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是這樣矛盾,兩邊都牽掛,兩邊都不舍...
顧四彥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一眼便看出老友的猶豫所在。
他朝鈞哥兒遞了個眼色。
鈞哥兒極是聰慧,立刻領會。
他拉上瑞哥兒,兩個小小的人兒,一個七歲,一個八歲,走到明山長麵前,竟是“噗通”一聲齊齊跪了下來,一邊一個,緊緊抱住了山長的腿,仰著小臉,兩雙清澈的眼睛裡滿是孺慕與期盼,異口同聲地喊道:
“師父!您就跟我們一起去京城吧!”
“師父,鈞兒/瑞兒還要跟著您讀書!”
孩童的聲音清脆稚嫩,卻帶著最真摯的情感,瞬間擊中了明山長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他看著這兩個自己一手帶起來的孩子,想著他們驚人的天賦和未來的前程,再想著京城那些同樣需要他的兒孫,心中天平終於徹底傾斜。
他長長地、深深地歎了一口氣,那歎息裡包含了太多複雜的情緒,最終都化為了一絲無奈的妥協與寵溺。
他伸手,愛憐地摸了摸兩個孩子的頭,抬眼看向老友顧四彥,語氣已然鬆動:“罷了罷了……你們啊……三日後動身嗎?”
顧四彥臉上頓時綻開笑容,知道此事已成。
他哈哈一笑,撫掌道:“三日後便啟程。老朋友,既然你答應了,這拜師禮可不能省。
這樣,明日一早,我們便備齊六禮束脩,辰時正,就讓這兩個小子正式向你行拜師之禮!
席麵嘛,也不必大張旗鼓,就簡簡單單擺上幾桌,隻請最相熟的幾位人做個見證。
你務必把你家大郎兩口子從書院叫回來。”
他頓了頓,繼續周到地安排:“至於行李,你們二口子不必帶太多,輕車簡從即可。
這一路上的舟車起居,自有我家書合一手打理,定會安排得妥妥帖帖,絕不叫二位受半點顛簸之苦。
到了京城,咱們啊,大半的時間不住城裡,就住到盼兒的佳宜莊去。
那莊子環境清幽,景致宜人,比城裡住著舒服自在得多。
且離城也不過半個時辰的路程,休沐日裡,你們想回城看看孫兒們,或是他們出城來看你們,都方便得很!”
這一番話,可謂思慮周全,方方麵麵都安排得極其妥當,徹底打消了明山長夫婦最後的顧慮。
老夫人已是眉開眼笑,連連點頭。
明山長看著眼前笑容滿麵的老友、誠懇真摯的陳知禮,再低頭看看還賴在自己腿上、眼巴巴望著自己的兩個小徒兒,終是釋然一笑,搖了搖頭,語氣裡帶上了幾分輕鬆與期待:“也罷……就依你們。這把老骨頭,也該動一動,去京城看看嘍!”
鈞哥兒和瑞哥兒歡呼一聲,更是緊緊抱住了師父的腿,惹得眾人開懷大笑。
陳鈞一看師父應了,拉著顧瑞爬起來,倆孩子湊到師母麵前,老夫人輕聲對倆孩子耳朵說了點什麼,然後笑著帶孩子們去了後麵。
明山長看著陳知禮:“新來的知府是哪裡人?何時能過來?方大人也不會待下去吧?”
“山長,新知府原來在蘇州府,不過是換了個地方,同知是京城調來的,這次我們走的有些突然,他們應該還有一段時間才能到。
方大人是走是留現在也說不好,不過我估計很可能就在三五個月吧,不瞞您說,我是想動腦筋把他調回戶部,仍跟我一起做事,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