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月光落在稿紙上,把“演唱會”三個字映得溫柔。淩默笑著落下筆尖,在後麵添了行小字:
“等一個合適的日子,把青花、蓮花和勇氣還有更多,都唱給你們聽。”
淩默指尖摩挲著手機邊緣,屏幕上“年度熱歌前十占九席”的榜單還亮著,可思緒卻飄到了前些天刷到的娛樂新聞
——某音樂頒獎禮的提名名單裡,從頭到尾沒出現他的名字,反倒是幾個剛出道的小鮮肉占據了大半席位,連帶著評論區裡,水軍的聲音像潮水似的湧上來。
“淩默的數據肯定是刷的吧?前十占十?怎麼可能有這麼多人聽他的歌!”
“都是些老歌反複炒冷飯,現在的年輕人誰還聽《青花瓷》啊,不如小鮮肉的新歌炸!”
“說白了就是沒後台,獎項都是內定的,他這種過氣歌手湊什麼熱鬨?”
他甚至在校園論壇裡見過更直白的討論——有小鮮肉的粉絲直言“淩默算什麼?連個像樣的舞台都沒有,數據再高也是虛的”,
還有人說“娛樂圈本來就是誰紅誰說了算,他一年多沒露麵,早就被忘了,也就剩下些老粉在撐場麵”。
這些話像細小的刺,輕輕紮在心上。他不是在意獎項,隻是看著自己的歌明明被那麼多人喜歡,下載量高到離譜,卻連個被認可的機會都沒有;
明明寫的是自己的心事、聽的人的故事,卻被說成“刷數據”“炒冷飯”。
那些後起之秀仗著流量,拿著流水線生產的歌曲,就能輕易獲得獎項和關注,而他用心寫的歌,隻能在下載榜單上孤零零地掛著,連個正名的機會都沒有。
淩默輕輕歎了口氣,關掉手機。他想起那些在評論區裡說
“《藍蓮花》陪我熬過最難的日子”的聽眾
——這些才是他真正的底氣,比獎項更實在,比水軍的話更溫暖。
他重新拿起筆,在稿紙上寫下“演唱會”三個字,筆尖頓了頓,又添上一句:
“數據是真的,喜歡是真的,歌聲也是真的。”
窗外的月光照進來,把字跡映得清晰,淩默知道,娛樂圈的規則他改變不了,可他能用自己的方式,把那些被質疑的“真”,唱給所有願意聽的人。
淩默把筆重重按在稿紙“演唱會”三個字上,墨點暈開一小片痕跡,像終於落定的決心。
他從未開過演唱會,連站在音樂大舞台上的經驗都寥寥無幾。
可看著音樂軟件裡過億級的下載量,看著評論區裡“等一場淩默的演唱會”的留言,
——時機好像真的到了。
這不是為了和小鮮肉爭高下,也不是為了向獎項證明什麼,而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給那些循環他的歌熬過深夜、挺過難關的歌迷一個交代。
他想站在舞台上,
親口唱《青花瓷》裡的煙雨江南,
唱《藍蓮花》裡的自由向往,
唱《孤勇者》裡的溫柔熱血,
告訴他們:你們的喜歡,從來都不是單向的
他在心裡悄悄規劃——舞台不用太華麗,能看清台下的臉就好;
燈光不用太耀眼,暖黃的就像圖書館的月光;
沒有複雜的舞美,隻一把吉他,一個話筒,把歌裡的故事慢慢唱給大家聽。
淩默甚至想好了,如果這場演唱會成功了,他就把原來世界裡那些被時光沉澱的經典,一首首重新編曲,唱給這個世界的人聽,讓更多溫柔的旋律,住進更多人的心裡。
要是失敗了也沒關係,大不了就退回圖書館的老木桌旁,安安靜靜地看書、寫作,把沒寫完的故事寫完,把沒說出口的心事,都藏進文字裡。
他低頭看著稿紙上的計劃,嘴角忍不住彎起
——不管結果如何,至少要試一次。為了那些相信他的人,為了心裡的音樂,也為了……或許能在台下看見那些一直支持和喜歡自己的人,聽他把藏在歌裡的溫柔,親口唱給她聽。
