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北京,天空是一種乾淨的湛藍色。陽光透過巨大的落地窗,灑在文化部某間小型放映室的地毯上,光柱裡塵埃浮動,顯得格外安靜。淩雲、蘇圓圓和劉曉,受邀坐在這裡,心情都有些微妙的緊張。陳副部長坐在他們旁邊,神態自若,偶爾和身邊一位穿著中山裝、氣質儒雅的中年男子低聲交談幾句。
“這位是文旅總部宣傳司的唐司長。”陳副部長簡單介紹了一句。唐司長對淩雲微笑著點了點頭,目光裡是毫不掩飾的欣賞,但更多的是一種基於工作層麵的審慎打量。
“片子剛剛完成最終審定,將在明天於全球各大平台同步發布。請你們先看看,也算是……聽聽音樂創作者最直觀的感受。”唐司長的聲音溫和,卻自帶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
燈光暗下,巨大的屏幕亮起。
沒有冗長的開場白,第一個鏡頭就是極致的美學衝擊——晨曦穿透雲層,照亮蜿蜒如巨龍般的長城烽火台,鏡頭拉遠,群山巍峨,長城在崇山峻嶺間綿延不絕。也正是在這一刻,背景音樂響起。
是《我的祖國》。
不是原唱,而是淩雲在國家級晚會上那段清唱引領全場合唱的版本!歌聲響起的那一刻,畫麵正好切到長城腳下,一條大河畫麵標注是黃河)在朝陽下閃爍著金色的波光,浩浩蕩蕩,奔流向前。
“一條大河波浪寬——”
淩雲那清澈而深情的嗓音,與磅礴大氣的畫麵完美契合,一種直擊靈魂的家國情懷油然而生。
鏡頭切換,不再是單純的風景堆砌。
故宮角樓的飛簷積雪,在《青花瓷》空靈的前奏中,仿佛帶著千年的故事;江南水鄉,烏篷船劃過布滿青苔的石橋,船槳攪碎《東風破》裡那“舊地如重遊”的倒影;西北大漠,風沙掠過胡楊林,蒼涼壯闊的景象配上了《山河映月》宏大而空靈的吟唱;現代都市,璀璨的霓虹與高鐵飛馳而過的身影,背景音樂卻是經過重新編曲、節奏更明快的《男兒當自強》片段,充滿了力量與未來的速度感。
這不僅僅是一部風景宣傳片。它是一部用音樂和畫麵書寫的,關於華夏古老文明與現代活力交融的史詩。而淩雲的音樂,就是這篇史詩的靈魂注腳,是貫穿始終的情感脈絡。
更讓淩雲心頭一震的是,片中不止一次穿插了他的鏡頭。不是擺拍,而是剪輯了他演唱時的專注側影,指揮樂隊時的揮灑瞬間,甚至還有他在工作室裡低頭創作時,被窗外天光勾勒出的剪影。這些畫麵與壯麗河山、市井煙火交織在一起,無聲地宣告:這個年輕人,他的音樂,與這片土地的血脈緊密相連。
片子不長,大約五分鐘。當最後一個鏡頭定格在一群不同膚色的孩子,在長城上笑著奔跑,背景是《我的祖國》最終合唱部分升華的旋律時,放映室陷入了短暫的寂靜。
燈光亮起。
蘇圓圓激動得臉頰泛紅,緊緊攥著拳頭,努力不讓自己失態。劉曉張著嘴,半天才喃喃道:“我……我去……”
唐司長看向淩雲,微笑著問:“淩老師,感覺如何?”
淩雲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的澎湃。他站起身,非常鄭重地向唐司長和陳副部長微微躬身:“感謝國家的信任。我的音樂能服務於如此宏大的主題,是我的榮幸。”
這不是客套話。他清晰地認識到,這不再是文工團層麵的資源傾斜,也不是宣傳部門提供的平台機會。這是國家意誌層麵,將他這個人,以及他所代表的“夏國風”音樂,正式擢升為國家文化形象的名片,用於麵向全球的、最高級彆的形象建設與文化交流。
國家支持v3.5!
一種更深厚、更緊密的綁定。他從被支持的對象,開始轉變為國家文化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一張亮給世界看的“王牌”。
第二天,這部名為《魅力華夏,心靈之旅》的文旅宣傳片,準時在國內外各大平台、主流媒體、海外使領館及文化中心同步上線。官媒集體轉發,陣仗空前。
效果是爆炸性的。
在國內,宣傳片瞬間刷屏。
“太美了!看得我想立刻去旅行!”
“淩神的音樂和畫麵太搭了!簡直是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