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欣賞_不露臉電台主播,全網都在找我!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35章 欣賞(1 / 2)

上午的陽光,透過文學院老式拱窗上纏繞的常春藤,在梯形教室的紅漆地板上投下斑駁搖曳的光影。空氣裡混合著舊書、木頭和牆麵灰的特有氣息。

《世界文學通析》的課堂上,林靜書教授——一位氣質卓然、年僅四十餘歲便已享譽學界,以思想深邃、文筆犀利著稱,甚至榮獲過國內頂級文學理論大獎“金硯台獎”的學者——正在分享自己的課程,關於文學的奧秘

課堂上,林教授把對文學的感悟娓娓道來

林教授的話像顆石子,投進了淩默心裡的湖。他想起穿越後到今天,從這個世界的經典名著,到小眾作家的隨筆集,再到幾本泛黃的文學理論舊書,他一本本讀下來,指尖劃過那些陌生的文字,卻總能在字裡行間找到熟悉的共鳴。

他想起原世讀葉芝的詩時,看到“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突然就想起另一個世界裡,學校女同學在他十八歲生日時,偷偷塞給他的那本詩集,扉頁上也寫著類似的話;

讀卡夫卡的《變形記》時,格裡高爾變成甲蟲後的孤獨與掙紮,讓他想起剛穿越時,攥著陌生身份證站在街頭的茫然——明明身處人群,卻像隔著層透明的膜,連呼吸都覺得不真實。

還有那些關於“故鄉”的文字。這個世界的作家寫故鄉,寫老屋後的槐樹,寫村口的小河,寫母親煮的粥,和他記憶裡的故鄉那麼像,又那麼不一樣。

他在圖書館的角落裡,看著那些文字,突然就明白,不管在哪個世界,“故鄉”從來都不是具體的地方,而是藏在心底的、關於溫暖和牽掛的記憶碎片——是母親的嘮叨,是父親遞來的熱茶,是放學回家時,巷口那盞亮著的燈。

林教授還在講台上說:“文學的偉大,在於它能跨越時空,讓不同的靈魂相遇。你在書中讀到的,從來都不隻是彆人的故事,更是你自己的心事。”

淩默的指尖輕輕摩挲著書頁上的字跡,心裡忽然就亮了。他想起自己寫《士兵突擊》時,許三多的迷茫與堅守,其實藏著他對“堅持”的理解——穿越後的日子,他曾無數次想過放棄,想過就這樣隱姓埋名過一輩子,可寫許三多的時候,他突然就明白,不管在哪個世界,人都需要一點“不拋棄、不放棄”的勁頭,才能在陌生的環境裡,找到自己的位置。

他也想起關於《琅琊榜》的情節,梅長蘇的隱忍與智謀,藏著他對“責任”的思考——從電台歌手“曾阿牛”,到亞太詩詞大會的黑馬,再到如今的自己,他漸漸明白,就算換了個身份,也不能丟掉心裡的那份真誠,對文字的真誠,對身邊人的真誠。

陽光透過常春藤的縫隙,落在淩默的書頁上,照亮了他寫在空白處的幾行小字:“文學是橋,一端連著過往,一端連著遠方;是鏡,照見彆人,也照見自己。”

林教授的聲音還在繼續,教室裡安靜得隻剩下她的講述和偶爾翻動書頁的聲響。

淩默抬起頭,望著講台前那個沉浸在學術裡的身影,又看了看窗外纏繞的常春藤,心裡忽然就覺得踏實——這個世界的文學,雖然陌生,卻給了他太多的慰藉和力量;

而他寫下的文字,或許也能像這些書一樣,給某個陌生的靈魂,帶去一點溫暖和勇氣。

接著,林教授在台上提出了一個宏大而根本的命題

她站在講台後,目光睿智而平和地掃視全場,聲音清晰而富有啟發性:“同學們,我們已經涉獵了眾多形態各異、來自不同文明的文學作品。那麼,在你們看來,超越所有具體形式、題材和時代背景,文學最核心、最永恒追求的目標是什麼?是什麼內在的驅動力,讓它能持續打動一代又一代人?”

