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來自世界傳統文化保護基金會的邀請函,像一片輕飄飄的羽毛,卻帶著千鈞重壓,落在了淩雲的案頭。郵件裡那些看似彬彬有禮的措辭——珍貴的瀕危遺產、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守護、提供國際舞台展示——每一個字眼都像一根細小的針,刺在淩雲的心上。
他們把他,把夏國浩如煙海、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當成了什麼?博物館裡需要打著柔光、標著易碎品的陳列物?還是馬戲團裡需要被馴服、被展示的奇珍異獸?
林悅也看了郵件,氣得臉頰發紅:“他們這是什麼意思?施舍嗎?還是想看我們把老祖宗的東西當猴戲一樣演給他們看?”
淩雲沒說話,手指在平板電腦上快速滑動,腦海中調出了係統界麵。浩瀚如煙的文化資料在他意識中流淌,從甲骨文到唐詩宋詞,從昆曲京劇到各地民謠,從景德瓷器到江南刺繡……這條文明的長河,何曾斷流過?何曾需要外人來“保護”?
他臉上沒有任何憤怒的表情,反而露出一絲近乎冷峻的笑意。
“回複他們。”淩雲對助理說,聲音平靜得沒有一絲波瀾,“以我個人的名義。”
他的回複極其簡短,沒有客套的寒暄,直接附上了一段他自己錄製的、不到三分鐘的視頻。
視頻裡,淩雲穿著簡單的白色襯衫,背景是一麵素雅的牆。他沒有看提詞器,目光直視鏡頭,仿佛穿透屏幕,看著那些基金會的人。
“感謝貴基金會的邀請。”他開口,語氣不卑不亢,“但對於將夏國傳統文化定義為瀕危藝術,並需要置於特定‘保護’框架下進行展示的觀點,本人無法認同。”
他微微停頓,眼神銳利起來。
“夏國的文明,傳承數千年而不斷。我們的文字還在書寫,我們的詩歌還在傳頌,我們的戲曲,還在無數的舞台上,被一代又一代的夏國人演唱、欣賞、熱愛,並且——創新!”
他每一個字都咬得很清晰,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它從未離開過孕育它的土壤和人民,它活著,並且活得很好。它不需要被‘保護’在玻璃罩子裡,它需要的是更廣闊的天地,被更多人看見、聽懂,並為之震撼。”
“所以,”淩雲最後說道,語氣斬釘截鐵,“對於貴論壇將我方定位為被保護對象的邀請,我正式拒絕。若有機會,我更期待能在一個平等、開放的舞台上,與世界各地優秀的文化藝術進行對話與交流,向世界展示一個活著的、奔騰不息的華夏文明。”
“那,才是它應有的尊嚴。”
視頻到此戛然而止。沒有激烈的爭吵,沒有憤怒的駁斥,隻有一種基於深厚底氣的、平靜而堅定的宣告。
這則回複視頻,被淩雲直接公開在了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上。
一石激起千層浪!
國內瞬間就炸了鍋。
“淩將軍牛逼!這話說得太提氣了!”
“什麼叫文化自信?這就是!我們傳承沒斷過,憑什麼說我們瀕危?”
“看得我熱血沸騰!對啊,我們的文化是活的,不是標本!”
“拒絕得好!憑什麼要去他們設定的框框裡表演?”
那股被淩雲點燃的文化自豪感,如同野火燎原,從網絡燒到了現實。
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仿佛為了印證淩雲的話,全國各地,如同雨後春筍般,冒出了無數與傳統文化的創新節目和活動。
京城衛視率先推出大型綜藝《國色生香》,不是老套地講解曆史,而是邀請當紅設計師、音樂人、舞者,與非遺傳承人合作,將蘇繡、景泰藍、皮影戲等元素,融入時尚設計、流行音樂和現代舞蹈中,視覺震撼,美輪美奐。
星城衛視的《戲碼頭·新聲》則聚焦戲曲,但不是讓老藝術家唱獨角戲,而是讓年輕的戲曲新秀與流行歌手同台,用全新的編曲和舞台設計,演繹經典劇目,場場爆滿,一票難求。
網絡上,更是百花齊放。
一個叫“古人今天吃什麼”的博主,用嚴謹考據和幽默演繹,複原古代食譜,引得無數年輕人追更。
“國風街舞”大賽席卷各大城市,年輕人將武術、戲曲身段融入街舞,跳出了獨一無二的東方力量感。
連許多中小學校,都紛紛組織了“非遺進校園”活動,孩子們剪紙、畫臉譜、學地方戲,玩得不亦樂乎。
這一切,都不是官方強行推動的,而是一種自發的、來自民間的文化狂歡和創新活力。它們生動地證明著,淩雲所說的“活著的文明”,絕非虛言。
這股來自東方的龐大文化熱潮,通過互聯網,也迅速傳遍了全球。
起初,那些基金會的人還對淩雲的拒絕感到不悅,認為他“不識抬舉”。但當他們看到夏國國內這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看到那些將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充滿創意與活力的作品時,他們都沉默了。
他們想象中的瀕危藝術,正以一種他們無法理解的、蓬勃旺盛的姿態,在世界的東方肆意生長、綻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國際上其他客觀的媒體和觀察家們也一片嘩然。
“我們都被那個狹隘的保護概念誤導了!夏國的傳統文化根本不是需要憐憫的對象,它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巨人!”
“看看那些節目,那些年輕人的熱情!這哪裡是瀕危?這分明是文明的複興!”
“那個基金會才是個笑話,他們用自己僵化的思維去丈量一個生生不息的文明,結果發現自己才是小醜。”
那個“世界傳統文化保護基金會瞬間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成了國際文化界的笑柄和反麵教材。他們那套高高在上的拯救者姿態,在夏國噴湧的文化活力麵前,顯得如此蒼白、可笑且不合時宜。
這場由一封邀請函引發的風波,以所有人都未曾預料的方式落下帷幕。淩雲用他霸氣的回應和國內洶湧的文化實踐,狠狠給那些帶著偏見的目光上了一課,為夏國傳統文化正了名。
然而,樹大招風。
就在國際輿論一邊倒地讚賞夏國文化活力時,在某西方大國內部一個低調的智庫會議上,一份關於東方文化軟實力崛起及其潛在影響的評估報告,被擺上了桌麵。
報告著重分析了淩雲在其中起到的催化劑作用,並提醒注意其文化輸出背後可能蘊含的價值觀滲透。
主持會議的是一位眼神銳利的中年官員,他合上報告,對與會者說:
“先生們,我們或許低估了這件事的長期影響。一種自信的、具有強大吸引力的文化,其力量不容小覷。或許,我們需要調整一些……之前的策略了。”
風,似乎又要起了。隻是這一次,風向變得更加複雜難測。
喜歡文娛旗手:開局軍歌燃爆水藍星請大家收藏:()文娛旗手:開局軍歌燃爆水藍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