能想象出他們臉上的緊張和激動——寒窗苦讀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能不能當官,能不能光宗耀祖,就看今天的殿試了。
“我的天,這就是殿試啊!”馬驥心裡感慨,“比現代的高考、考研、考公加起來還刺激!麵試官可是皇上,這要是答不好,一輩子就完了!”
他看到官員們捧著試卷策題)從太和殿裡走出來,分發給進士們。進士們立刻跪下來接試卷,然後在預先擺好的桌子前坐下,開始奮筆疾書。廣場上安靜得隻能聽到毛筆寫字的“沙沙”聲,連風吹過的聲音都顯得格外清晰。
“不知道他們考的是什麼題?”馬驥好奇地想,“是考治國方略,還是考時政分析?要是我去考,肯定答不上來——總不能跟皇上說‘要改革開放’‘要發展市場經濟’吧?那肯定會被當成瘋子,拉出去砍頭。”
他看著那些進士們,有的皺著眉頭,咬著筆杆,顯然是遇到了難題;有的胸有成竹,筆走龍蛇,很快就寫滿了一張紙;還有的時不時抬頭看看太和殿,眼神裡滿是敬畏——那裡麵坐著的,可是決定他們命運的皇上。
馬驥突然想起自己在臨安寫的《落魄書生遇貴人》,裡麵的蘇文卿也是個讀書人,靠科舉逆襲。可現實中的科舉,比話本裡殘酷多了——話本裡的蘇文卿有主角光環,總能化險為夷,可這些進士們,一旦失敗,可能一輩子都翻不了身。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馬驥小聲念著這句話,心裡突然有點觸動。這些讀書人,為了改變命運,付出了多少努力啊!他們背著行囊,離開家鄉,來到京城,忍受孤獨和寂寞,隻為了這一天。不管這科舉製度有多僵化,對他們來說,這都是唯一的希望。
過了幾個時辰,開始收卷了。官員們捧著試卷,恭敬地走進太和殿,把試卷呈給乾隆皇帝。馬驥知道,最關鍵的時刻到了——皇上要親自看卷,評定狀元、榜眼、探花。
廣場上的進士們又重新站好,低著頭,等待著結果。有的緊張得手心冒汗,有的不停地跺腳,還有的閉上眼睛,嘴裡默念著什麼,像是在祈禱。
馬驥看著他們,心裡也跟著緊張起來。他忍不住猜測:“狀元會是誰呢?會不會是那個長得最帥的?我聽說探花都是選顏值高的。或者是那個寫字最快的?還是那個看起來最穩重的?”他完全用現代“麵試”的思路,揣測著這莊嚴的殿試。
又過了一個時辰,太監從太和殿裡走出來,高聲宣讀名單:“本科狀元,張三!榜眼,李四!探花,王五!”
廣場上立刻響起一陣歡呼聲,狀元、榜眼、探花跪在地上,向太和殿的方向磕頭謝恩,其他進士也跟著磕頭。馬驥看著這一幕,心裡突然覺得很神奇——幾個時辰前,他們還是普通的讀書人,幾個時辰後,他們就成了狀元、榜眼、探花,命運徹底改變了。
他胸口的掛墜在這時傳來一陣強烈的悸動,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清晰。那悸動裡混合著智慧、渴望、緊張和榮耀,還有皇權的威嚴——顯然是吸收了殿試現場的“文運”能量。掛墜的光芒在衣內都能感覺到,像是在記錄這一重要的時刻。
馬驥看著太和殿的方向,心裡滿是感慨。這紫禁城,不僅是權力的中心,也是無數讀書人夢想實現的地方。隻是不知道,這些考上的進士,以後會不會還記得自己的初心,會不會成為一個好官。
喜歡山歌行之時空浪遊記請大家收藏:()山歌行之時空浪遊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