問題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教室裡立刻陷入一片沉思的寂靜。幾位同學陸續起身嘗試回答:一位男生說:“是反映現實,記錄時代風貌吧?像一麵鏡子。”一位女生思考著說:“應該是講述精彩的故事,滿足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另一位同學補充:“我覺得是表達複雜的情感,引發讀者的共鳴,讓我們感覺不那麼孤獨。”

答案各有道理,但似乎都未能完全觸及那最核心、最本質的驅動力量。林教授微微頷首,對每位發言者都報以鼓勵的眼神,卻並未做出肯定與否定的評價,顯然期待更深入的見解。她的目光最終若有所思地落向後排那個安靜坐著、帽簷下的眼神卻異常專注明亮的旁聽生身上。

“曾阿牛同學,”她溫和地點名,聲音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期待,“能否也分享一下你的看法?”

淩默聞聲起身,瞬間成為全教室的焦點。他沉默了片刻,並非緊張,而是在快速地將自己那個世界的文學觀,用這個平行世界能夠理解、且不逾越“旁聽生”認知範疇的語言組織起來。當他開口時,聲音平穩而低沉,卻自帶一種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認為,文學最核心的永恒追求,或許是對抗遺忘,並且雕刻時光。”

語驚四座!這八個字仿佛帶著某種沉重的力量,敲擊在每個人的心弦上。

他繼續闡述,聲音不疾不徐:“它源於一種對時間終將抹平一切痕跡的深層恐懼,以及對存在意義的終極追問。

文學創作,因此成為一種主動的抵抗——抵抗遺忘,抵抗消亡。它試圖捕捉那些注定流逝的瞬間、情感、思想和時代的微光,為轉瞬即逝的存在建立確鑿的痕跡。

同時,它也是在雕刻時光,將流動的、不可捉摸的時間,凝結成可以被感知、被觸摸、被傳承的文字形態。

最終,它渴望在不同時空的靈魂之間,建立跨越千年的共鳴與聯結。”

他的話語沒有引用任何這個世界的未知經典,卻充滿了哲學的洞察和詩意的浪漫,直指本質,震撼人心。

林靜書教授眼中瞬間爆發出驚歎與激賞的光芒,她情不自禁地向前微微傾身,由衷讚道:“對抗遺忘,雕刻時光…曾同學,你這八個字,精準地捕捉到了文學那最神聖、最悲壯也最溫暖的內核!這個概括非常精彩,極具穿透力!”

課堂氣氛被這番論述推向了一個高潮,所有人都感到一種意猶未儘的震撼。林教授滿懷期待地看著淩默,發出了進一步的邀請:“曾同學,你的理解本身已經充滿了詩意和力量。能否請你,或許借用一段你深愛的詩行,或者即興表達,為你這個深刻的論述,做一個更感性的、詩意的注腳?”

所有目光再次灼灼聚焦於他,充滿了期待。淩默再次沉吟片刻,仿佛在記憶的寶庫中搜尋最貼切、又能自然融入這個世界的表達。繼而,他用那富有磁性的嗓音,低沉而深情地吟誦:

“我不會寫下任何宏大的史詩或宣言,

我隻願做一名時光的書記員,

記錄下電車駛過黃昏街道的細微嗡鳴,

午後陽光在老舊窗台上緩慢而確切的偏移,

一杯涼掉咖啡的最後的苦澀,

和一個無人注意的、微笑的緣由……

我寫下,故它曾存在。

你讀到,故我們曾共鳴。

這或許就是文學,

最謙卑又最驕傲的使命——

為無數流逝的瞬間,

建立一座不朽的文字墓碑,

並在冰冷的碑文之下,

埋藏一把通往永恒感動的密鑰。”

詩句深情而悲憫,充滿了對平凡瞬間的珍視和對存在痕跡的執著,完美地賦予了剛才那個抽象論述以具體的血肉和溫暖的生命力。餘音繞梁,滿室皆靜,仿佛被一種巨大的寧靜和感動所籠罩。

班級一位女生王虹雨,此刻眼圈微微泛紅,下意識地捂住了嘴“天啊……為流逝的瞬間建立文字的墓碑……說得太好了!我怎麼從來沒這樣想過?文學原來這麼溫柔又這麼有力量!他怎麼能想到這麼深刻的東西?太厲害了……”