月光落在稿紙上,把“演唱會計劃”幾個字映得格外清晰,淩默拿起筆,開始一筆一畫地寫起細節,每一個字,都透著孤注一擲的認真,也藏著滿心的期待。
手機屏幕亮了一下,微博信息的提示跳出來
——發件人還是“金陵女子學院學生會”,
這次的內容帶著更懇切的溫度:
“淩默老師,您好!我們再次鄭重邀請您出席我校十月文學講座,無需冗長分享,哪怕隻是聊聊詩詞歌賦創作裡的細碎心事,講講歌詞背後的故事,都是我們的榮幸。
您曾說文字與旋律都是心事的容器,我們一直記著,也盼著能再聽您說說這些容器裡的光。”
淩默指尖劃過屏幕,想起前兩天收到的校慶邀請,心裡像被溫水浸過,軟乎乎的。
金陵女子學院是他成名前去過的地方,那些細碎的時光,他以為早被自己藏進了回憶,卻沒想到,這裡的人一直記著,哪怕他銷聲匿跡一年,依舊一次次遞來邀請,這份不摻功利的看中,像株悄悄生長的藤蔓,輕輕纏在心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沒有立刻回複,起身走到窗邊。月光落在書桌上,攤開的筆記本裡還夾著當年在金陵女院講座上寫的的歌詞草稿,紙頁邊緣泛著黃,卻還能看清“天青色等煙雨”的字跡。
想起那時學生們圍過來,睜著眼睛問“淩默老師,這首歌寫的是江南嗎”,
想起離開時她們塞給他的荷花書簽,那些暖意,此刻都湧了上來。
他重新坐回書桌前,打開微博編輯界麵,沒有直白答應或拒絕,隻是敲下一首自己剛填的短詞:
《浣溪沙·答金陵女院邀》
舊館書聲記昔年
弦歌曾繞柳梢邊
隔屏猶見意拳拳
暫把琴心藏作韻,
待尋閒日赴清筵。
相逢未晚月長圓。
“舊館書聲”是念著當年的金陵學院的大禮堂講座,
“弦歌繞柳”是記著那時的吉他聲還有古箏聲,
“暫把琴心藏作韻”是坦誠此刻需沉心整理創作,
“待尋閒日赴清筵”是悄悄許了未來的約定。
沒有華麗的辭藻,隻像對老朋友說話那樣,把感念與期待都揉進詞裡
——他記著那些時光,也懂這份心意,隻是此刻還需一點時間,把心裡的故事再理順些,再攢足些,才好去見那些記著他的人。
點擊發送時,他忍不住笑了笑,仿佛能看見學生們抱著手機,對著“待尋閒日”四個字小聲猜測的樣子,或許會有點小失落,卻能懂他字裡行間的溫柔。
淩默按下發送鍵時,指尖還帶著敲完詞的溫度,他沒料到,這短短四十二字的《浣溪沙》,會像顆投入靜湖的石子,在深夜的網絡裡掀起滔天巨浪。
金陵女子學院的宿舍樓上,最先刷到微博的女生突然捂住嘴,眼淚毫無預兆地掉下來:
“他回了!淩默老師真的回我們了!”
消息像長了翅膀,瞬間傳遍校園
——有人穿著拖鞋跑到走廊裡喊,
有人對著屏幕反複念“舊館書聲記昔年”,
連當年擠在大禮堂第一排、攥著他簽名的女生,都翻出壓在筆記本裡的紙條,指尖撫過“淩默”兩個字,聲音發顫:
“他沒忘!他記得大禮堂的課,記得我們遞過去的本子!”
學生會辦公室裡,幾個乾部抱著手機哭成一團,把那條微博截圖發去校園牆,配文寫著“等你赴清筵”,
評論區裡瞬間擠滿了留言:
“那年大禮堂坐滿了人,我站在過道裡聽完了整堂課!”
“他給我簽名時說好好寫故事,現在我還記著!”
連校領導都轉發了微博,笑著說“淩默老師的心意,我們收下了,大禮堂永遠為你留著位置”。
淩默的微博評論區更是徹底“淪陷”。
沉寂了一年的評論區,十分鐘內被刷到百萬條,置頂的《浣溪沙》下,真愛粉“默聲紀年”的留言被頂到最前排:
“整整三百八十七天!我每天都來刷一遍微博,就怕錯過你的消息!剛才看到推送,手都在抖,反複看了二十遍,確定是你!
