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保運分流策_大明養生小帝姬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9章 保運分流策(1 / 2)

就在汪應蛟的船隊護送著皇長孫朱由校一行安全北上的同時,真正的明慧郡主朱徵妲,在戚昌國、戚報國的嚴密護衛下,與周文、劉三等人悄然返回了德州。他們並未聲張,而是秘密住進了州衙後園一處僻靜院落,由吳有性太醫親自照料,對外隻稱是汪巡撫帶來的家眷。

此時,新任山東巡撫汪應蛟已正式接管德州及周邊災情處置權。他帶來的不僅是朝廷的權威,更有亟需的糧食和初步穩定的人心。知州宋明德雖能力有限,但貴在勤懇踏實,對汪應蛟的到來如久旱逢甘霖,全力配合。

州衙議事廳內,氣氛凝重。汪應蛟、宋明德,以及幾位從濟南隨行而來的布政司屬官正在商議具體賑災方略。牆上簡陋的河道圖仿佛重若千鈞。

“汪公,”宋明德麵帶憂色,“眼下最急迫的,是運河碼頭。流民越聚越多,昨日已有河北來的饑民試圖哄搶剛靠岸的漕船,雖被差役驅散,但長此以往,一旦漕運阻塞,不僅德州斷糧,整個魯西的賑濟線都將癱瘓!”

汪應蛟撚著胡須,目光沉靜:“保運河暢通,確是當務之急。隻是,流民亦是饑民,若一味彈壓,恐激民變……”

就在這時,一個清脆稚嫩,卻帶著異樣沉穩的聲音在門口響起:

“汪爺爺,宋大人,徵妲有一計,或可兩全。”

眾人愕然回頭,隻見三歲的朱徵妲穿著一身素淨的棉裙,由張清芷牽著,邁過門檻走了進來。她小小的身影在肅穆的廳堂裡顯得格外突兀,但那雙眼眸卻亮得驚人,毫無怯意。

汪應蛟先是一愣,隨即想起這小女孩的身份和她在東宮乃至皇帝心中的分量,更知她雖年幼,卻屢有驚人之語,連忙起身:“郡主有何高見,但講無妨。”

宋明德等人雖覺讓一個三歲孩童參與議事實在荒唐,但見汪應蛟如此鄭重,也不敢多言。

朱徵妲走到地圖前,伸出小手,精準地點在京杭運河貫穿德州的位置,清晰地說道:

“第一步,封控運河碼頭,保物資通道。

她聲音不大,卻條理分明,將心中醞釀的計劃娓娓道來:

“德州的命脈是運河,十月災期,河北流民南逃,碼頭若亂,山東賑災則斷糧。因此,必先抓‘保運’。”

“可設‘漕運巡防隊’。”她的小手指劃過運河德州段,“抽調德州衛所兵二十人,府衙差役三十人,分作三班,沿河巡查,從城北桑園鎮到城南四女寺,都要走到。重點盯住流民聚集的碼頭、渡口。若有流民試圖攔截糧船,先……先勸離,並發一碗薄粥,示以官府仁心。若有膽敢衝撞糧船、破壞漕運的,則抓其中兩三個帶頭之人,當眾懲戒,以儆效尤。切記,震懾為主,萬不可濫施刑罰,激化矛盾。”

她頓了頓,繼續道:“同時,在碼頭速設‘賑災物資核驗點’。請山東布政司派來的主事叔叔牽頭,每艘糧船到岸,須在一個時辰內清點完畢糧米、布匹數量,登記造冊。然後,按各地緊急程度分撥:其中六成,直接裝上快船,經由運河支流,兩日內必須發往聊城等魯西重災區;剩餘四成,暫存入‘德州漕倉’。漕倉容量大,可作後續補撥或應急之需。”

這一番話,從一個三歲孩童口中說出,不僅思路清晰,且考慮周全,既有軍事巡防的剛性,又有人道賑濟的柔性,更有物資調配的效率。廳內眾人,包括汪應蛟在內,都聽得怔住了。這哪裡是一個孩童的想法,分明是深諳政務、體察民情的能吏之策!

朱徵妲並未停下,小手移向城外西北方向:

“第二步,設城外中轉安置點,分流流民不堵城,

“城內,尤其是碼頭周邊,絕不能讓流民紮堆,影響物資裝卸。因此,不搞城內安置。可在城外西北郊,離運河一裡地,避開水路要害之處,設立兩處臨時安置點。重點在於‘分流’與‘勸返’。”

她看向宋明德:“宋大人,需將流民分作兩類處置。其一,是本地流民,來自德平、平原等德州下轄縣的逃荒者。對他們,可發放‘一鬥雜糧’並‘回村路條’,派遣各村裡正前來,將他們帶領回去。同時,官府需向各村鄉紳發出‘勸借令’,言明官府作保,承諾來年豐收取息償還,請鄉紳先行借糧,助鄉鄰度過難關。如此,可避免本地民眾滯留州城,消耗有限資源。”

“其二,是過境流民,主要是河北而來,欲前往魯西覓食者。安置點隻為這些人提供‘一頓熱粥’和‘一晚草棚住宿’。次日,便發給‘路票’,寫明‘憑此票可在聊城、臨清等地官設粥廠領粥一次’。然後,由差役引導他們沿運河西岸官道南下,不許在德州滯留超過一日,防止聚集生事。”