李香玲眉頭緊鎖,陷入深深的思考,手指無意識地轉動著筆,“對抗遺忘…雕刻時光…記錄存在…建立共鳴…這邏輯鏈條太清晰了!一下子把我過去讀過的所有作品都串聯起來了!原來這才是底層邏輯!這個曾阿牛…他根本不是普通旁聽生,他的思維層次太高了!”此時他目光中充滿了對淩默豁然開朗的敬佩和探究欲。

隋緣,精致好看的眉頭蹙起,嘴角撇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哼…準備得可真充分啊!台詞背得挺熟嘛?又是高深理論又是現代詩的,在這種場合出風頭,真是煞費苦心。虛偽!賣弄!”她強忍著內心莫名的不快和抵觸,故意扭開頭不看講台,假裝整理筆記。

林靜書教授自己也深受震撼,作為頂尖學者,她比學生們更能體會到這番見解的價值和背後所代表的悟性。惜才愛才之心瞬間洶湧。她極其鄭重地,當眾發出了一個重量級的邀請:

“曾同學,你對文學本質的悟性和感知力,令我非常印象深刻。”她的語氣無比認真,“冒昧問一句,你目前隻是旁聽身份,對嗎?我很少在課堂上直接發出這樣的邀請——但我真誠地認為,你的天賦和思考維度,若得不到係統的學術引導和深入挖掘,將是一種巨大的遺憾。

如果你有興趣正式攻讀本院的研究生,我願意做你的導師,親自帶你。請你認真考慮一下這個提議。”

“嘩——”全場瞬間嘩然!驚呼與抽氣聲此起彼伏!所有同學——包括剛才還感動的各位同學——眼中都瞬間爆發出難以置信的、極其強烈的羨慕甚至是一絲嫉妒!

林靜書教授!文學院副院長!“金硯台”獎得主!學術界的明星!她親自開口邀請!還要親自做導師?!這邀請的份量,遠遠超出了對一次課堂表現優異的表揚,這幾乎是學院能給予一個學生的最高認可和器重!眾人看淩默的眼神徹底變了,仿佛重新認識了這個平時低調得幾乎沒什麼存在感的旁聽生。

淩默麵對這擲地有聲的千鈞橄欖枝,依舊保持著平靜和謙遜,他微微躬身:“非常感謝林教授的厚愛,這對我而言是莫大的榮幸。我目前確實僅是憑興趣旁聽,還在廣泛學習和積累的階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關於正式考研攻讀學位…我暫時還沒有具體的規劃,需要一些時間認真思考。”

他既表達了感激,也坦誠了現狀,沒有立刻答應,也沒有斷然拒絕,給出了一個非常得體的回應。

林教授眼中閃過一絲失望,但很快恢複,依舊保持著大師的風度:“我理解。學術道路確實需要遵從內心真正的召喚。沒關係,我的邀請長期有效。請務必保持住你這份難得的才華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下課鈴響,眾人議論紛紛地散去,不少人還在興奮地討論著剛才的一幕。淩默收拾好東西,正準備隨著人流離開,卻被林教授再次叫住:“曾同學,請稍等一下。”

走廊裡,陽光透過高大的窗戶鋪灑在地麵上。林教授走到淩默身邊,先是關切地詢問了他旁聽的生活與學業是否順利,是否有困難,語氣真誠而溫和。隨後,她神色更為正式了一些,說道:

“曾同學,除了剛才的提議,我還有另一個想法。我目前正在主持一個名為‘跨文明敘事中情感共鳴的生成機製與傳播路徑’的課題組,成員基本都是院裡篩選過的優秀博士生和碩士生。”

她坦誠地說道,“按慣例,課題組是不吸納旁聽生的。但是,我認為你獨特的洞察力和感知力,或許能為我們的小組討論帶來新的視角和啟發。所以,我想破例邀請你參加我們課題組的後續研討活動,不知道你是否感興趣?”

