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如同白駒過隙,轉眼又是兩年光陰流轉。
朝堂之上,亦是新舊交替,薪火相傳。
周尚書終於得償所願,功成身退,歸家榮養。
皇上感念其多年辛勞,尤其是在推行新政期間的鼎力支持,溫言撫慰,厚加賞賜,準其所請。
周尚書留下的戶部尚書一職,毫無懸念地落在了陳知禮的肩上。
彼時,陳知禮雖年紀尚輕,不過二十八歲,但其能力、魄力、尤其是那經世濟民的實乾之才與卓著功績,早已滿朝公認。
由他執掌戶部,統管天下錢糧,無人不服。
而原本的戶部侍郎之位,則由數年來兢兢業業、能力出眾、已成為陳知禮最得力臂助的方嚴知接任。
兩人搭檔,一個高瞻遠矚,一個精細縝密,共同推動著大珩朝的財政與經濟發展。
而大理寺早在半年前也迎來了新的掌舵人。
半年前,原大理寺卿李濤李大人因年事已高,加之身體抱恙,再次上疏乞骸骨。
皇帝在多方考量後,擢升了資曆、能力、品性皆堪當此任的穆雲接任大理寺卿一職。
穆雲曆經風雨,愈發沉穩乾練,執掌天下刑名,亦是眾望所歸。
說起退下來的李濤李大人,其間還有一段驚險插曲。
李大人致仕後,原本想著頤養天年,卻在歸家後不久發覺腹部日漸膨隆。
起初隻當是年紀大了,心寬體胖所致。後來察覺硬塊,且身體不適,才驚覺不對,忙請了顧四彥看診。
顧四彥仔細診察後,麵色凝重,直言其腹中恐生了一個巨大的“肉瘤”,需及早處置,是好是壞現在還說不清楚。
李家人一聽“開腹”二字,嚇得魂飛魄散。
但顧四彥言明,若任其發展,後果不堪設想。權衡再三,李家最終還是選擇相信顧家的醫術。
這次手術,由醫術仍由儘得祖父真傳的盼兒主刀,其父顧蘇沐從旁協助,祖父顧四彥則親自坐鎮,以金針和藥物穩住李大人的生機。
萬幸,手術極為成功,取出的大肉瘤經查驗並非惡腫。
李大人經過數月精心調養,終於轉危為安,對顧家感激涕零。
此事更讓顧家“外科聖手”之名,響徹朝野。
陳知禮的長子陳鈞與侄兒顧瑞,自幼同一個師父,一同讀書一同上書院,互相砥礪。
兩人皆是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之輩。
他們同在九歲和十歲的年紀考中童生,又在十三歲和十四歲時雙雙中了秀才,一時傳為美談。
陳鈞更是連奪縣試、府試、院試三個頭名,得了“小三元”的榮耀,顧瑞的名次亦十分靠前。
此後,兩人在科舉路上穩步前行。
陳鈞十七歲中舉,十八歲便在大比之年高中狀元,金榜題名,瓊林賜宴,風頭無兩!
顧瑞亦不遑多讓,十八歲中舉,十九歲便高中進士,名次也很不錯。
表兄弟二人又一同被選入翰林院任職,起點之高,前途不可限量。
陳知禮看著兒子與侄兒青出於藍,心中之欣慰,難以言表。
穆雲家的兩個小子,穆之清和穆之涵,在陳知禮多年的悉心指點,以及自家祖父、父親的教導下,亦是不負眾望,在二十一二歲的年紀雙雙高中進士,雖名次不及陳鈞、顧瑞耀眼,卻也穩穩邁入了仕途門檻。
穆家後繼有人,穆雲肩頭重擔,總算可以稍稍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