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剛照到校場邊緣,李驍已經站在沙盤前。他手指劃過幾處山道轉折點,聲音不高,但每個字都清楚。
“他們不會再紮營,不會舉旗,也不會等我們正麵撞上去。”他抬頭看圍在四周的隊長們,“現在敵人藏在村子裡,混在流民裡,甚至可能穿著我們的軍服。打慢了,他們就散了。打快了,隻能砍到影子。”
沒人說話。士兵們握著兵器的手緊了緊。
“從今天起,練新打法。”他說,“三段輪替,哨騎傳訊。每五十人一組,步弓騎混編,獨立行動。”
一名老隊長皺眉:“這麼小的隊,萬一遇伏?”
“以前的大陣沒擋住暗襲。”李驍直接回,“五百人擠一塊,一個火雷就能炸亂全軍。現在要的是快、準、能分能合。你們帶兵,不隻是聽令衝鋒,還得學會自己判斷。”
他走到空地中央,抓起一支短旗,在空中畫出三道線。
“第一段突進,用輕騎探路,發現目標立刻放煙。第二段弓手壓住對方動作,不準他們撤。第三段步兵包抄,封死退路。三段不許同時動,誰先誰後,看情況定。”
他又叫來傳令兵,當眾演練旗語。紅旗下壓是停,左右擺是轉向,三連閃代表敵情確認。鼓點也改了節奏,兩急一緩為追擊,三慢為集結。
“記不住的,現在就問。”他說。
有人猶豫著舉手:“要是煙被風吹散了呢?”
“那就靠人傳。”李驍答,“每隊配兩個哨騎,一人往前送信,一人留在後方接應。路上斷了,下一環自動補上。就像鏈條,斷一節,不等於全廢。”
訓練開始。
第一輪演練在北區林道進行。三支小隊按計劃推進,可到了伏擊區,信號遲了半刻。第二隊沒等到煙訊,以為前方已交戰,提前衝入山穀。第三隊又誤判為敵軍反撲,箭雨覆蓋過去,差點射中自家兄弟。
李驍立刻鳴金收兵。
隊伍列好,他走過去,盯著那名帶隊的老百夫長:“你看到什麼才動手?”
“屬下見前隊進了穀口,以為……”
“你以為?”李驍打斷,“我不是讓你猜。你是百夫長,有權在緊急時決定進退,但必須看清信號。剛才山穀裡沒煙,鼓聲也沒變,你就敢動?”
那人低頭:“屬下錯了。”
“錯的不是你一個人。”李驍掃視全場,“是我們太久依賴大陣,習慣了等命令。現在不行了。敵人不會給我們時間請示,也不會排好隊等著圍殲。你們每一個人,都要學會看風向、聽腳步、辨真假動靜。”
他下令重練,這次把指揮權下放。各隊百夫長可在模擬戰況中自主決策是否進攻或撤離,隻要事後能講清理由。
第二輪開始。
地形換成亂石坡,視野受限。一支小隊發現可疑蹤跡,哨騎放煙,但風向偏西,煙霧很快被吹散。後方兩隊未接訊號,原地待命。
李驍在高台看著,沒有乾預。
片刻後,左翼隊長突然下令弓手登高,做出壓製姿態。他判斷:前隊失蹤,無信號,極可能遭遇埋伏。與其盲目跟進,不如搶占製高點逼敵現身。
李驍點頭,讓鼓手打了三聲慢響——認可決策。
那隊長穩住陣型,派兩名哨騎繞後探查。果然在石縫間發現偽裝的“敵軍”,立即發起夾擊,順利完成合圍。
“這就對了。”李驍低聲說。
下午的訓練更嚴。他親自帶隊進入密林區,模擬夜間追擊。每人蒙眼行軍,靠鼓點和手勢前進。中途突施乾擾,有人假扮逃兵衝陣,有人模仿敵方旗語迷惑傳令。
幾次下來,隊伍反應明顯變快。錯誤減少,協同更順。
天色漸暗,雲層壓低。還沒收操,雨點已經開始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