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的離開,像抽走了院裡一根沉靜的支柱,讓曉燕心裡空落落的。但那份沉重的付出,也化為了她肩上更沉的責任和動力。她收起所有的脆弱,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魚塘和點心鋪裡。
魚塘經過那次乾旱考驗,反而因禍得福。曉燕更加精細地管理,於得水技術員雖然因為點心事件有些訕訕的,但在養魚上依舊儘心,兩人保持著一種客氣而專業的合作關係。魚兒長得膘肥體壯,在水麵下劃出流暢的銀灰色弧線,看著就喜人。
點心鋪恢複了傳統點心的供應,“蜜語”蛋糕暫時下架。生意雖然受了些影響,但老主顧們逐漸回流,收入還算穩定。曉燕把陳默留下的三百塊錢仔細收好,一分不動,那是他的心血,更是她心裡的定海神針,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動用。
眼下有個新問題:魚塘規模漸大,光靠人力投喂、清理越來越吃力。於得水提過一嘴,說縣農機局好像有一種小型、適合池塘用的增氧機和投餌機,是幾年前推廣過的型號,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推開,可能還有庫存的舊機器。
曉燕動了心思。如果有機器幫忙,她能省下大量時間精力,也能把魚塘管理得更好。她決定去縣農機局碰碰運氣。
八十年代的縣城,主乾道是鋪了柏油的,但更多的街道依舊是黃土路麵。路兩旁多是灰撲撲的磚瓦平房,間或有幾棟三四層高的筒子樓,陽台上晾曬著五顏六色的衣服。牆上刷著白色的標語:“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振興中華,實現四化”。鈴聲清脆的自行車流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偶爾有一輛綠色的北京吉普212或者上海牌小轎車駛過,總能引來一片注目禮。
曉燕今天特意穿了那身省城買的藍外套黑褲子,讓自己看起來更體麵些。她一路打聽著,找到了縣農機局。
農機局是一排紅磚平房圍成的小院,門口掛著白底黑字的木頭牌子。院子裡停著幾輛手扶拖拉機和滿是泥汙的輪式拖拉機,空氣中彌漫著柴油、鐵鏽和泥土混合的特殊氣味。幾個穿著藍色勞動布工作服、滿手油汙的工人正圍著一台拆開的發動機敲敲打打。
曉燕走進掛著“生產技術股”牌子的辦公室。裡麵光線有些暗,靠牆擺著幾個綠色的鐵皮檔案櫃,一張寬大的木頭辦公桌後,坐著一位戴眼鏡、頭發花白、正在看報紙的老同誌。桌上有部老式搖把電話,一個搪瓷缸子上麵印著“先進工作者”和紅字),還有一堆文件圖紙。
“同誌,您好。”曉燕敲了敲門框。
老同誌從報紙上抬起頭,推了推老花鏡,打量了她一下:“什麼事?”
“請問,咱們局裡……還有那種小型的、池塘用的增氧機和投餌機嗎?”曉燕客氣地問。
老同誌愣了一下,放下報紙,顯得有些意外:“池塘用的?你是哪個公社的?搞集體養殖?”
“不是,同誌,我是個體戶,自己包了個魚塘。”曉燕連忙解釋。
“個體戶?”老同誌眉頭皺了起來,語氣裡帶上了幾分審視和不解,“個體戶用那個乾啥?那機器費電又嬌貴,你們用得起?會用嗎?”
他的質疑像一盆冷水。曉燕耐著性子說:“同誌,魚塘大了,人力實在忙不過來。電的問題我想辦法,用法可以學。聽說局裡以前推廣過,就想來看看還有沒有庫存的,舊的也行。”
老同誌搖搖頭,拿起搪瓷缸子喝了一口茶:“沒了沒了,早沒了。那批機器當時就沒推出去,擱庫裡占地方,前兩年當廢鐵處理了一批,剩下的……哎,老周!老周!”
他朝外麵喊了兩嗓子。一個穿著更舊的工作服、袖子挽到手肘、露出精瘦胳膊的老工人聞聲走了進來,手裡還拿著個扳手:“薑股長,啥事?”