弦歌曾繞樟梢邊,你還記得那年在大禮堂給我們彈《青花瓷》的樣子,對不對?”
下麵跟著上萬條哭著附和的評論:
“我以為你再也不發詩詞了,剛才差點哭暈在被窩裡!這首詞好溫柔,連拒絕都帶著心意,我等!多久都等!”
有人翻出當年他講課的舊照——他站在大禮堂的講台上,台下的學生舉著本子要簽名,瞬間看哭了無數人:
“那年我擠在第一排,他給我簽了願你守住心裡的弦歌,現在我還記著!”
熱搜榜上,
淩默浣溪沙
淩默回應金陵女院
等淩默赴清筵
三個詞條半小時內衝進前五。網友們炸開了鍋:
“亞太詩詞大會冠軍果然不是吹的!隨便一寫就是絕了,琴心藏作韻這五個字,浪漫到骨子裡!”
有人羨慕金陵女院:
“這是什麼神仙緣分!隻在大禮堂講過一堂課,銷聲匿跡一年還被記著,回複還這麼溫柔,酸哭了!”
路人被圈粉後跑去補他的詩詞,留言說“以前隻聽過《青花瓷》,現在徹底愛上他的詞,相逢未晚月長圓,這是什麼溫柔的約定啊!”
連之前質疑他“江郎才儘”的聲音,都被淹沒在“坐等淩默營業”的歡呼裡,有人截圖懟回去:
“看看!這叫江郎才儘?這叫人家隻是在沉澱!”
深夜的網絡上,全是關於淩默的熱鬨。
有人循環著《青花瓷》,對著《浣溪沙》逐字分析;
有人在超話裡發起“給淩默寫回信”的活動,滿屏都是“願你琴心常伴,閒日早至”的句子;
甚至有人翻出當年他在大禮堂簽名的照片,眾籌著要把“待尋閒日赴清筵”刻成紀念牌,放在大禮堂的入口處。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坐在書桌前,對著攤開的筆記本,筆尖落在“大禮堂”三個字上,完全沒料到,自己一個小小的回應,會讓那麼多記著他的人,在這個夜晚,開心得像擁有了全世界,也讓那些藏在時光裡的心意,重新有了溫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淩默那條《浣溪沙》的微博剛發半小時,金陵女子學院的官方微博就亮了起來
——置頂的回複帶著滾燙的溫度,連標點都裹著雀躍:
“淩默先生,見字如麵!
舊館書聲記昔年七字,瞬間拉回去年今日的禮堂:
您彈古箏時垂落的發絲,《青花瓷》歌詞在白板上流淌的墨痕,還有五千人屏息聽《煙花易冷》的寂靜,都還清晰如昨。
一年來,我們總把講座錄像翻了又翻,把您寫的‘思涵文雅’刻在文學社的木牌上,連禮堂第三排的座椅,都還留著姑娘們攥出的溫度。
原以為這份惦念是單向的守望,卻沒想到您竟記得弦歌曾繞的舊時光。
這份待尋閒日赴清筵的約定,我們會好好收著,像守著一壇慢慢發酵的酒
——不管等多久,金陵女院的門,永遠為您開著;
禮堂的燈,永遠為您亮著。
謝謝您,讓我們知道,所有藏在時光裡的等待,從來都不會被辜負。”
緊隨其後的,是周慧文校長的個人微博。
這位儒雅的女校長沒說太多客套話,隻配了張去年講座的老照片
——照片裡淩默正低頭調古箏,台下姑娘們的目光像聚光燈似的落在他身上,角落還能看見攥著筆記本的王紫雲。
配文簡單卻戳心:
“去年今日,禮堂的掌聲響了足足十分鐘;
今年今日,您一句相逢未晚月長圓,讓全校姑娘的眼眶又熱了。
淩默先生,您說音樂是情感的容器,其實您的回應,才是最暖的容器
——裝著我們一年來的惦念,也裝著文人最珍貴的‘記得’。
金陵女院的海棠開了又謝,卻始終等著,等您再為我們彈一次《青花瓷》,再講一次那些藏在歌詞裡的故事。”
文學院的劉素梅院長也跟著轉發,字裡行間滿是感慨:
“作為去年講座的見證者,至今記得您現場寫《青花瓷》時,全場倒抽冷氣的聲音;記得林思涵同學衝上台擁抱您時,眼裡的光;
