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堂內重歸寂靜。李震重新展開《綱要》,翻到“資金來源”一頁。他提筆,在“查抄宦官所得”下方添了一句:
三成用於經濟啟動,兩成補軍餉,其餘封存國庫空間,待審計司核查後啟用。
這是規矩。哪怕權力在手,也不能亂花一分民脂民膏。
他放下筆,喚來文書官:“傳令下去,經濟司即日籌建,李瑤為主官,趙德為副,七日內呈施行細則。”
文書官領命退下。
李震立於窗前,望著遠處街市輪廓。百姓已經開始上街,挑擔的、推車的、趕驢的,零星穿行。城南那片塌屋區還是一片灰暗,但很快就會不同。
他正欲回座,忽聽門外腳步聲急促。
一名年輕屬官快步進來,雙手呈上一份文書:“啟稟大人,東市三十六家織坊聯名遞帖,請求暫緩繳納季度稅銀,稱絲價飛漲,訂單銳減,再征則恐倒閉。”
李震接過文書,掃了一眼名單。大多為中小坊主,非世家背景。
他未語,隻將文書放在案上,與《綱要》並列。
片刻後,他提筆寫下批語:
所請準予。即日起,城南五坊試行新稅製,舊稅暫停征收,具體細則由經濟司七日內頒布。
屬官接過批文,正要退出,又被叫住。
“告訴他們。”李震淡淡道,“不是朝廷怕他們關門,而是朝廷要讓他們活得更好。”
屬官躬身退下。
李震坐回椅中,手指輕撫案角那封仍未拆的密函。他知道裡麵寫的是什麼——張氏家主病重,其子歸鄉途中留信求見。
他不動聲色,隻將信推至一側,重新翻開《綱要》附錄中的匠戶名錄。
第一頁,赫然寫著:
王大錘,原軍械坊鐵匠,現居南坊第七巷,擅鍛刀模,家中三子皆習匠藝。
李震用朱筆在其名下畫了一個圈。
這時,李瑤去而複返,手中多了一卷圖紙。
“父親,這是新式水力紡車的施工圖。”她將圖鋪在案上,“明日我就帶人去東市廢院勘測地基。”
李震看著圖紙上精密的齒輪結構,點了點頭。
“工值簿的第一批申請人名單我也擬好了。”她又拿出一張紙,“共八十九人,都是無產貧戶,願以每日勞作兩時辰換取借用工器具。”
李震拿起名單,逐一看過。
忽然,他在一個人名上停住。
“陳二狗?”
“是。”李瑤答,“原是城外流民,靠拾荒度日,昨日主動來司報名,說自己會修陶窯。”
李震盯著這個名字,良久未語。
然後,他提起朱筆,在名字上方寫下一個批注:
首例試行,務必確保公正透明,全程記錄,作為後續推廣範本。
李瑤接過名單,小心收起。
李震站起身,走到沙盤前,親手將一塊寫著“東市官坊”的木牌,擺進南坊空地。
他剛直起身,門外再次傳來腳步聲。
這一次,沒有通報,隻有一陣急促的叩門聲。
李瑤皺眉看向門口。
李震卻已轉過身,麵向殿門。
門被推開,一名暗部信使低頭疾步而入,單膝跪地,雙手奉上一枚玉符。
玉符表麵浮現一行小字:
崔氏子弟今晨進入戶部議事廳,參與稅法修訂草案討論。
喜歡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請大家收藏:()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