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員穿著筆挺的製服,手裡捧著一個燙金信封,在兩名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走進淩雲的工作室。這個場景太過正式,讓原本正在討論編曲細節的眾人都停下了動作。
淩雲先生,薩爾茨堡音樂節的加急郵件。
燙金信封上,莫紮特的側影徽章在燈光下熠熠生輝。整個工作室安靜得能聽見空調的嗡鳴。
蘇圓圓先反應過來,快步上前簽收。她的手在簽收單上微微發抖。
劉曉湊過來,眼睛瞪得溜圓:我滴乖乖,這包裝比咱們的專輯還精致!
信封裡是三種語言寫就的正式邀請函,措辭優雅而莊重:
尊敬的淩雲先生:
薩爾茨堡音樂節藝術委員會榮幸地邀請您,於本屆音樂節世界之聲單元進行專場演出。您開創性的夏國風音樂,為我們展現了東方音樂的獨特魅力......
落款處,藝術總監沃爾夫岡·施耐德的親筆簽名龍飛鳳舞。
成了!真的成了!劉曉猛地跳起來,揮舞著拳頭在辦公室裡轉圈,薩爾茨堡!莫紮特的老家!雲哥,你要去征服古典音樂的聖殿了!
蘇圓圓強作鎮定,但發亮的眼睛出賣了她的激動:我這就聯係媒體,不,先向上麵彙報......
消息像野火般蔓延。
十分鐘後,工作室的電話開始響個不停。各大媒體的采訪請求蜂擁而至。央視文藝頻道的總監親自來電預祝演出成功;《人民音樂》編輯部發來加急的約稿函;甚至連教育部都來谘詢是否可以將這次演出作為美育教學的案例。
網絡瞬間爆炸。淩雲受邀薩爾茨堡的詞條以恐怖的速度衝上熱搜榜首。
給咱們華夏音樂長臉了!
以前都是我們去聽他們的音樂會,現在終於輪到我們輸出文化了!
淩神出征,寸草不生!
狂喜的浪潮中,總夾雜著幾道陰溝裡的暗流。
某個知名樂評人的微博陰陽怪氣:一個流行歌手去古典音樂聖地,是不是走錯場子了?
幾個營銷號開始帶節奏:據內部消息,這次邀請其實是商業操作,音樂節看中的是淩雲背後的市場。
更惡劣的言論在匿名論壇發酵:
等著看笑話吧,一個文工團出身的,能在薩爾茨堡掀起什麼水花?
估計就是去打個醬油,回來通稿吹成載譽歸來
張團長氣得直拍桌子:這些人就見不得彆人好!
陳副部長倒是很平靜:樹大招風。這說明你們真的做成了彆人做不到的事。
令淩雲意外的是,林悅的反應格外淡定。她發來一段語音,背景是軍營的起床號:
收到邀請了?真好。記得帶上你那首《月光下的槐樹》,讓歐洲的月光也聽聽東方的故事。
她的聲音像清晨的微風,撫平了他心頭的躁動。
與此同時,在某間不起眼的辦公室內,王斌正盯著監控屏幕。一條加密信息剛剛傳來:獵隼已抵達薩爾茨堡,三人小組,攜帶專業設備。
他立即撥通加密電話:護盾計劃第二階段。派遣兩組人員提前入境,對演出場地、住宿酒店進行全麵排查。記住,要絕對保密,不能驚動目標。
明白。是否需要提高警戒級彆?
提高到最高級彆。這次......恐怕不會太平。
夜深人靜,淩雲獨自摩挲著那封邀請函。燙金的徽章在指尖留下微熱的觸感。
係統,調取薩爾茨堡音樂節的曆史數據和評委資料。
正在處理...薩爾茨堡音樂節創立於1920年,是全球最負盛名的古典音樂盛會。本屆藝術總監沃爾夫岡·施耐德以嚴謹保守著稱,曾公開批評過非正統的音樂形式
格魯伯教授與音樂節的關係?
卡爾·格魯伯自1998年起擔任音樂節常任顧問,對演出人選擁有一票否決權。
淩雲緩緩吐出一口氣。果然,這不是一次友好的邀請,而是一場精心安排的考驗。那些傲慢的歐洲古典音樂守門人,想要親眼看看這個來自東方的究竟有多少斤兩。
他走到窗前,京城的夜景璀璨如星河。這一刻,他想起了文工團那個漏風的排練室,想起了第一次登台時手心的冷汗,想起了《精忠報國》響起時台下那些發紅的眼眶。
這一刻,他不再是那個會在上台前緊張的新人,也不是那個會在創作時迷茫的歌手。他是淩雲,是夏國風的開創者,是肩負著將華夏音樂帶向世界使命的戰士。
他拿起筆,在邀請函的副本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筆尖劃過紙張的聲音,如同利劍出鞘。
遠在千裡之外的薩爾茨堡,三個身影悄然入住一家偏僻的旅館。他們攜帶的行李箱裡,裝著經過特殊改裝的設備。
風暴,正在悄然醞釀。
喜歡文娛旗手:開局軍歌燃爆水藍星請大家收藏:()文娛旗手:開局軍歌燃爆水藍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