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曼在龍城的這段時間,沈衛東在港島也很忙,“東大廣場”還在施工中,而深圳的“東大廣場”也已開始建設。
東大公司業務逐漸開展起來,經寧承澤介紹,又有三家港島企業注資東大公司,加入到沈衛東這艘商業航母中來。
這三家企業及協作細節如下:
輝煌地產:以港幣現金+商業樓宇建設技術協作注資,占合資份額1.5,董事長李維漢;
鵬程影業:以現金+港島影片發行渠道資源入股,占合資份額0.7,董事長林鵬;
華興商管:以管理骨乾派駐加商業運營經驗輸出作價,占合資份額0.5,董事長陳華興。
這三家都是在港島經營了二三十年的家族企業,現任董事長均為家族二代中的核心成員。
他們早幾年就關注內地開放動態,這次選擇入股,核心是看好深圳項目的政策紅利——既能借“東大廣場”將港島成熟的商業經驗落地,也能試探內地市場反應。
沈衛東和三家負責人談合作時,能明顯感受到他們的務實:不隻是投錢,更想通過協作拿到內地業務的“敲門磚”。
沈衛東與他們見麵商談合作細節時,也能明顯察覺到他們的誠意與野心。
李維漢希望借助“東大廣場”的影響力,拓展輝煌地產在內地的市場;林鵬則想通過合作,讓鵬程影業的影視作品擁有更廣闊的發行渠道;陳華興打算將華興商管的管理模式複製到“東大廣場”,提升其商業運營效率。
沈衛東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他希望整合各方資源,將“東大廣場”打造成集購物、娛樂、文化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商業地標。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沈衛東與三家公司緊密合作,共同商討建設方案、營銷策略等事宜。
隨著合作的深入,各方優勢逐漸凸顯,“東大廣場”的建設與運營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東大公司的股東群體逐漸擴大,沈衛東考慮到自己是肩負國家使命來港島發展的,也到了該成立私人公司、控股東大公司的時候了。
出於資產隱私保護的考慮,他決定將私人公司離岸注冊。
離岸公司委托了港島“寶信會計師行”這一代理機構注冊,該機構持有香港離岸地雙牌照,可同步辦理後續香港子公司的注冊手續。
公司定名為“東方投資有限公司”,注冊地選在bvi。
“東方投資有限公司”注冊完成後,寶信會計師行同步辦理了公司注冊證書、董事名冊托管手續,以及香港子公司“東方置業港島)有限公司”的商業登記證。
通過合法的股權過戶流程,由港島子公司“東方置業港島)有限公司”收購了沈衛東在東大公司持有的79.8股份——至此,沈衛東通過“bvi離岸公司→香港子公司”的雙層架構,實現了對東大公司的絕對控股。
時間轉瞬來到九月份,英國首相訪華,提出“主權換治權”方案,遭到華國政府拒絕。
華國明確宣布,1997年將恢複對港島行使主權,這一消息引發市場恐慌。
由於英方的不當宣傳,部分港島市民擔心回歸後土地與房產會被收歸國有,紛紛拋售不動產。
談判期間,港島股市恒生指數一度暴跌至600點以下,樓市成交量銳減,形成“恐慌性拋售—價格暴跌”的惡性循環。政治不確定性直接動搖了投資者對港島長期發展的信心,成為樓市崩盤的催化劑。
97年港島回歸,沈衛東是知曉的——這是不可阻擋的大勢。港島一些企業和市民的恐慌,並非他能完全寬慰;對於那些對祖國大陸沒有信心、願意低價拋售房產和存量土地的企業與市民,他選擇一概全收。
“東方置業港島)有限公司”通過收購企業與市民拋售的不動產,不僅緩解了市場恐慌,還讓他在短時間內積累了大量優質資產。
沈衛東深知這是難得的機遇,他指揮團隊有條不紊地推進收購,每一項決策都精準而果斷。
隨著收購的推進,“東方置業港島)有限公司”引起了港島多方人士的注意。
當眾人得知這家公司的負責人是大陸人沈衛東時,那些原本準備拋售存量土地、不動產的企業和市民,竟紛紛暫停了拋售——因為沈衛東這位大陸人的收購行為,仿佛給他們釋放了一個信號:港島回歸後,並不會出現“土地收歸國有”的情況。
緊接著,有報紙刊登出一則報道:《英方不當宣傳引樓市震蕩港島行業聯動稀釋恐慌情緒》。
這則報道,其實是沈衛東花錢找記者撰寫並刊登的。
在此次收購中,“東方置業港島)有限公司”的資產規模迅速膨脹,土地儲備與房產數量達到了驚人的數字。
但港島的未來,沈衛東比誰都清楚,他實在不忍心再繼續“趁火打劫”。
見樓市已出現穩定趨勢,為了讓市場更加穩定,他才花錢找記者寫下了這篇報道。
那些已經拋售完土地和不動產的企業、市民,開始感到後悔;而那些想拋售卻還沒來得及拋售的企業和市民,心裡的恐慌漸漸消除了。
隨著樓市逐漸穩定,沈衛東的“東方置業港島)有限公司”成為了港島商業圈的傳奇。
跟著沈衛東收購土地、不動產的,還有東大公司的其他股東們。
黃家父子對沈衛東是深信不疑的,他們家手裡的土地和不動產數量也很驚人。
其次是周秉義老爺子,他信的可不僅僅是沈衛東——在京城,他家有高層消息來源。
通過這次地產收購,周氏家族企業的資產規模膨脹了一倍不止。
寧承澤對祖國大陸當然有信心,隻是家族內部意見始終沒能達成一致,他便用個人資金收購了一些不動產——家族資產雖未增長,但他的個人資產有了增長,這也讓他感到欣慰。
至於家族裡那些保守的老頑固,現在一個個還不知道在家怎麼捶胸後悔呢。
剩下的三位股東,也因家族意見不統一,各自用個人資產收購了一些商鋪類不動產,雖收益不多,但他們都因此認定沈衛東的商業眼光絕對靠得住。
喜歡知青入贅寡婦家請大家收藏:()知青入贅寡婦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