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西王調動騎兵的消息剛傳進大營,主帳內的炭盆還冒著微弱的火光。李震坐在上首,手指輕輕敲擊案沿,目光掃過在座眾人。李驍站在沙盤旁,眉頭緊鎖;李瑤手中握著一卷竹簡,指尖微微發白;趙德低頭看著自己的鞋尖,崔嫣然則將一支筆在掌心來回轉動,李毅靠在帳柱邊,腰間的刀未離手。
“消息屬實。”李震開口,聲音不高,卻讓所有人抬起了頭,“三千騎兵已越過洛水支流,前鋒距帝都不足百裡。”
“他們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李瑤補充,“對外宣稱要救出被囚禁的太子,實則是想借皇統之名,瓦解我們與鎮北王的聯盟。”
李驍冷笑一聲:“太子?他連自己怎麼出宮都說不清,還能當旗幟?這分明是平西王試探我們的底線。”
“試探也好,真動也罷,”趙德抬起頭,“眼下最要緊的是,我們以何身份應對?若仍以‘勤王’自居,便得擁立太子;若另起爐灶,又怕士族群起攻之,百姓不認。”
帳內一時安靜。
李震緩緩起身,走到沙盤前。他拿起一枚紅棋,落在帝都中央。“昨夜那封信,我反複看了三遍。”他語氣平靜,“寫信的人很怕,掌心出汗,把紙都浸軟了。這樣的人,撐不起一個王朝。”
“可沒有正統名分,”崔嫣然輕聲道,“各地藩鎮不會輕易歸附。寒門願隨您改革,但士族看重血脈與禮法。”
“所以,”李震轉向她,“我們不立皇帝,隻立規矩。”
眾人一怔。
“從今日起,推翻朝廷隻是開始。”他聲音沉穩,“我們要建的,是一個民能安、吏能廉、兵能戰的新朝。不是換個姓氏坐龍椅,而是換一套活法。”
李驍皺眉:“父親,軍隊還沒完全整合,降卒三萬,心向難測。若此時拋出新政,怕軍中生亂。”
“你說得對。”李震點頭,“槍杆子不能鬆。你即刻接管城南大營,整編五萬精銳,分三部輪訓。降軍中擇其可用者編入輔兵,不可控者遣返原籍,由李毅暗中盯防。”
李驍抱拳領命。
李震又看向李瑤:“製度若不先立,權力就會回到舊人手裡。你要在三日內擬出《土地均田令》,打破豪強兼並;重訂科舉,不論出身,隻考實務;再起草一部新律,廢除連坐,嚴懲貪墨。”
李瑤將竹簡放下,正色道:“我會聯合寒門學者,參考曆代得失,確保條文可行。”
“還有。”李震頓了頓,“設立‘監察院’,直屬中樞,獨立於六部。今後官員考核、財政審計、軍需稽查,皆由你統籌。情報網也要轉為常設機構,不再依附戰時調度。”
李瑤眼神微動,隨即頷首。
趙德忍不住問:“若推行新政,士族必反。王晏雖敗,其黨羽遍布州縣,一旦激起大亂……”
“懲首惡,赦脅從。”李震打斷他,“凡主動交出隱田、裁撤私兵者,不予追究;煽動叛亂、勾結外敵者,殺無赦。但手段要明,程序要公,不能讓人說我們是以暴易暴。”
他看向崔嫣然:“你出身崔氏,熟悉士族脈絡。擬一份寬待條例,列出可爭取的中間派名單,尤其那些主張改革的年輕子弟。讓他們知道,新政不是要滅門,而是要換路。”
崔嫣然點頭:“我可以聯絡幾位堂兄,他們早就不滿舊規。”
“至於太子——”李震收回視線,“我們可以支持他複位,但必須簽押三道詔書:一是承認土地重分,二是允準新科舉,三是交出調兵虎符。做不到,就繼續關著。”
李驍忍不住道:“這不是騙人嗎?等他簽完字,我們還不照樣說了算?”
“不是騙。”李震搖頭,“是交易。他用名義換活路,我們用形式保實質。隻要百姓有飯吃,官府不擾民,誰坐在上麵,其實沒那麼重要。”
李毅終於開口:“可暗樁還在動。今晨東宮外圍換了兩撥巡衛,都是舊內侍監的人。他們以為換了衣裳就沒人認得?”
“那就讓他們繼續換。”李震淡淡道,“你不必急著抓。盯住他們的線,順藤摸瓜,把藏在各衙門裡的根子挖出來。但記住一點——隻動罪證確鑿者,不搞株連。錦衣衛若變成人人自危的刀,遲早會反砍向自己。”
李毅沉默片刻,低聲道:“明白。”
“蘇婉那邊呢?”李震忽然問。
李瑤答:“娘正在整理疫病防治方略,準備在春耕前推行‘鄉醫製’。每個縣設兩名醫官,由家族藥坊統一培訓,經費從新稅列支。”
“好。”李震點頭,“民生是根基。她雖不在營中,但今後所有涉及糧藥、衛生、教育的政令,都要經她審閱。她在百姓心中的分量,比任何詔書都重。”
帳內氣氛漸漸凝定。
李震重新落座,從袖中取出一張紙,鋪在案上。那是李瑤連夜繪製的政權架構圖:中樞設政廳統攬政務,下轄戶、兵、刑、工四部,另立監察院與軍議司相互製衡。地方實行州縣兩級,長官由中央委派,任期三年,不得世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就是我們要走的路。”他說,“不靠血統,不靠門第,靠做事的人往上走。軍功有賞,瀆職必罰,種地的能吃飽,讀書的有機會,這才是長久之計。”
趙德眼中有光閃動:“若真能如此,寒門子弟才有出路。”
“所以你們要頂住。”李震看著他,“接下來三個月,是最難的時候。舊勢力會反撲,流言會四起,甚至有人會拿‘忠君’二字壓我們。但隻要我們不亂陣腳,一條一條把事做實,人心自然會倒向這邊。”
李瑤忽然道:“財政方麵,我建議先開‘戰時特彆稅’,按田產與商利分級征收,同時發行‘新政錢引’,以國庫存糧為本,穩定市價。等秋收後,再視情況調整賦稅結構。”
“可以。”李震應下,“但第一筆錢引發行量不得超過十萬貫,且必須能在各大糧鋪兌米。信用一旦崩,就再也立不起來了。”
“已經安排好了。”李瑤說,“第一批錢引印版今晚就能完工,三日後投放市場。”
李震點頭,目光再次掃過眾人。“我知道你們各有擔憂。驍兒怕軍權不穩,瑤兒怕製度空轉,趙先生怕士族反噬,崔姑娘怕家族割裂,李毅怕內鬼作亂。”他停頓片刻,“但我更怕的,是我們打贏了天下,卻建不出一個能讓百姓挺直腰杆的朝廷。”
帳內無人言語。
炭盆中的火苗跳了一下,映在每個人的臉上。
“從現在起,”李震站起身,聲音低而清晰,“李驍主軍務,統攝全國兵馬調度;李瑤掌財政與情報,負責新政設計與執行;趙德牽頭組建政廳班子,協調各部運轉;崔嫣然參與律法修訂,重點平衡新舊利益;李毅統領錦衣衛,維持過渡期治安,但行動須報備政廳備案。”
他環視一周:“五個人,五根柱子。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踏實。我們不是來奪權的,是來改命的。”
李瑤翻開手中的冊子,準備彙報下一階段財政構想。她的筆尖剛沾上墨,帳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一名親兵掀簾而入,臉色發緊:“大人,東宮方向……有煙火升起。”
喜歡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請大家收藏:()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