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一間可以俯瞰萊芒湖的豪華會議室內,氣氛卻與窗外的湖光山色格格不入。
艾琳娜·沃森穿著一身利落的銀灰色套裝,指尖劃過光滑的會議桌桌麵,如同檢閱著無形的戰場。她麵前坐著幾位西裝革履的男人,以及三位被稱為“學術權威”的學者——來自“全球文明溯源”項目的東亞研究專家。
“先生們,”艾琳娜開口,聲音冷冽,“淩雲和他的‘寰宇文化’正在構建一個龐大的敘事。從紀錄片到電視劇,從音樂到教育,他們在係統地重塑東亞,尤其是夏國的文化形象。這不再是簡單的文藝創作,這是一場爭奪文明解釋權的戰爭。”
她調出一份報告,投射在大屏幕上:“根據我們的分析,《紫禁城》紀錄片的成功,以及即將播出的《洪武大帝》,其核心在於他們創造了一種沉浸式曆史體驗,讓觀眾情感上完全代入,從而不加批判地接受其傳遞的曆史觀和價值取向。我們必須打破這種壟斷。”
一位戴著金絲眼鏡,名叫德裡克的學者推了推眼鏡,語氣帶著學究式的傲慢:“沃森女士,從學術層麵介入是最佳途徑。我們近期會發布一係列論文,核心論點是——東亞大陸的文明進程,特彆是所謂大明帝國的崛起,其內在驅動力並非孤立產生,而是深受中亞、乃至更遙遠西方文明脈絡的持續性、關鍵性影響。我們將提供‘嚴謹’的考據,證明其政治製度、軍事技術、甚至部分文化符號,都存在清晰的‘外部輸入痕跡。”
另一位女學者瑪格麗特補充道:“我們還可以引導國際輿論,將淩雲團隊的創作定義為民族主義史觀下的排外敘事,是對全球化與文明交流史的反動。”
艾琳娜滿意地點點頭:“很好。輿論造勢要同步進行。聯係我們的媒體夥伴,預熱這個話題。等《洪武大帝》播出後,適時拋出這些學術觀點,釜底抽薪。”她眼中寒光一閃,“我們要讓國際觀眾戴著懷疑的眼鏡,去看他們的史詩。”
就在大洋彼岸的陰謀緊鑼密鼓地進行時,夏國國內,一場文化的盛宴即將拉開帷幕。
經曆了大半年的緊張拍攝與精心後期製作,大明係列的開篇巨製——《洪武大帝》,終於在央視綜合頻道和寰宇文化旗下的流媒體平台同步首播。
夜幕降臨,無數家庭守候在熒幕前。片頭沒有過多花哨,低沉的鼓點伴隨蒼涼的號角響起,鏡頭從星空緩緩下拉,掠過元末亂世蒼茫的大地,餓殍遍野,烽煙四起。一個沉重的男聲旁白響起:“元政不綱,英雄並起,天下大亂……”瞬間將觀眾拉入了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
劇情緊湊,製作精良。演員演技在線,服化道考究,戰爭場麵宏大而不失真實感。它沒有神化朱元璋,而是細膩刻畫了他從底層掙紮求生,到投身義軍,再到一步步成長為軍事統帥的複雜曆程。有掙紮,有猶豫,有狠辣,更有底層逆襲所帶來的強烈代入感。
觀眾們看得如癡如醉。
“這朱元璋演得太真實了!”
“我的天,這戰爭場麵,感覺經費在燃燒!”
“原來明朝開國這麼難,以前隻知道個結果。”
而全劇的高潮,無疑是馮勝率軍西征平定河西走廊,設立關西七衛和哈密衛1406年設立)的史詩篇章。
熒幕上,鏡頭給出一個俯瞰的遠景:明軍騎兵如同黑色的鋼鐵洪流,在遼闊蒼茫的河西大地上奔騰。他們的對麵,是元朝殘餘的騎兵部隊,同樣彪悍凶猛。
沒有多餘的喊話,雙方主帥幾乎同時揮下了戰刀!
“殺........!”
震天的怒吼仿佛要衝破屏幕!
騎兵轟然對撞!刹那間,人仰馬翻,刀光劍影,鮮血與塵土齊飛!鏡頭時而拉遠,展現宏大的戰爭全景,時而推進,捕捉士兵們猙獰的麵孔和殊死的搏殺。戰馬的嘶鳴、兵器的撞擊、垂死的哀嚎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慘烈而雄渾的戰爭畫卷。
經過慘烈的廝殺,明軍騎兵終於憑借更嚴明的紀律和頑強的意誌,衝垮了北元軍隊的陣型。殘陽如血,映照著戰場上倒伏的旗幟和屍體,也映照著馮勝等人站在高處,眺望這片剛剛收複的、通往西域的戰略通道時,那疲憊卻堅定的身影。
這一幕,讓無數電視機前的觀眾熱血沸騰,又心生敬畏。他們直觀地感受到了祖先開疆拓土、奠定版圖的艱難與偉大。
就在這蕩氣回腸的畫麵即將淡去,片尾曲即將響起的瞬間,所有觀眾耳邊,猛然炸響一道如同驚雷、又似龍吟的雄渾歌聲!
“沿著江山起起伏伏溫柔的曲線
放馬愛的中原愛的北國和江南
麵對冰刀雪劍風雨多情的陪伴
珍惜蒼天賜給我的金色的華年”
淩雲的聲音!充滿了前所未見的磅礴氣勢與帝王般的豪邁!歌聲一起,便如黃河奔湧,瞬間淹沒了所有人的聽覺!
“做人一地肝膽做人何懼艱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豪情不變年複一年
做人有苦有甜善惡分開兩邊
都為夢中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