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剛亮,太極殿東閣的門被推開。李震走進來時,手裡拿著一卷圖冊,邊緣有些磨損,但上麵的線條清晰可見。他將圖冊放在長案上,沒有先說話。
幾名大臣已經候在兩側,神情各異。有人低頭看著手裡的簡報,有人目光落在那卷圖冊上,眉頭微皺。昨夜的立儲詔書剛定下,朝中氣氛還未完全平複,如今皇帝又召集議事,顯然是要推動新政落地。
李瑤隨後入內,衣袖裡夾著幾份文書。她站在父親下手位置,安靜地把資料擺好。這份規劃她準備了多日,數據來自三年來的糧產記錄、人口流動統計和各地鐵器使用情況。每一個數字都經過反複核對。
李震開口:“今日議的是國策方向。不談人選,隻論事。”
一位老臣出列,聲音沉穩:“陛下,太子已立,政局初穩。眼下當以休養生息為主,不宜輕舉妄動。”
“輕舉妄動?”李瑤抬頭看他,“去年關中大旱,糧食運不到災區,三十萬百姓靠野菜度日。若有一條全天通行的路,糧食能早十日抵達,會少死多少人?”
老臣語塞。
李震打開圖冊,正是乾坤萬象匣生成的《全國地形與資源分布圖》。紙上山川走勢、河流走向一目了然,各州礦脈用紅點標注,交通要道則以虛線連接。
“這是什麼紙?”一名工部官員忍不住問。
“圖紙。”李震說,“不是畫出來的,是算出來的。每一座山的高度,每一條河的流速,都經過實地勘測和推演。”
他指向北方:“這裡,燕州到雲州之間,山路崎嶇,馬車每月隻能通行十二日。一旦下雪,斷路兩月有餘。去年冬天,三批藥材卡在路上,疫病因此蔓延。”
眾人沉默。
李瑤上前一步,取出第一份數據簡:“過去三年,因運輸延誤導致的糧食損耗平均為百分之二十三。也就是說,每運一百石糧,有二十三石沒到百姓手裡。”
她停頓一下,“如果修一條硬質路麵,用軌道牽引車輛,損耗能降到百分之五以內。”
“軌道?”有人大聲質疑,“鐵軌鋪路?那得用多少鐵?國庫撐得住嗎?”
“我們不用純鐵。”李瑤答,“主結構用石料和夯土,表麵鋪設窄條鐵軌,僅車輪接觸部分用金屬。這樣每裡耗鐵量不足傳統戰車鎧甲的十分之一。”
她拿出第二組數據:“目前全國鐵礦年產量可支持每年修建三百裡鐵路。十年內,連通七大國倉與十五個主產糧區。”
工部尚書低頭計算片刻,抬頭問:“那農具呢?你說要讓每個農戶都用上鐵犁?現在八成百姓還在用木頭和石頭。”
“正是因為如此,才必須改。”李瑤翻開第三份簡冊,“一組對比:一個壯勞力用木犁,一天耕半畝地;用標準鐵犁,一天能耕兩畝半。效率提升四倍以上。”
她繼續說:“我們已經在三個縣試點推廣。結果是,當年畝產增加三成,農戶收入翻了一番。他們願意拿糧食換鐵器,甚至主動集資請匠人上門修理。”
禮部一位學士冷笑:“百姓手裡哪來那麼多鐵?就算你們給,也得有人會造。”
“所以我們建匠坊。”李震接過話,“每個州設兩個中央匠作所,統一鍛造標準農具。原料由官礦供應,成品低價售出,可用糧食抵償。”
“這不是賑濟嗎?”
“不是。”李瑤搖頭,“這是投資。農民多打糧食,國家稅收就多。去年試點縣稅賦增長百分之十八,遠超其他地區。”
殿內漸漸安靜。
李震走到另一張桌前,拿起一份新製的模型圖。那是根據機關圖譜改良的蒸汽牽引機設計草圖,雖未動工,但原理已驗證可行。
“鐵路不隻是運糧。”他說,“將來還能運煤、運兵、運貨。邊關告急,援軍十日可達;災情突發,物資三天內出發。”
一名老臣仍不肯鬆口:“這些奇技淫巧,真的可靠?祖宗之法以農為本,何必折騰這些新花樣?”
李瑤看著他:“您家祖上三代都是讀書人吧?可曾下田?知道現在一個農戶每天要彎腰插秧幾個時辰嗎?知道孩子六歲就得幫著拉犁嗎?”
對方臉色微變。
“我們不是拋棄農業。”她的聲音平穩,“而是讓農業變得輕鬆一點。讓人不再一輩子困在土地上。”
她轉向所有人:“接下來十年,我們要做三件事:第一,普及基礎識字教育,每個鄉設蒙學堂,教算術、地理和農事常識;第二,完成主乾鐵路網建設,貫通南北東西;第三,實現鐵農具全覆蓋,淘汰木石工具。”
她說完,全場許久無人開口。
終於,工部尚書緩緩點頭:“若真能做到……十年之後,天下將不一樣。”
李震拿起朱筆,在草案上寫下“大晟國策”四個字。然後他合上文書,交給身旁內侍:“送史官歸檔。”
大臣們陸續退下。有人邊走邊低聲議論,有人說這計劃太過激進,也有人默默記下了剛才的數據。
李瑤收拾好自己的資料,轉身準備離開。
“等一下。”李震叫住她。
她停下腳步。
“明天你要見西域使團?”他問。
“是。”她說,“他們會問通商條件。”
“那就把鐵路的事告訴他們。”李震說,“讓他們知道,我們不隻是賣絲綢茶葉,還能提供運輸服務。誰想搭這條線,就得按我們的規矩來。”
李瑤點頭,把文書收進乾坤萬象匣。她走出東閣,天光已經大亮。
政事堂偏廳裡,案幾上攤開著一張西域地圖。她坐下,提筆開始起草條款。第一條寫著:凡參與鐵路共建者,需開放邊境關卡,允許我方工匠入境施工。
她寫到這裡,停下筆,抬頭看了眼窗外。
一隻灰雀落在屋簷下,啄食著縫隙裡的穀粒。風吹起窗紙一角,發出輕微響動。
她伸手扶正紙角,重新低頭寫字。筆尖劃過竹簡,留下一行清晰刻痕。
喜歡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請大家收藏:()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