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知禮的小堂弟陳知行,於二十三歲時中了舉人,可惜名次靠後。
此後連續三次參加會試,皆未能更進一步,最終止步於舉人。
他倒也豁達,看清自身局限後,不再強求,索性在京城開辦了一家私學,以其紮實的學問和溫和的性情,教書育人,日子過得逍遙自在,頗受學生愛戴,也算是另辟蹊徑,實現了自身價值。
歲月流淌,帶來了成長,也終會帶來離彆。
顧家定海神針般的顧四彥老爺子,在八十六歲那年,於睡夢中安然離世,無痛無災,麵容安詳。
顧陳兩家乃至所有受過老爺子恩惠的人,無不悲痛萬分。
但轉念一想,老爺子一生救人無數,德高望重,晚年兒孫繞膝,享儘清福,最終得以如此安詳地壽終正寢,已是難得的圓滿和福報。
大家將悲傷化為綿長的思念,遵循其遺願,喪事從簡。
陳知禮在五十四歲這年,遭遇了接連的離彆。
先是二叔陳富才因病去世。剛滿一年,與他感情同樣深厚的二嬸郝氏也追隨二叔而去。
接連失去兩位至親,陳知禮心中悲痛難抑。
然而,生老病死,非人力可挽。兩年後,他的親生父母,也因年事已高,一前一後,在相隔不久的時間裡安然辭世。
四位老人都活到了近七八十歲的高齡,已是難得的長壽,且兒孫孝順,晚年無憂,算是喜喪。
接連守孝,加上多年為國事操勞,陳知禮身心俱疲。
在送走雙親之後,他心中那份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對陪伴家人的渴望,變得前所未有的強烈。
回首大半生,他位極人臣,推行新政,惠澤萬民,於國於民,可謂無愧於心。
如今,長子陳鈞早已經在朝中嶄露頭角,家族興旺,家資豐足,也是時候停下腳步,為自己,為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娘子,活一回了。
他最終向皇帝遞上了懇切的辭呈,言明多年勞累,欲歸田園,含飴弄孫。
皇帝雖萬分不舍,但念及其多年功績與已然斑白的兩鬢,最終還是準奏,並給予了極儘的榮寵和賞賜,讓這位功勳卓著的臣子,得以風光致仕。
其實皇上年紀比陳知禮還大上好幾歲,他自己也打算撂挑子給太子了。
卸下官袍的那一日,陳知禮感到肩頭一輕。
他回到府中,盼兒正站在庭院那棵他們一起種下的海棠樹下等他,笑容溫婉,一如當年。
陽光透過枝葉灑下斑駁的光影,歲月靜好,莫過於此。
(全書完)
又:今晚給書結尾,心裡百轉千回,說不出的滋味。
二月底跟平台簽約,三月一號晚上摔斷了手,平生第一次上了石膏板,而且是整整一個月,其中的心酸無以言表。
幸虧之前存了一部分稿,又立馬把每天發的章節減少到兩章,總好過斷更。
我這人可能有些強迫症,新書動手了就不想停下,隻好用一隻手在手機上敲字,但這樣到底那隻“壞手”還是要拿著手機,如今後果來了,八個半月了,我的左手還是沒有恢複好,根本沒有右手好使。
期間好幾個書友好心勸我休息,不然以後會有傷痛,可惜我還是沒有完全聽進去,老實說,現在很是後悔……
這本書寫的不儘人意,我把這些一部分怪到手上麵(彆笑我),其實主要還是能力不夠,下本書我會好好寫的!
最後,真誠地謝謝所有看我書的朋友們,謝謝你們的支持與肯定!我會加油的!請你們以後一如既往地支持我!謝謝!
有緣下本書再會!
又:新書十一月一號發新章節,書名《你若花一樣盛開》,歡迎所有的書友來看來聽,好的不好的意見都請指出來,我會根據書友們的提議來修正故事的情節,隻是麻煩各位不要給我大差評!拜托!拜托!!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