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茨堡一家五星級酒店的會議廳,被臨時改造成了新聞發布會現場。背景板上,音樂節的徽標與淩雲工作室的夏國風字樣並列,下麵用德、英、中三種語言寫著淩雲媒體見麵會。長槍短炮架設在後排,來自歐洲各大主流媒體的記者們已然就座,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混合著好奇、審視與若有若無優越感的氣息。
淩雲在蘇圓圓和一名音樂節組委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步入會場。他穿著剪裁合體的深灰色中式立領西裝,沉穩中透著東方的雅致。閃光燈瞬間亮成一片,他的眼睛微微眯了一下,隨即適應,臉上掛著從容的淺笑,走向主席台。
“係統,”他在心中默念,“啟動環境掃描,標記潛在不友好提問者,實時翻譯並分析問題背後的潛台詞。”
“指令已接收。環境掃描中……標記三名提問者可能性較高。實時翻譯及潛台詞分析模塊已激活,持續消耗積分:5點分鐘。”
無形的屏障在他眼前展開,將會場內細微的表情、姿態納入分析。
主持人簡短開場後,提問環節開始。第一個問題來自《奧地利信使報》的記者,正是之前采訪過格魯伯的那位。
“淩雲先生,歡迎來到薩爾茨堡。格魯伯教授,我們音樂界備受尊敬的權威,最近提及了藝術的純粹性,並暗示某些依靠異域風情和商業推廣的音樂形式,可能並不適合這個神聖的舞台。您對此有何回應?”問題看似禮貌,實則引用了格魯伯的尖銳觀點,直接將淩雲置於非純粹的審視台下。
會場安靜下來,所有目光聚焦在淩雲臉上。
淩雲微微一笑,身體微微前傾,靠近麥克風,語氣平和:“感謝格魯伯教授對藝術標準的堅持。這提醒我們,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對藝術的敬畏之心是相通的。”他先肯定了對方觀點的表層價值,隨即話鋒一轉,溫和卻堅定,“在我看來,純粹並非固步自封。巴赫的賦格,貝多芬的激情,乃至莫紮特天才般的旋律,在他們所處的時代,何嘗不是一種新聲?音樂的河流之所以奔流不息,正是因為它不斷接納新的支流。我帶來的夏國風,並非要取代什麼,而是希望成為這條偉大河流中的一滴新水,貢獻一份來自東方的音色與思考。薩爾茨堡的偉大,或許正在於它擁有容納新聲的胸襟。”
他沒有直接反駁格魯伯,而是將對方的純粹概念與音樂史的發展規律聯係起來,巧妙地將自己定位為音樂長河中的新支流,既尊重傳統,又彰顯了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台下響起一陣輕微的議論聲,有人點頭,有人記錄。
第二位記者來自bbc,問題更加直接:“淩先生,有評論認為,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華夏國內龐大的市場和官方的強力支持,這是一種非市場的推動。您認為這公平嗎?您的音樂,真的具備國際競爭力嗎?”
這個問題暗藏陷阱,試圖將他的藝術價值與政治、市場因素捆綁。
淩雲臉上的笑容未變,眼神卻認真起來。“我的國家為我提供了成長的土壤,我深懷感激。這如同阿爾卑斯山孕育了莫紮特,我們都不會否認故鄉的滋養。”他巧妙地將東西方文化背景並列,化解了特殊論的指控,“但最終,站在舞台上,麵對聽眾耳朵的,是音樂本身。我的歌曲,在華夏被喜愛,是因為它們觸動了同胞的心弦。我相信,真正動人的旋律,其情感是普世的。它們跨越語言的障礙,在亞洲的自然傳播也證明了這一點。至於競爭力……”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全場,“我認為,音樂不是體育比賽,沒有唯一的金牌。它更像一場盛宴,我希望我帶來的這道東方菜肴,能讓大家嘗到不一樣的美味,豐富這場盛宴的菜單。”
他將競爭力轉化為豐富性,再次繞開了非黑即白的對抗框架。
第三位提問者是一位法國記者,語氣帶著法蘭西特有的文藝式挑剔:“淩先生,您的夏國風融合了傳統樂器與現代元素,這是否意味著華夏的傳統音樂在現代已經失去了生命力,需要依靠現代化來拯救?”
這個問題隱含了對華夏傳統文化生命力的質疑。
“恰恰相反。”淩雲搖頭,笑容加深了些,“正因為我們的傳統音樂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像一棵根係深厚的大樹,才能生長出新的枝椏,開出夏國風這樣的花朵。傳統不是博物館裡的化石,而是活在我們血脈裡的基因。我們不是拯救傳統,而是在尊重其靈魂的基礎上,用這個時代的語言與之對話,讓它被更多當代人,包括世界的年輕人,所理解和喜愛。這本身就是傳統生命力的最好證明。”
他的回答邏輯清晰,比喻生動,將融合闡釋為傳統生命力的延續,而非沒落的證明。
幾個回合下來,記者們發現,這個年輕的東方音樂家,遠非他們預設中那個可能局促、或隻會照本宣科的文化符號。他思維敏捷,反應迅速,姿態不卑不亢,總能巧妙地化解問題的鋒芒,同時清晰地傳遞自己的理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係統,積分消耗情況,以及有沒有針對這種輿論交鋒的臨時增益?”淩雲趁著主持人點名下一位記者的間隙,快速詢問。
“截至目前,積分消耗85點。剩餘積分:985點。檢測到宿主需求,可兌換【話語影響力微幅提升】光環,效果:使宿主言辭稍具說服力與感染力,消耗積分300點。是否兌換?”
“兌換。”淩雲毫不猶豫。這種場合,一點微妙的優勢都可能影響輿論的走向。
一股難以言喻的暖流悄然籠罩了他,他感覺自己的聲音似乎更沉穩,眼神更篤定。
後續的問題,雖然依舊不乏尖銳,但淩雲的應對越發從容。他甚至主動提及了準備在音樂節上演唱《raiseeup》。“這首歌關於鼓舞與超越,我相信它的情感能跨越所有界限。音樂,歸根結底是關於人的,關於我們共同擁有的情感。”
見麵會在一種微妙變化的氛圍中結束。最初的審視和好奇,多少融入了一絲訝異和重新評估。記者們圍上來想要進行補充采訪,淩雲在蘇圓圓和工作人員的協助下,禮貌地回應了幾句,便離開了會場。
“淩老師,您剛才太棒了!”回到休息室,蘇圓圓難掩興奮,“那幾個問題那麼刁鑽,您都化解得太漂亮了!”
淩雲輕輕呼出一口氣,接過劉曉遞來的水。“隻是第一關。”他看向窗外,薩爾茨堡的天空依舊湛藍,“他們聽到了我們的聲音,但離聽懂,還有很長的路。格魯伯教授,恐怕不會滿意今天的答案。”
他知道,媒體的初次交鋒隻是序幕。真正的考驗,在排練廳,在最終的舞台上。那些隱藏在問題背後的偏見與傲慢,需要用更強大的藝術力量去擊碎。
但至少,今天,他沒有退讓,也沒有失分。
他端起水杯,抿了一口。腦海中,《華夏》的旋律與《raiseeup》的歌詞隱約交織。
橋梁已架設,利斧已磨鋒。
接下來的,就是真刀真槍的碰撞了。
喜歡文娛旗手:開局軍歌燃爆水藍星請大家收藏:()文娛旗手:開局軍歌燃爆水藍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