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捧著驛報衝進政事堂時,燭火正晃了一下。
李震抬眼,目光落在那封加急文書上。他沒有立刻接,而是等文書將話喘勻,才伸手取過,拆開。幽州急報,蠻族騎兵越境劫掠,邊軍已擊退敵寇,未傷百姓,未失寸土。
他看完,將文書擱在案上,指尖輕輕點了兩下。
“傳李瑤、李驍。”
不多時,兩人先後入內。李瑤站在左側,目光掃過案上驛報,已知來意。李驍抱拳而立,神色沉穩:“北境防線穩固,此次不過是小股流寇,不敢深入。但若借此機會,展我火炮之威,可令其數年不敢窺邊。”
李震未答,轉而問李瑤:“天下局勢如何?”
“舊黨殘餘已斷線三日。”她聲音平直,“趙元禮死後,其聯絡網再未激活。各地細作未見異動,輿情平穩。百姓議論最多的是農具改良何時下發。”
李震緩緩起身,走到輿圖前,目光落在千機坊所在的位置。
“三日後,辦慶典。”
李驍一怔:“慶典?”
“科技慶典。”李震回身,“讓百姓看看,我們靠什麼活到現在,又靠什麼走向將來。”
李瑤立刻領會:“我即刻安排輿情引導,確保消息傳得開、聽得懂。”
李驍仍有些遲疑:“此時大張旗鼓,萬一……”
“沒有萬一。”李震打斷,“敵人若還在,早該動了。現在不動,說明他們已經不敢動。我們等的就是這一刻——人心安定,百業待興,正是立信之時。”
他頓了頓,語氣沉下:“製度能穩一時,科技才能定百年。該讓所有人看見了。”
李瑤領命退下,著手整合情報網,準備在城中各坊散布消息。李驍則調派護衛,確保慶典當日秩序井然。
李震獨自留在堂中,片刻後,召見李晨。
千機坊內,蒸汽機正試運行。
李晨站在主軸旁,手中握著一支刻度尺,正記錄水壓變化。三台早期蒸汽機已能穩定帶動水車提水、鍛錘擊鐵、紡機織布。改良曲轅犁經三輪試耕,效率提升三倍,且省力省時。水力紡機已產出第一批細布,質地均勻,工時僅為人工的三分之一。
李晨彙報時,語氣克製,但眼中有光。
“所有設備均可連續運轉六個時辰以上,故障率低於五成。工匠已掌握基本操作流程,隻需再訓三日,便可獨立值守。”
李震點頭,隨他走入試場。
第一區,蒸汽機帶動水車,將井水提至高處蓄池,水流嘩嘩注入溝渠,引向試驗田。第二區,鍛錘在機械驅動下規律敲擊,鐵塊逐漸成形,火花四濺。第三區,紡機輪軸飛轉,棉線自動纏繞,織布速度遠超手工。
李震伸手摸了摸剛織出的布麵,質地細密,無結無瑕。
“工錢翻倍。”他當場宣布,“凡操作新機者,工錢翻倍。學徒免三年賦稅,由官府供給口糧。”
圍觀工匠一片嘩然,隨即有人低聲議論。
“這機子真能省人?”
“省是省,可省下來的活計,人去哪?”
李震聽到了,沒有回避。
“我問你們,一頭牛能耕幾畝地?”
眾人默然。
“一人一牛,日耕三畝。如今一人守三台機,可耕十五畝。多出來的地誰種?新墾的荒地誰管?北方那麼多荒原,難道放著不種?”
他掃視眾人:“不是機器搶了人的活,是人用機器開了新路。你們不願學,自有彆人來學。官府不逼你們,但機會隻給肯動手的人。”
人群安靜下來。
一名老匠人走出,拱手:“大人,我能試試那台紡機嗎?”
李晨立刻帶他上前,親自講解操作要領。
三日後,千機坊前廣場。
清晨剛過,百姓已從四麵八方湧來。消息早已傳開:李氏要辦“科技慶典”,展出能自己動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