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會審最終結案的奏疏,一刻也不敢耽誤,被連夜送入宮中。
皇帝趙珩的朱批同樣來得異常迅速,隻有一個字,卻帶著千鈞之力:
“準!”
這道朱批,徹底宣告了齊王趙弘及其黨羽的最終命運。
次日清晨,天牢最深處那間陰冷的囚室門被打開。
昔日煊赫的親王,如今形容枯槁、眼神空洞,如同提線木偶般被兩名麵無表情的宦官架起。
沒有掙紮,沒有咆哮,隻有一片死寂的絕望和眼角滾落的淚珠。
一根冰冷的白綾懸於梁上,片刻之後,一切歸於沉寂。
消息傳出,京城最後一絲關於齊王可能翻身的幻想徹底破滅,暗流湧動的餘波也仿佛被這股凜冽的寒意徹底凍結。
隨著齊王伏誅,三司會審塵埃落定,大理寺那令人窒息的忙碌終於開始緩解。
堆積如山的卷宗被分門彆類歸檔入庫,牢房裡的人犯依據判決結果被分批押往各處刑場、流放地或保釋。
衙門裡彌漫著一種劫後餘生般的疲憊和鬆懈,此案從開始到結束曆經好幾個月。
李濤特意將後續的瑣碎事務,尤其是齊王伏誅、餘黨行刑等具體執行環節,都攬在了自己身上,不再讓陳知禮沾手。
他看著陳知禮清瘦卻依舊挺直的背影,眼中充滿了複雜難言的情緒。
這近三年的相處,他親眼見證了這個年輕人如何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寺丞,蛻變為足以攪動朝野風雲的能臣乾吏。
陳知禮展現出的智慧、膽識、縝密,以及對律法的深刻理解和近乎冷酷的執行力,都讓李濤驚歎不已。
這哪裡是個尋常官員?分明是深埋於璞玉中的稀世珍寶,越挖掘,越讓人忍不住心生歡喜和……惜才之心。
“知禮啊,”李濤在值房單獨叫住了陳知禮,語氣溫和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感慨,“這些日子,辛苦了。剩下收尾的事,老夫來處理,你也該好好歇息幾日,陪陪家人了。”
“知禮謝大人愛護!”
李濤頓了頓,看著陳知禮感激的眼神,終究還是忍不住試探道:“經此一役,大理寺上下,皆服膺於你的才乾。
胡少卿……唉,他能力是有的,隻是這次累垮了身子骨,前幾日私下跟老夫透了底,想尋個清閒些的差事調養。
老夫年紀已高,這位置……”他目光灼灼地看著陳知禮,“遲早是要交出去的。你……可願擔此重任?”
李濤的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在他心中,陳知禮就是大理寺卿最完美、最理想的接班人!
他甚至已經在盤算,等最後這點事情處理完,就向皇上遞上辭呈,極力推薦陳知禮接任。
以陳知禮此次立下的不世之功,加上自己在朝中的幾分薄麵,此事成功的可能性極大。
他相信,陳知禮坐鎮大理寺,依他的能力,定能開創一番新局麵。
如此他也能安心在家養老了。
然而,陳知禮的反應卻大大出乎了他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