這個邀請,雖然不如收為門下弟子那麼正式,但能進入頂尖學者領導的核心課題組,接觸學術最前沿的思考和碰撞,無疑是極為寶貴的學習機會,是多少正式研究生和博士生求之不得的。

淩默心中一動:這正是觀察和深入了解這個平行世界學術研究範式、思維方式的絕佳機會。他幾乎沒有猶豫,坦然接受:“非常感謝林教授的信任和破例。我對您提到的這個課題非常感興趣,也非常願意有機會向您和各位優秀的師兄師姐學習。”

林教授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立刻拿出手機:“太好了!那我們就這麼說定了。我們加個聯係方式,下次課題組活動的時間和地點,我提前發信息通知你。”“好的,麻煩林教授了。”淩默也拿出手機,恭敬地添加了屏幕上顯示的“林靜書”的維信。

“期待下次活動能見到你。”林教授笑容滿麵,語氣中充滿了對新鮮血液的期待。“我一定準時到。”淩默鄭重地承諾。

看著林教授滿意離去的輕快背影,淩默知道,這個世界又向他敞開了另一扇重要的大門。機遇與挑戰必然並存,而他已經準備好了,去冷靜地觀察、學習並謹慎地體驗這一切。

下午的陽光比上午柔和些,透過曆史學院階梯教室的高窗,落在泛黃的講義和攤開的史料集上,給那些印著古文字的紙頁鍍上了層暖光。教室裡人不多,二十來個研究生模樣的學生散坐在座位上,手裡捧著厚厚的《華國古代史綱要》,空氣裡飄著舊墨和紙張的氣息,安靜得隻能聽見筆尖劃過紙頁的沙沙聲。

淩默選了個靠後的位置坐下,把帶來的筆記本攤開。他雖說是旁聽生,卻也提前做了功課——昨晚剛翻完了這個世界出版的《先秦史考辨》,書頁上還夾著他寫的批注,字跡工整,偶爾還畫著簡單的器物草圖。

授課的是位頭發花白的老教授,姓吳,講課時總愛捧著個搪瓷杯,杯身上印著“華國曆史研究所”的字樣。

他沒按課本照念,一上來就拋出個尖銳的問題:“關於‘夏商分界’,目前學界有三種主流觀點——碳十四測年、甲骨文斷代、器物類型學,你們覺得,哪種更能接近曆史的真相?”

教室裡瞬間安靜下來,隻有鋼筆尖劃過紙頁的聲音。淩默低頭看著筆記本上自己畫的二裡頭遺址陶器紋樣,指尖輕輕摩挲著紙麵——這個世界的夏商研究,比他原來的世界少了幾項關鍵的考古發現,斷代爭論比他熟悉的更激烈。他想起昨晚讀的論文裡,有學者提出“陶器組合序列”的新證據,心裡慢慢有了思路。

有個戴眼鏡的男生站起來發言,引經據典地闡述碳十四測年的科學性,卻被吳教授輕輕打斷:“碳十四能定時間,卻定不了‘政權更迭’的節點——你怎麼確定,那個碳十四測年為公元前1600年的遺址,就是商湯滅夏的分界?”

男生頓時語塞,教室裡又陷入沉默。淩默猶豫了一下,還是舉起了手——他雖說是旁聽生,卻也忍不住想參與這場關於曆史真相的討論。

“吳教授,我覺得可以結合器物類型學和甲骨文卜辭。”淩默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到教室裡每個角落,“昨晚讀《先秦史考辨》時,看到有學者提出,二裡頭文化晚期的陶器紋樣,在鄭州商城遺址早期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商式鬲——這種器物風格的突變,可能對應政權更迭;再結合甲骨文裡‘湯有七名’的記載,還有涼州商城出土的‘亳’字甲骨,可以相互印證。”


最新小说: 壞了!LPL又被俘虜了! 撼龍逆命錄 僵約我和小玲有一女名為靈玲 詭世九品:魏晉二十重規則煉獄 重生79年打獵供妹妹上學 他和祂的恐怖宇宙 鍍金神座:時代的齒輪 一刀破萬障,我命由我不由天! 廢後攜係統:修仙學院逆襲錄 一道檄文,我成了女皇裙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