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第一縷天光剛剛穿透厚重的晨霧,灑在破舊的灶台上。灶膛裡,火苗如靈動的精靈般歡快地竄起,蘇婉早已熟練地將鹽土倒入那隻破舊的陶罐中。水與灰白色的顆粒相互交融,在她的攪動下,泥漿如小漩渦般翻滾著。她的目光緊緊盯著罐底的裂痕,手指輕輕撫過陶罐的邊緣,那處用濕泥修補過的缺口,此刻微微發燙,尚未完全乾透。
李瑤蹲在灶前,手中的炭筆在斑駁的牆壁上劃出四道清晰的豎線,分彆標上“溶”“沉”“濾”“蒸”。她指著最後一格,神色認真地說道:“蒸發的時候要用鐵鍋,火不能太大,否則鹽會糊,鍋也容易裂開。”
李驍點了點頭,用濕布小心翼翼地裹住手,將鐵鍋穩穩地架上灶口。鍋底墊著石片,才勉強放平。他看著那口鍋,心中隱隱擔憂,這口鍋本就破舊,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
李忠坐在柴堆旁,懷裡抱著三根短柴,按照李瑤的要求,一根一根地遞進灶膛。他的眼神專注而堅定,仿佛每一根柴都承載著希望。
蘇婉端起陶罐,動作沉穩而緩慢,將泥漿緩緩傾倒進布袋。這布片是用舊衣撕成的,繃在木框上,成了一個簡易的濾網。渾濁的液體透過布麵滲下,雜質則留在了上麵。她的手腕沒有絲毫抖動,眼中隻有這一道道製鹽的流程。
“濾兩遍。”蘇婉輕聲說道,聲音雖輕,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李瑤迅速記下:“第一次過濾後,靜置十分鐘,取上層清液再濾。”
第二遍過濾過後,水的顏色清亮了許多。李瑤伸出手指,蘸取一滴濾液搓撚,沒有感覺到沙感。
“可煮了。”李瑤說道,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李驍將濾液倒入鐵鍋,把火勢調至微弱。鍋底受熱,水波如輕柔的綢緞般輕輕漾動,蒸汽緩緩升起,在灶台上彌漫開來。李震站在鍋旁,左手纏著麻布,右手握著木棍,輕輕攪動著鍋中的液體。他手腕轉動時,掌心的舊傷牽扯得生疼,指節泛白,但他咬著牙,沒有停手。他心中暗自想著,一定要把這鍋鹽煮好,這是家族生存的希望。
“火再小些。”蘇婉說道,她的目光敏銳地觀察著鍋中的變化。
李忠立刻抽出一根柴,火光黯了一瞬,鍋中的水汽漸漸濃重起來。
李瑤緊緊盯著水位,在牆上認真地畫線標記。她每隔片刻便用炭筆在鍋沿點一下,仔細記錄著蒸發速度。忽然,她停下筆,眉頭緊皺:“太快了。”
蘇婉湊近鍋邊,仔細觀察著結晶析出的形態。細小的顆粒在鍋底聚成薄層,呈灰黑色,邊緣泛白。她低聲說道:“這不像純氯化鈉的結晶。析出速率異常,可能是堿性鹽共析。”
李瑤迅速記下:“結晶時間:一個半時辰,較理論值快三成。”
蘇婉沒有再說話,隻是緊緊盯著鍋底,心中已經開始盤算著,若長期食用含堿過高的鹽,可能引發代謝性堿中毒,必須儘快分離。
李驍察覺到鍋底局部發紅,立刻用濕布托起鍋邊,小心翼翼地挪動位置。鍋身移開半寸,火舌巧妙地避過了最薄處。
“鍋撐不了兩回。”李驍擔憂地說道。
李震點頭:“這一鍋出了鹽,就得想辦法換容器。”
李忠遞柴的手忽然一顫,整個人往前一傾,額頭抵在灶沿上。
“怎麼了?”李瑤關切地問道。
“腿……抽。”李忠咬牙說道,“昨夜沒睡實。”
李瑤立刻查看他的小腿,隻見肌肉繃緊如石。她翻看筆記,昨日記錄的“電解質紊亂”字樣赫然在目。
“不能再耗體力。”李瑤轉向李震,眼神中帶著堅定,“讓他歇著,我來控火。”
李震看了她一眼,心中暗自讚許她的果斷,點了點頭。
李瑤接過柴堆,按照三根為限,一根一根地投入。她同時盯著鍋、火和牆上的刻線,腦中快速推演著下一鍋的優化方案:若能縮短蒸發時間,便可減少燃料消耗;若能找到耐熱陶片,或可拚接新鍋。
蘇婉取來一隻小陶碗,盛了半碗清水。她用竹片挑起少許結晶,投入水中。鹽粒溶解,水略顯渾濁。她蘸指輕嘗,舌尖先感鹹,後泛澀。
“可食。”蘇婉說道,“但需限量,每日不超過五錢。”
李忠聽見,猛地抬頭,眼中滿是驚喜:“真……是鹽?”
蘇婉點頭。
李忠顫抖著伸手,取一粒放入口中,閉眼良久,兩行熱淚從眼角滑落:“是鹽。真鹽。”
李瑤立刻核算:“現有粗鹽約一斤二兩,按每人每日三錢計,可維持四十天。若李忠症狀緩解,可減至二錢,延長至兩個月。”
李震攪鍋的手頓了頓,心中湧起一絲希望:“夠撐到土豆出苗。”
鍋中的水分漸漸減少,鹽層不斷加厚。蘇婉示意停火。李驍迅速撤柴,火苗熄滅。鍋內的餘熱仍在,蒸汽緩緩散儘。
蘇婉用木片輕輕刮下鍋底的結晶,收入陶罐。灰白色的顆粒堆積起來,約有小半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一鍋成。”蘇婉說道,聲音中帶著一絲欣慰。
李震放下木棍,左手緩緩鬆開。麻布已被滲出的血浸透,邊緣發硬。他沒有看傷口,隻是緊緊盯著那罐鹽,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下一步。”李震問道,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
蘇婉道:“測成分,控攝入,再提第二鍋。”
李瑤補充:“需記錄每鍋出鹽率,對比火候、水量、過濾次數。”
李震點頭:“今晚再煮一鍋,用雙層布濾。”
李驍去井邊打水,準備清洗器具。李忠靠在牆邊,閉目調息,腿上的肌肉漸漸鬆弛。蘇婉取出急救包,翻找碘伏,準備為李震換藥。
李震卻未動,徑直走向屋角。他蹲下,手掌貼上乾坤萬象匣的表麵。石匣微涼,紋路隱現。他閉上眼睛,集中精神,心中默默祈禱著能有更好的收獲。
麵板浮現:【提純食用鹽x1.2斤】【可兌換:基礎工具·斧頭x1】
他睜開眼睛,呼吸微滯,心中湧起一陣激動。這是第一次,勞動成果直接轉化為係統獎勵,不再是被動儲物,而是生產反饋。
他沒有立刻選擇兌換。斧頭雖然有用,但眼下更缺的是耐熱容器。他心想,若能提純出更多鹽,或許能解鎖陶器類工具。
他站起身,走向灶台。鐵鍋尚有餘溫,鍋底的結晶殘留呈放射狀分布。他蹲下細看,紋路從中心向外延展,如礦物沉積的層理。
“這紋路……”他低語,“像地質圖上的蒸發岩序列。”
他曾讀過礦產開發的報告,記得鹽礦形成時,不同成分依溶解度逐層析出。若此地鹽土確為古代鹵水蒸發遺跡,或許地下仍有富集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