“這位女同誌問以前那批池塘機子,庫房裡還有剩的嗎?”薑股長問道。
被稱為老周的工人看了看曉燕,眼神裡有些好奇,想了想:“好像……最裡頭角落還有兩台?落一堆灰了,不知道零件還全不全,估計都鏽死了。”
薑股長揮揮手:“你看,我說吧。就算有也是廢鐵了。同誌,你還是想想彆的辦法吧,挑擔子喂喂得了,搞什麼機器嘛。”
曉燕的心沉了下去,但還是不甘心:“周師傅,能帶我去看看嗎?萬一……萬一能修呢?”
老周看了看薑股長,薑股長不置可否地又拿起了報紙。老周於是對曉燕點點頭:“成吧,跟我來,庫房有點亂,你小心點。”
庫房在院子最裡麵,很大,光線昏暗,堆滿了各種廢棄、淘汰、破損的農機具,散發著濃重的鐵鏽和機油味。老周打著手電,深一腳淺一腳地領著曉燕走到最深處,指著一個角落:“喏,就那倆,蓋著帆布呢。”
曉燕掀開厚厚的帆布,灰塵撲麵而來。底下果然是兩台鏽跡斑斑的機器,一台帶著葉輪,應該是增氧機,另一台有個料鬥,是投餌機。看起來確實年代久遠,鏽蝕嚴重。
“這……還能修嗎?”曉燕心裡拔涼,但還是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問老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周蹲下身,用手抹開鏽跡,仔細看了看內部結構,又用手搖了搖轉軸,眉頭緊鎖:“嘖嘖,鏽得夠嗆。軸承肯定卡死了,線圈不知道壞沒壞……麻煩得很。”他站起身,拍拍手上的灰,“姑娘,死心吧。這玩意兒修起來,比買新的還費勁,還得找配件,麻煩!”
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曉燕看著那兩台幾乎成為廢鐵的機器,心裡充滿了無力感。在這個物資匱乏、技術落後的年代,想往前走一步,真是難如登天。
她失落地向老周道了謝,慢慢走出庫房。陽光有些刺眼,她心裡卻一片灰暗。
就在她準備離開農機局時,老周卻從後麵追了上來,壓低聲音說:“姑娘,你真想要機器?”
曉燕一愣,點點頭。
老周搓了搓手,看了看四周,聲音更低了:“我倒是有個路子……我有個徒弟,在鄰縣農機廠當技術員。他們廠裡好像在生產一種新式的小型潛水泵,勁兒大,省電,稍微改改,接上個管子噴水,也能當增氧機用,雖然沒專業的好,但比你人力強!投餌嘛……你自己勤快點撒吧。”
曉燕的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周師傅!那泵……貴嗎?好買嗎?”
老周嘿嘿一笑:“正規渠道買,要票要指標,還排隊。不過……我徒弟能想辦法從廠裡直接弄一台瑕疵品出來,價格便宜不少,就是沒保修。你要信得過,我幫你問問?”
這簡直是柳暗花明!曉燕激動得連連點頭:“信得過!信得過!太謝謝您了周師傅!多少錢我都想辦法!”
“成!那我回頭給他寫封信問問。”老周很爽快,“你過個五六天再來一趟聽信兒。”
“寫信?多久能回?”曉燕有點急。
“嗨,打電話貴啊,而且說不清楚。寫信挺好,貼上八分錢郵票,扔郵筒裡,三四天就到了,他回了信我再捎信給你。”老周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飛鴿傳書!這就是八十年代的通訊節奏。曉燕按捺住急切,再三道謝,留下了自己的地址家屬院傳達室),這才千恩萬謝地離開了農機局。
雖然過程曲折,但總算看到了一線希望。回去的路上,曉燕的腳步輕快了許多。她看著街上穿著鮮豔相對於前幾年)連衣裙的姑娘,看著百貨大樓櫥窗裡新到的折疊傘和塑料涼鞋,看著牆上新刷的“改革開放,搞活經濟”的標語,心裡那份因陳默離開而帶來的陰霾,也被這充滿生機的時代氣息衝淡了些。
日子很難,但總有人在默默幫你,總有一扇窗在為你打開。她相信,隻要不放棄,總能一步一步走下去。
而她不知道的是,在她為魚塘機器奔波的時候,一封蓋著遙遠南方郵戳的信件,正跨越千山萬水,朝著清河縣,緩緩而來。
不好意思讀者們,105章在108章後麵,一時疏忽大意了)
喜歡八零小廚娘的紅火日子請大家收藏:()八零小廚娘的紅火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