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長,兩短,一停。
李震的手指在沙盤邊緣停了片刻,隨即收回。燭火早已熄滅,室內漆黑如墨,但他沒有點燈。窗外的夜風穿過屋簷,吹動簷角銅鈴,聲音細碎而規律,與那記瓦片輕響截然不同。
他起身,將案上最後一份密報卷起,塞進沙盤底格,壓在那份名單之下。格口閉合時發出輕微哢嗒聲,像是鎖死了某道無形的門。
天剛亮,李毅便來了。
“查過了,七人,都在城南賃屋而居,身份偽造,蹤跡可疑。昨夜有人試圖靠近西牆,被暗哨逼退,今晨已全部控製。”他站在門邊,聲音壓得極低。
李震點頭,“軟禁至閱兵結束。一人不得出入,一語不得外傳。”
“是。”
李毅退下後,李震召來李瑤。兩人穿過驛館後巷,走入一處不起眼的柴房。門關上,屋內無柴無灶,隻有一塊刻著符紋的青石嵌在地麵。李震伸手按上符紋,青光一閃,空間開啟。
家族空間內,霧氣繚繞,中央懸浮著一座青銅巨匣,表麵流轉著龍形紋路。李震心念一動,匣蓋開啟,一道光幕浮現眼前。
【軍械坊·已解鎖】
【可批量鑄造改良火炮】
【射程:三裡】
【裝填時間:兩分鐘】
【當前資源儲備:足夠鑄造二十門】
李瑤站在一旁,目光落在光幕上那三維火炮模型上。炮身修長,炮口內膛刻有螺旋紋,底座帶輪,可快速移動。
“這就是‘機關圖譜’裡的新式火炮?”她問。
“不止是圖紙。”李震伸手一劃,光幕切換,顯出合金配比表與鑄造流程,“它能直接調用空間資源,由係統引導工匠完成標準化生產。”
他閉眼,下達指令:“啟動軍械坊,七日內,造炮二十門,優先裝備驍字營。”
光幕閃爍,青銅巨匣嗡鳴震動,隨即一道道光流湧入地下,通往現實中的秘密工坊。
李驍是午後到的。
他風塵仆仆,甲胄未解,踏入驛館時腳步沉穩。李震在密室見他。
“北境七屯已設烽燧聯防,蠻族主力後撤百裡,近半月無異動。”李驍站定,聲音乾脆,“我留三百人駐守要道,自帶兩千精銳回援。”
“兵部可批了調令?”李震問。
“尚未。”李驍搖頭,“按律,私兵不得擅入內城,需有兵部勘合與都察院備案。”
李震沉默片刻,轉身取出一塊銅符,遞過去。
“拿這個去見趙德,讓他以‘護駕演練’名義提交調兵申請。時限一日。”
李驍接過銅符,眉頭微皺,“若兵部不批?”
“會批。”李震道,“李瑤會送三份‘流民殘部欲襲京畿’的情報進都察院,今晚就會傳開。”
李驍明白了,收起銅符,轉身離去。
傍晚,李瑤帶回消息:“兵部已簽勘合,調驍字營兩千人入城南校場,名義為‘秋防演訓’。趙德親自押文,半個時辰前送達。”
李震點頭,“傳令李驍,今夜子時前完成集結,不得喧嘩,不得列陣,隻準安營。”
“是。”
他站起身,走向柴房。
工坊位於城西廢棄鐵匠鋪地下,入口隱蔽,四周布有暗哨。李震獨自進入,穿過三道機關門,抵達鑄造大廳。
爐火正旺,十餘名工匠圍著第一門火炮模具忙碌。鐵水尚未注入,但模具已有裂痕。
一名老匠人擦著汗走來,“大人,這新式炮體結構複雜,合金比例又與舊炮不同,我們試了三次,模子都撐不住,一澆就裂。”
李震走到模具前,伸手摸過內膛紋路,又看了看合金爐的溫度計。
他閉眼,調出“機關圖譜”,在腦海中投射出動態鑄造流程:何時降溫,何時加固,何時澆鑄,每一步都精確到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