更記得您說‘創作要先有真心’時,台下安靜得能聽見筆尖劃過紙頁的聲響。
一年了,我們總在課堂上和學生聊您的詩,聊您的歌,聊您說的‘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今日見您回複,忽然懂了:
真正的共鳴從不是一時的熱烈,而是過了三百六十五天,依舊能被一句‘舊館書聲’輕易擊中。
淩默先生,您欠我們的‘清筵’,可彆忘了呀。”
最先跟上的,是去年被淩默贈詩的林思涵。
她發了張泛黃的信紙照片,上麵是她工工整整抄錄的“思涵文雅”,旁邊還畫著小小的青花瓷紋樣。
配文帶著哭腔的溫柔:“淩默老師,去年您為我寫‘思若春潮漫卷來’時,我抱著信紙哭了一整晚;
今天看到您的《浣溪沙》,眼淚又忍不住掉了下來。
這一年,我把您的詩壓在書桌最下麵,寫不出東西時就拿出來讀,總想起您說的‘文心不染塵俗氣’。
原來您真的記得‘舊館書聲’,原來我們一年來的惦念,您都接收到了。
謝謝您,讓我覺得去年那個勇敢提問的自己,沒有白費勇氣;
讓我覺得,喜歡一個人的才華,堅持一份惦念,真的會被看見。”
穿月白旗袍的蘇婉清也發了微博,配了張去年她提問時的側影照
——照片裡她攥著話筒,淩默正溫柔地看著她。
文字像極了她清冷又細膩的性子:“去年今日,我問您‘什麼是愛情’,
您說愛情是‘生死相依’,
是‘遺憾珍惜’,
是‘細水長流’;
今年今日,您用‘相逢未晚月長圓’告訴我們,您還記得。
這一年,我把您唱《最浪漫的事》的錄音,設成了手機鬨鐘,每次聽到‘和你一起慢慢變老’,都覺得心裡暖暖的。
原來有些相遇,真的不會被時間衝淡;
有些回應,真的會讓堅持了一年的等待,變得像糖一樣甜。
淩默老師,我們還在等,等您赴那場‘清筵’,等您再和我們聊聊愛情,聊聊詩。”
蘋果臉的王紫雲更是激動得語無倫次,她發了段小視頻
——鏡頭裡是她去年拿到的簽名筆記本,扉頁“祝王紫雲學業精進”的字跡依舊清晰,
旁邊貼滿了她這一年畫的小插畫:
有淩默彈古箏的側影,有《青花瓷》的瓶身,還有去年講座上她哭花的臉。
視頻配文帶著哭腔的雀躍:
“淩默老師!您真的記得我們!去年您給我簽名時,我緊張得話都說不出來,現在看到您的回複,我又哭了!
這一年,我把筆記本帶到了每一個教室,每次翻到您的字,都覺得渾身是勁。
同學們總笑我‘追星追得太認真’,可我知道,這不是追星,是喜歡一個會把‘舊館書聲’記在心裡的人,是守著一份‘相逢未晚’的約定。
淩默老師,我們等您回來,我還想再要一次簽名,這次我一定不會緊張得說不出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有去年那個穿紅衣漢服的女生,她發了張自己新寫的小說片段
——主角白衣撫箏,對女主說“生當複來歸,死當長相思”,赫然是去年淩默在現場模擬的場景。配文寫道:
“淩默老師,這一年,我把您去年說的話,寫成了小說裡最動人的章節。每次寫到主角相守的片段,都會想起您說的‘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今日看到您的回複,忽然覺得,我筆下的故事有了歸宿
——原來現實裡真的有人,會把一年前的相遇記在心裡,會用一首詞,回應所有的等待。
謝謝您,讓我的小說有了光,也讓我相信,所有不聲不響的堅持,終會被溫柔回應。”
評論區裡,去年聽過講座的女生們紛紛接龍:
“去年我坐在第二十排,淩默老師唱《最浪漫的事》時,我偷偷錄了音,這一年每天睡前都聽!”
