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表弟孫小軍帶來的“快餐衝擊波”雖然像個鬨劇,卻意外地撬動了曉燕思維裡那扇關於“創新”的門。她開始更加留意外麵的世界,那本《中國食品》雜誌被她翻來覆去地看,裡麵關於傳統食品現代化、包裝改良、市場細分的文章,為她打開了一扇新窗戶。
她甚至鼓起勇氣,跟陳默商量著想買一台小型的、家庭用的“蜜蜂”牌縫紉機,不是做衣服,而是想試著用結實的布料做一些可重複使用的、帶抽繩的點心口袋,替代一部分油紙包裝,既環保又顯得彆致。
陳默聽完,沒反對,隻是第二天出去跑車回來時,卡車後麵真的綁了一台九成新的“蜜蜂”縫紉機!也不知道他是從哪兒淘換來的,價格還特彆合適。
“先用舊的練手。”他言簡意賅,仿佛隻是買了棵大白菜。
曉燕驚喜萬分,對著那台閃著金屬光澤的縫紉機愛不釋手。王彩鳳和馬桂芳也圍過來看新鮮,她們用慣了針線,對這“鐵疙瘩”能代替手工感到不可思議。
於是,“林記”倉庫裡除了點心的香甜,又增添了縫紉機“噠噠噠”的清脆聲響。曉燕忙著研究新點心,秀芬則熱心腸地過來指導她如何使用縫紉機,菜市場後街的“技術交流”顯得格外熱鬨。
這天下午,曉燕正在練習用縫紉機車織線,街道居委會的張大媽拿著一份通知來了。張大媽是這片的老主任,為人熱心,嗓門也大。
“曉燕!好事!天大的好事!”張大媽人未到聲先到,“上麵下來指標了!給咱們街道分了兩個‘星火計劃’鄉鎮企業技術培訓的名額!學無線電裝配!學期三個月,包吃包住,結業了直接推薦去市裡的電子廠上班!我想著你們‘林記’是先進個體,特地給你爭取了一個!”
“星火計劃”?無線電裝配?電子廠?這一連串的新名詞把曉燕砸懵了。
“張大媽,這…我這兒做點心呢,去學什麼無線電啊…”曉燕哭笑不得。
“哎喲我的傻姑娘!”張大媽一拍大腿,“做點心能有啥大出息?那可是電子廠!國營單位!鐵飯碗!風吹不著雨淋不著,月月拿工資!多少人都搶破頭呢!要不是看你是個能乾的好姑娘,這名額我能給你?”
張大媽苦口婆心,描繪著進國營廠當工人的美好藍圖,這在當時依然是許多人心中的終極理想。馬桂芳和王彩鳳在一旁聽得眼睛發亮,都覺得這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曉燕卻猶豫了。她喜歡做點心,喜歡“林記”這份自己親手創立的事業。國營廠固然安穩,但那不是她想要的。她正想著怎麼委婉拒絕,巷口傳來了卡車聲。
陳默回來了。張大媽一看陳默,立刻又熱情地迎上去:“陳師傅回來得正好!你也勸勸曉燕!這麼好的機會,可不能犯糊塗!”
陳默聽完張大媽的話,看了看那份蓋著紅章的通知,又看了看曉燕,問:“你想去?”
曉燕搖搖頭。
陳默直接把通知遞還給張大媽:“她不去。”
乾脆利落,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張大媽愣住了:“陳師傅!這…”
“‘林記’挺好。”陳默說完,就不再理會,自顧自地去檢查卡車了。
張大媽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了,嘴裡還嘟囔著“不識好人心”、“個體戶有啥前途”之類的話。
曉燕心裡卻暖暖的。陳默總是這樣,不問緣由,隻要是她不想的,他就毫不猶豫地站在她這邊。
然而,“星火計劃”的消息卻像一顆石子投入池塘,在街坊間引起了不小的波瀾。尤其是那些家裡有待業青年的家庭,看曉燕的眼神都變得複雜起來,有羨慕,有不解,甚至還有一絲嫉妒——這麼好的機會,她居然不要?