言罷,朱徵妲微微仰頭,看向汪應蛟:“汪爺爺,徵妲說完了。此計或可暫解燃眉之急,不足之處,還請汪爺爺和諸位大人完善。”

廳內一片寂靜。落針可聞。

汪應蛟深吸一口氣,眼中充滿了驚歎與激賞。他原本隻知這位小郡主聰慧,卻不想竟有如此經緯之才!這“封控保運”、“城外分流”之策,不僅切中要害,而且極具操作性,考慮到了官府能力、流民心理、物資調配乃至地方鄉紳的力量,幾乎可以直接頒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好!好一個‘封控保運,城外分流’!”汪應蛟撫掌讚歎,聲音洪亮,“郡主殿下此策,深得安民、保運之三昧!宋大人,即刻依郡主之策辦理!不,本撫要稍作細化,以巡撫衙門令,即刻頒行!”

宋明德也是又驚又喜,連忙躬身:“下官遵命!郡主……真乃神童也!”他此刻再無半分輕視之心,唯有敬佩。

令行禁止,德州動起來

巡撫衙門的命令,加上明慧郡主雖未公開,但其智慧已折服核心官員)的定策,立刻變成了強大的行動力。

·漕運巡防隊迅速組建:德州衛所的兵士和府衙差役被迅速動員起來,混合編成三隊,配發統一標識,沿著運河德州段開始了不間斷的巡邏。他們按照指示,對聚集碼頭的流民先是溫和勸解,並由隨行的吏員當場施以稀粥,言明官府正在設法救災,懇請勿阻漕運生命線。多數流民見有粥可食,且官兵並不凶惡,便也聽從安排。偶有幾個試圖鼓動搶糧的刺頭,被巡防隊果斷拿下,枷號示眾三日,以震懾宵小。運河碼頭的秩序,竟在短短兩日內初步恢複,漕船得以順利靠岸卸貨。

·賑災物資核驗點高效運轉:布政司主事親自坐鎮碼頭,搭建起臨時的核驗棚。漕船一到,吏員、書辦一擁而上,飛快清點、登記。算盤聲劈啪作響,文書飛速流轉。核定後,大部分糧食立刻被轉運到早已等候在旁的小型快船上,船工吆喝著,撐篙離岸,沿著運河支流,將希望的火種送往更饑渴的魯西大地。部分糧食則存入堅固的德州漕倉,倉大使嚴格看守,賬目清晰,以備不時之需。

·城外安置點初具規模:德州西北郊,一片空曠之地迅速立起了數十個簡陋卻足以遮風避雨的草棚。府衙吏員和抽調的裡正們在這裡設立了登記點。流民被引導至此,首先進行分類。本地的,領了糧食和路條,大多懷著對家鄉和官府承諾的微弱希望,跟著熟悉的裡正踏上了歸途。過境的,喝上一碗熱氣騰騰、能照見人影卻足以吊命的粥水,在草棚裡蜷縮一夜,第二天拿到那張珍貴的“路票”,便在差役的指引下,繼續向南跋涉。雖然前路依舊渺茫,但至少德州沒有成為他們的絕地,官道上南下的流民隊伍,雖然綿長,卻不再擁堵於德州城下。

深入災民,稚心察隱情

局勢初步穩定,但朱徵妲並未安心居於後院。她深知,紙上的計劃需要實踐的檢驗,民間的疾苦需要親身的體察。在征得汪應蛟同意並做好嚴密安保後,她數次在張清芷、吳有性以及戚家兄弟的護衛下,微服前往安置點和粥廠查看。

在西北郊安置點,她看到裡政們如何費力地組織本地流民返鄉,也看到一些孤寡老人無人認領,茫然無措。她悄悄對張清芷說:“清芷姐姐,那些沒人接的老人,回村怕是也難活。能不能跟宋大人說,讓他們留在安置點,做些力所能及的輕省活兒,比如幫著看管物資、打掃衛生,換口飯吃?”

在粥廠,她不僅看粥的稠稀,更留意領粥的隊伍。她發現有些婦孺擠不過青壯,總是排在最後,拿到手的粥往往更稀薄。她皺著小眉頭,對負責粥廠的吏員建議:“叔叔,能不能單開一隊,讓帶著小孩的娘親和年紀大的爺爺奶奶先領?他們餓得更快,也沒力氣擠。”

這些細微的觀察和充滿同理心的建議,通過張清芷轉達給宋明德後,大多被采納。粥廠設立了“婦幼老弱優先通道”,安置點也嘗試組織有勞動能力的孤寡從事輕微勞作。這些舉措雖小,卻在冰冷的災荒中,注入了一絲人性的暖流。


最新小说: 中超整活王:我的球員全員梗帝! 盜墓:青龍十七 遊戲三國之逆流天下 三國:開局強搶甄氏五姐妹 春秋風雲,我乃華夏第一謀士 都市冥帝:玄針逆乾坤 殺死那個番茄作家 小叔兼祧兩房後,詐死夫君回來了 重生堂妹哭求換親?絕嗣首長我嫁 星辰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