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的風雪還未停歇,京城的政事堂卻已燃起燈火。李瑤坐在案前,麵前攤開的是三份加急呈報:一份來自北方工坊總署,說因軍需調度頻繁,匠戶連軸趕工,已有十餘家織機停擺;第二份是南方漕運司遞來的,稱長江水道擁堵嚴重,商船滯留長達半月,米價應聲上漲;第三份則出自西部礦務局,提到新礦區發現銀脈後,各地資本蜂擁而入,私采濫挖成風,山體塌陷兩起,死傷數十人。
她放下筆,抬頭看向站在堂下的三人。
“你們都看過了?”她問。
為首的中年男子點頭,“屬下趙允明,昨夜已會同兩位同僚梳理過數據。眼下不是缺錢,也不是缺物,而是資源流向失衡,調控手段太粗。”
李瑤沒說話,隻是將手中的奏報輕輕推到桌邊。
趙允明上前一步,取出一張繪有各州經濟熱力的圖卷。紅色區域集中在西北與東南,代表壓力過大;中部大片青色,則是產出停滯。“若再按舊法統一下令減產或增稅,隻會讓輕者重負,重者崩塌。”
堂外傳來更鼓聲,已是辰時初刻。
李瑤起身走到圖前,手指點在河北一處。“這裡原本是麻布產地,現在全轉做戰衣。百姓收入漲了,可家裡口糧卻緊。”她又移向江南,“那邊米貴,不是因為缺糧,是因為運不出去。而西疆的問題最急——有人借著開礦之名圈地斂財,根本不顧長遠。”
她說完,轉身看向列席的幾位商人。
“陳會長,你說說。”
洛陽綢緞商會會長陳元達站了出來,“小民以為,如今新政已穩,不能再用戰時那一套管民生。比如限產,一刀切下去,大坊撐得住,小戶直接關門。我們願配合朝廷定標準,但得留活路。”
李瑤點頭,“所以這次不搞統一指令。我要分行業、分地域,定出三類區——穩定區照常運行,預警區收緊節奏,激勵區給補貼和貸款。”
趙允明立刻接話:“屬下建議,北方手工業列為預警區,暫停非軍需擴產令,允許小作坊錯峰開工;南方商貿劃為激勵區,減免通關稅三個月,增派河道清淤隊;西疆礦區則設為特彆管製區,由朝廷派駐監礦官,嚴禁私人集股。”
堂下一名年輕官員皺眉,“可如此細分,地方執行怕會混亂。”
“那就把細則送到他們手裡。”李瑤坐回案後,“戶部即日起派出巡查組,每組配兩名經濟參議、一名監察司員,直抵郡縣。帶上統一的執行手冊,明確哪些能調,哪些不能動。”
她頓了頓,“尤其不準以‘配合中央’為由,擅自關閉民間鋪麵。誰敢這麼乾,就地免職。”
話音落下,廳內一片靜默。
陳元達拱手道:“娘娘明斷。若真能如此施行,我等商戶也願主動調整訂單方向,優先承接朝廷急需物資,緩解南北供需差。”
李瑤看了他一眼,“你回去擬個方案,哪些品類可以提前備貨,哪些能轉產替代材料,三天內交來。”
“是。”
散會後,李瑤留在政事堂未走。她翻開一本剛送來的密報,是監察司連夜整理的地方反應。其中提到,冀州某縣接到“控製手工業規模”的上諭後,竟下令所有私人染坊停工十日,導致一批即將交付的夏衣訂單作廢,多家店主聯名請願。
她眉頭一擰,提筆寫下一道手諭:“立即叫停冀州不當管製措施,責令該縣令三日內當麵向受影響商戶致歉,並依實際損失給予補償。另,所有類似政策執行情況,七日內上報戶部備案審查。”
寫完,她喚來隨從,“加急送往尚書省,蓋印後即刻下發。”
天近午時,第一批修訂後的調控文書開始印製。李瑤回到文淵閣,在偏廳召見幾位基層官吏。這些人來自不同州縣,都是被選派參與新政試點的實務派。
“我知道你們難。”她說,“上麵一道令,下麵就得辦。可現在不一樣了,給你們權力根據實際情況微調配額。”
一位來自揚州的小吏猶豫道:“若是調整了,事後查賬對不上怎麼辦?”
“隻要記錄清楚,理由充分,就不算錯。”李瑤答,“我們要的是實效,不是紙麵整齊。”
她讓人取來一套新編的《分域調控策》,發到每人手中。“這裡麵有案例,有標準,也有紅線。回去後組織學習,一個月內完成本地評估,提交分類建議。”
傍晚,第一批巡查組啟程南下。李瑤站在廊下,看著馬車一輛輛駛出宮門。遠處鐘樓敲響戌時,宮燈次第點亮。
她轉身回到書房,桌上放著一份剛送來的民調簡報。抽樣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百姓認為“最近物價較穩”,近七成人相信“官府能解決困難”。尤其在曾受災的冀州地區,民眾對政策響應速度的滿意度達到八成以上。
她翻到最後一頁,看到一條記錄:一名織工在接受訪查時說,“以前怕官府來,來了就要這要那。現在他們問我們能不能做、怎麼做,反倒心裡踏實了。”
李瑤合上冊子,指尖輕壓紙角。
這時,門外腳步聲響起,一名文書快步進來,“娘娘,西部監礦官首日報文到了。”
她接過打開,隻見上麵寫著:首批十四家非法礦場已被查封,兩名幕後股東拘押待審,三處危險山體完成加固,周邊村落遷居安置完畢。另附有一張清單,列出了擬由朝廷直營的五處重點礦點。
她看完,擱在一旁。
“傳令下去,”她說,“從國庫撥出二十萬貫,作為西部專項重建基金。優先用於修路、供水和學堂建設。告訴當地官吏,礦可以挖,但人心更要穩。”
文書領命而去。
夜更深了。宮城內外燈火通明,不少衙署仍在運轉。李瑤仍坐在燈下,手中拿著一支紅筆,正在批閱第二批即將下發的區域調控方案。她的手腕有些酸,便停下活動了一下手指。
窗外傳來巡夜人的報時聲。
她低頭繼續看文書,目光落在一處細節上:某縣提議將全縣鐵器鋪合並為官營工坊,理由是“便於管理”。
她盯著那行字,許久不動。
筆尖懸在紙上,墨滴緩緩聚攏,快要落下的瞬間——
她猛地劃下一道橫線。
喜歡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請大家收藏:()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