“我是去年給淩默老師遞筆記本的研究生,現在每次看到青花瓷,都會想起他寫‘天青色等煙雨’時的樣子!”
“去年講座結束後,我在禮堂門口撿了片您掉落的吉他撥片,現在還放在書簽裡,今天看到回複,突然覺得撥片都變暖和了!”
一條條回複像溪流彙成江海,滿屏都是“一年了”
“還記得”
“沒白等”的字眼。
有人翻出去年的門票根,有人曬出當時的筆記,有人甚至還保留著那天穿的裙子
——那些被時光封存的細節,因為淩默一句“舊館書聲記昔年”,突然都活了過來,帶著一年的溫度,暖得人心尖發顫。
沒人覺得這一年的等待漫長,反而因為這份“被記得”,更覺得珍貴。
就像周校長說的,淩默的回應不是簡單的客套,是把“過去”和“現在”係在了一起,讓所有人都明白:那些藏在歲月裡的惦念,那些不聲不響的堅持,從來都不是獨角戲。
而此刻的淩默,看著手機裡不斷彈出的消息,指尖輕輕劃過屏幕上“待尋閒日赴清筵”的字眼,嘴角不自覺地彎起。
他想起去年禮堂裡的燈光,想起姑娘們含淚的眼睛,想起古箏弦上流淌的旋律——原來,有些相遇,真的能跨越時光,在一年後的今天,依舊暖得像初遇時的模樣。
淩默與金陵女院的“雙向奔赴”剛在微博發酵,全網的“檸檬精”就集體炸了鍋
——評論區、超話、高校官微評論區,到處都是酸得冒泡的聲音,連帶著各大高校的學生和官方,都忍不住下場“搶人”,場麵熱鬨得像場大型“求翻牌”現場。
最先“破防”的是江東大學的學生。
去年淩默去金陵女院時,隔壁江東大學的學生就隔著圍欄聽了半宿,
如今見金陵姑娘們曬著一年前的簽名、講座錄像,還收到淩默的“專屬詩詞”,直接在超話裡“哀嚎”:
“救命!去年我就不該貪睡!要是早知道淩默老師這麼會,我爬也要爬去金陵聽講座!”
有人曬出自己畫的“淩默進校園”漫畫,配文酸溜溜:
“江東大學看看人家!金陵有舊館書聲,我們有未名湖!
淩默老師,來我們學校吧,我帶您繞湖三圈,連船票都給您包了!”
還有學生江東大學官微,直接“逼宮”:
“校長!人家金陵都有專屬詩詞了,我們呢?快把淩默老師請來,我們願意捐出食堂最好吃的糖醋排骨!”
緊隨其後的是星海音樂學院。
作為葉傾仙的母校,葉傾仙也在淩默的直播間出現過,星海學生本就對淩默“近水樓台”,如今見金陵女院憑一首詞“綁定”淩默,立刻在官微評論區刷屏:
“淩默老師!我們學校有最專業的錄音棚!有全華國最好的民樂係!您來彈古箏,我們全院師生給您當伴奏!”
有人翻出葉傾仙去年在金陵聽講座的照片,調侃道:“葉師姐都聽過現場了,我們還沒!這不公平!”
甚至有學生直接星海學院官微,放話:
“要是能請來淩默老師,我願意連續一個月給琴房打掃衛生!”
更熱鬨的是各大綜合類高校。
燕京大學學生曬出未名湖的雪景照,配文:
“淩默老師,您寫‘天青色等煙雨’,我們有‘未名湖等雪落’!
來燕大吧,我們請您在博雅塔下彈吉他,連奶茶都給您加雙份珍珠!”
滬上交通大學的學生更直接,甩出校園裡的梧桐大道照片:
“金陵有海棠,我們有梧桐!淩默老師,來我們學校開講座,我帶您騎共享單車逛校園,食堂的小籠包管夠!”
還有浙大的學生曬出玉泉校區的竹林,酸溜溜地說:
“人家有舊館書聲,我們有竹林清風!
浙江大學快行動起來,彆讓淩默老師被彆人搶走了!”
連平時高冷的高校官方也忍不住“下場”。
江城大學官微直接轉發淩默的微博,配文帶著點“委屈”:
“淩默先生,去年您去金陵時,我們就在評論區蹲過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