幾天後,更讓曉燕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傍晚時分,一個穿著舊軍裝沒有領章帽徽)、洗得發白、但身姿依舊挺拔的老人來到了“林記”。他看起來六十多歲,頭發花白,眼神銳利,手裡還拿著一個用軍綠色布套套著的、長長的東西。
“姑娘,買兩個饅頭。”老人聲音洪亮,帶著軍人特有的乾脆。
曉燕連忙給他裝好饅頭。老人付了錢,卻沒有立刻離開,目光落在曉燕正在嘗試製作的新式小包裝點心上,點了點頭:“嗯,有點意思。比光用油紙強。”
曉燕有些驚訝:“您還懂這個?”
老人笑了笑:“以前在部隊,搞過後勤,管過夥食。”他頓了頓,像是隨口問道,“聽說,街道推薦你去‘星火計劃’學無線電,你沒去?”
曉燕心裡一緊,以為又是來當說客的,點點頭:“嗯,我還是喜歡做點心。”
“喜歡就好。”老人出乎意料地沒有勸解,反而表示讚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無線電是重要,但老百姓的吃喝拉撒也一樣重要。尤其是好吃的。”
這話說到了曉燕心坎裡。她好奇地打量著這位氣質不凡的老人,目光落在他手裡那個長條形的布套上:“老人家,您這個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人嗬嗬一笑,解開布套,裡麵竟然是一台保養得極好的、老式的“紅旗”牌晶體管收音機!雖然樣式老舊,但擦得一塵不染。
“老夥計了,跟了我十幾年。”老人熟練地擰開開關,收音機裡立刻傳出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清晰的新聞播報聲,“聽聽新聞,了解國家大事。比那些咿咿呀呀的流行歌曲強。”
曉燕對收音機不陌生,店裡那台“紅燈”牌收音機天天響著。但老人這台“紅旗”牌,似乎透著一股不同的沉穩氣度。
“信號真好。”曉燕讚歎了一句。
“自己瞎鼓搗,加了根外接天線。”老人有些得意,指了指收音機後麵引出的一根細細的銅線,“接收效果能好不少。怎麼樣,姑娘,對無線電有興趣沒?有興趣我可以教你兩手,不比培訓班差。”
曉燕連忙擺手:“謝謝您老,我可學不會那個…”
老人也不強求,笑了笑,拎著饅頭和收音機,邁著穩健的步伐走了。臨走前,他說了句:“姑娘,好好乾。這‘星火’啊,不一定非要去工廠裡才能燎原。把你這點心鋪子經營好了,一樣是給國家做貢獻。”
老人的話,像一陣清風,吹散了曉燕心中因拒絕“星火計劃”而產生的那一點點疑慮和外界壓力。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然而,她並不知道,這位看似偶然出現的“老軍人”,以及他手中那台信號超強的“紅旗”收音機,在不久的將來,會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與她產生交集,甚至可能關係到她和陳默的安危。
時代的浪潮裹挾著各種信息、機會和選擇撲麵而來。“星火計劃”代表著國家對鄉鎮工業和技術的扶持,“林記”的創新嘗試則是個體經濟在市場化中的摸索。有人向往國營廠的鐵飯碗,也有人堅守自己的小事業。收音機裡播放著國家的宏觀政策,而巷口的小店裡,則上演著普通人最真實的夢想與堅持。
曉燕深吸一口氣,繼續低頭研究她的新點心和布口袋。她知道,無論外界如何變化,守住“林記”的味道和初心,才是她最該走的路。至於無線電…或許哪天可以讓陳默試試,給店裡也弄根天線?至少聽新聞能更清楚點。她被自己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想法逗笑了。
喜歡八零小廚娘的紅火日子請大家收藏:()八零小廚娘的紅火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