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驍的沙盤推演剛結束,政事堂的燈火還未熄。李瑤已坐在長案前,麵前攤開三州糧價折子,指尖劃過一串串數字。她沒抬頭,隻將手中朱筆放下,轉而翻開最新一批商路通單。
崔嫣然走進來時,正見她撕下一張蠟紙,貼在牆上木板上。那是一幅新繪的全國商道圖,紅點密布南方,黃斑卻沿北境一線蔓延。
“你連夜召我,是出了什麼事?”崔嫣然問。
李瑤指了指南方一處:“桂州、梧州、泉港,這三個月布匹出貨量翻了兩倍,但稅銀隻增一成。不是賣得好,是壓在庫裡。”
崔嫣然皺眉:“手工業興盛,本是好事。”
“可沒人買。”李瑤聲音平穩,“百姓手裡沒錢,官府又不采買,商人隻能囤著。再拖下去,織坊要停工,工匠要散。”
她說完,又指向北方:“這邊更緊。朔州、雲中、雁門關外,糧價漲了三成。不是收成不好,是軍屯大量征糧,市麵米少,百姓搶購。”
崔嫣然走到圖前,仔細看了片刻:“一個是產多了賣不掉,一個是糧少了買不起。看似兩頭,實則一根線牽著。”
“對。”李瑤點頭,“我們打退了蠻族,邊軍擴編,軍需大增。這本是穩邊之策,可若不調好內裡節奏,反倒傷了民生。”
話音未落,幾名穿青袍的年輕人魚貫而入。他們是戶部新設的經濟數據專家,專司各地上報文書的梳理比對。
一人上前稟報:“公主,我們核了三十州賬目。南方七州庫存綢緞已達飽和,部分商號已開始裁減織工;北方五鎮本月流民數量上升,多因糧貴無法度春荒。”
李瑤沒有回應,而是從袖中抽出一張紙,上麵畫著三條線,一條起伏劇烈,兩條緩緩下行。
“這是過去半年的物價、用工、商稅曲線。”她說,“你們看,當軍需上升,手工業反而下滑。為什麼?資源全往北走,南方便失血。”
崔嫣然盯著那張紙,忽然明白過來:“朝廷花錢的方向變了,市場就跟風變。可百姓不會自己調,得有人引。”
“所以不能一刀切。”李瑤站起身,“南方要促消費、拓外銷,北方要穩供給、平價格。兩手都得動,但打法不同。”
她當即下令:大晟銀行向有海外貿易資質的商行提供低息貸款,限期一個月內組織船隊南下;同時在京畿舉辦百工博覽會,由內府采購千件精品,用於賞賜藩屬與使節。
“這不是救濟。”她對眾人說,“是要讓商人看到出路。隻要敢出海,朝廷就護航。閩越水師已接到命令,下月起為商船編隊護航。”
崔嫣然聽完,沉吟片刻:“士族那邊恐怕會有話說。他們一向主張重農抑商,如今還鼓勵出海,怕是又要鬨。”
“那就讓他們也賺。”李瑤語氣平靜,“你去聯絡幾家大商會,推出‘共營船隊’,官商合股,風險共擔,利潤分成。讓他們嘗到甜頭,自然閉嘴。”
崔嫣然微微一怔,隨即露出笑意:“這法子好。既不激化矛盾,又能拉人上船。”
北方的對策同步展開。李瑤調令國家倉儲係統,在朔州、雲中等十地投放平價米糧,每日限量出售,穩定民心。
同時下令邊軍可用戰備物資置換民間餘糧——一車鐵器換五百石陳米,一箱藥材換三百石粗糧。此舉既緩解軍方購糧壓力,又避免與民爭食。
最關鍵是第三步:派遣農技官攜帶改良種子北上,指導軍屯與民田輪作。冬小麥與豆類交替種植,既能養地,又能增產。
“三年內,北方要實現自給。”李瑤在命令末尾寫道,“不能再靠南方輸血。”
政策下達後,執行層麵的問題立刻浮現。有些州府報上來的數據明顯滯後,甚至前後矛盾。李瑤派人暗查,發現個彆官員為避責,故意壓報實情。
她立即下令,在全國三十個重點城市設立經濟觀測點。每個點由大晟銀行派駐專員,每日采集物價、用工、物流三項核心指標,直報中樞,不得經地方官之手。
“以後我說某地有問題,不是聽誰彙報,是看數據。”她在會議上強調。
為了預判政策效果,她還引入推演機製。每五日召開一次經濟形勢模擬會,用沙盤推演調控手段的連鎖反應。比如降低關稅是否真能刺激出口,投放平價米會不會打擊本地糧商。
一次推演顯示,若不限製采購規模,內府買下的工藝品可能擠壓民間市場。李瑤當場修改方案,限定采購品類與數量,並要求所有展品標明出處,優先選用小作坊產品。
牆上的《全國經濟熱力圖》成了日常議事的第一參照。綠色代表平穩,黃色表示預警,紅色則是高危。起初南方一片紅,北方黃斑連片。十日後,紅區漸退,黃斑縮小。
崔嫣然來看時,見李瑤正盯著圖上一處閃爍的黃點。
“這是楚南?”她問。
“嗯。”李瑤應道,“鹽引交易異常活躍。表麵看是流通放開,但我懷疑有人在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崔嫣然眉頭微皺:“要不要查?”
“不急。”李瑤搖頭,“先放一點風聲,說朝廷要擴大鐵器許可。商人逐利,聽到這個,自然把資金轉去炒鐵,鹽就會鬆動。”
“然後我們趁機查鹽?”
“對。”李瑤淡淡地說,“明麵上放寬,暗地裡盯緊。一旦發現大宗囤積,錦衣衛聯合市舶司直接稽查,貨沒收,人按律辦。”
崔嫣然輕歎:“你這不是治經濟,是在下棋。”
李瑤沒接這話,隻問:“士紳商會那邊,共擔契約談得怎麼樣?”
“已有三家大族答應試點。”崔嫣然答,“他們願意入股船隊,也接受利潤分成比例。”
“很好。”李瑤提筆批了同意,“告訴他們,第一批船隊回來,若有盈餘,朝廷抽成減半。”
夜深,其他人都已離去。李瑤仍坐在燈下,翻閱最後一份觀測簡報。南方布價止跌回升,北方糧庫周轉恢複正常。
她合上卷冊,喚來次日要赴楚南巡查的財政使臣,低聲交代幾句。重點是查鹽倉進出記錄,不動聲色。
崔嫣然準備離開,回頭看見她又拿起一份新到的情報。
“還不歇?”她問。
“剛收到消息。”李瑤看著紙上一行字,“有商號在暗中收購鐵礦石,量不小。”
崔嫣然走近看了一眼:“又是想炒?”
李瑤沒說話,隻是把那張紙按在桌上,右手慢慢握緊了筆杆。
喜歡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請大家收藏:()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