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主任那幾句不冷不熱的話,像幾根冰棱子,紮在曉燕的心窩上,讓她連著幾宿都沒睡安生。賬本上的數字,她閉著眼都能背出來,左邊是零零碎碎的進項,右邊是密密麻麻、等著開銷的窟窿,中間那道紅線,細得像根頭發絲,隨時要斷。
展銷會帶回的名聲和幾張意向訂單,聽著是喜訊,可落到實處的錢,卻像那梅雨天的日頭,看得見,摸不著,暖不透身子。建立那勞什子“出口標準”,更是吞金的獸。沈技術員列的單子,什麼恒溫恒濕的記錄儀,什麼檢測成分的簡單設備,還有可能要更新的包裝線……哪一樣,都不是“林記”這小小家當能輕易扛起的。
廠子裡,那股子因外商來訪而沸騰的熱乎氣兒,還沒等徹底暖透人心,就被這現實的寒風吹得七零八落。工人們雖不說,可那眼神裡頭,也帶上了掂量和憂慮。緩發的分紅還沒見著影兒,新的投入又像個無底洞,誰心裡能不打個鼓?
李師傅愈發沉默了,整日泡在車間裡,對著那堆漸漸成型的“規矩”條文發愣,煙抽得比以往更凶。他那雙慣於和麵的手,如今拿起筆來,卻顯得笨拙而沉重。曉燕知道,老師傅心裡的那架天平,一頭是祖輩傳下來的、靠手感拿捏的“魂兒”,另一頭,是那冷冰冰、卻能帶“林記”走出縣城的“規矩”,他正受著煎熬。
這天下午,天陰得厲害,黑沉沉的雲彩壓著廠房的屋頂,悶得人喘不過氣。曉燕正和沈技術員在辦公室裡,對著那疊越來越厚的標準草案發愁,盤算著從哪裡還能再摳出點錢來,門口忽然傳來一陣汽車喇叭聲,不是鄉下常見的卡車、拖拉機的動靜,是那種清脆又帶著點倨傲的小轎車的聲音。
方芸跑進來,臉上帶著詫異:“曉燕姐,外麵來了輛小轎車,不認識的人,說是……說是從南邊來的,想找咱談生意。”
南邊來的?曉燕心裡一動,和沈技術員對視一眼,兩人都從對方眼裡看到了疑惑和一絲警惕。她整理了一下衣衫,迎了出去。
廠門口,果然停著一輛嶄新的黑色皇冠轎車,鋥亮的漆麵在這灰撲撲的廠院裡,顯得格外紮眼。車旁站著兩個人,前麵一個,約莫四十出頭年紀,穿著筆挺的西裝,皮鞋擦得能照見人影,頭發梳得一絲不亂,臉上堆著恰到好處的笑容,眼神卻透著一股子商人的精明。他身後跟著個年輕人,提著個黑色的公文包,像是秘書模樣。
那中年人見曉燕出來,上前一步,操著一口帶著濃重粵語口音的普通話,熱情地伸出手:“這位一定就是林曉燕林廠長啦?久仰久仰!敝姓黃,黃永發,從鵬城過來的。”
鵬城?那可是改革開放最熱鬨的地方!曉燕心裡更是驚疑,麵上卻不動聲色,與他握了握手:“黃先生,您好。不知您遠道而來,有什麼指教?”
“指教不敢當,不敢當!”黃永發笑容可掬,目光卻飛快地掃過整個廠院,在那棵老槐樹和略顯陳舊的廠房上停留了一瞬,“我們是聽說貴廠的‘林記’點心,口味獨特,連外國朋友都讚不絕口,特意過來考察考察,看看有沒有合作的機會。”
合作?又是合作?曉燕心裡嘀咕,將這黃永發讓進了辦公室。
落座後,黃永發也不繞彎子,直接從秘書手裡接過一份印製精美的計劃書,遞給曉燕:“林廠長,我們是很有誠意的。我們公司,看好內地傳統食品的市場潛力,尤其是像‘林記’這樣有特色、有故事的老牌子。我們打算投入資金,幫助‘林記’擴大生產,改進包裝,建立現代化的管理體係,把‘林記’打造成一個……嗯,響當當的品牌!”
他話語流暢,帶著一種不由分說的鼓動性。“資金”兩個字,更是像重錘,敲在曉燕心上最脆弱的地方。她翻開那計劃書,裡麵是彩色的圖表,宏偉的藍圖,預計的銷售額數字後麵跟著一長串的零,看得人眼花繚亂。
“黃先生的意思是……”曉燕合上計劃書,抬起眼,試探著問。
“我們的意思很簡單,”黃永發身體微微前傾,聲音壓低了些,帶著誘惑,“我們注資,占一部分股份,幫助‘林記’快速發展。林廠長您呢,還是廠長,負責生產和技術,市場、銷售這些,交給我們專業的團隊來運作。保證讓‘林記’在一年內,走出清源,三年內,遍布全省!”
股份?注資?曉燕的心猛地一縮。這聽起來,不像合作,倒像是……要把“林記”給賣了?
沈技術員在一旁,聽得呼吸都有些急促,顯然被那龐大的數字和美好的前景打動了。
“黃先生的好意,俺們心領了。”曉燕斟酌著詞句,語氣謹慎,“隻是,‘林記’是俺們幾代人的心血,這股份的事……關係重大,俺得跟廠裡的老師傅們,好好商量商量。”
“理解,理解!”黃永發哈哈一笑,似乎並不意外,“應該的!不過,林廠長,機會不等人啊。現在市場變化快,光靠你們自己慢慢積累,恐怕會錯過最好的時機。我們有資金,有渠道,有經驗,強強聯合,才是最快的路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又說了許多,什麼“規模化效應”,“品牌溢價”,“資本的力量”,曉燕聽著,有些詞似懂非懂,可那核心意思,她聽明白了——他們看中了“林記”這塊牌子,想用錢,把這牌子更快地做大,而代價,就是“林記”不再完全屬於他們這些老人了。
送走了黃永發,辦公室裡一片沉寂。方芸眨著眼,小聲說:“曉燕姐,他們……他們好像很有錢……”
沈技術員也猶豫著開口:“曉燕,他們說的,也不是沒道理。光靠咱們自己,要達到那個標準,打開市場,確實太難了,也太慢了……”
曉燕沒說話,走到窗邊,看著外麵陰沉的天。那輛皇冠轎車已經開走了,隻在泥地上留下幾道新鮮的車轍印。黃永發的話,像一顆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的不是希望的漣漪,而是深深的憂慮。
錢,能解決眼前的燃眉之急,可能不能保住“林記”的“魂兒”?把市場和銷售交給彆人,“林記”還是那個街坊鄰居認了幾十年的“林記”嗎?李師傅他們,能答應嗎?
她想起顧知行曾說過的話:“打鐵還需自身硬。”這突如其來的“強強聯合”,是助力,還是裹著糖衣的炮彈?
夜裡,雨終於落了下來,淅淅瀝瀝,敲打著窗欞。曉燕獨自坐在辦公室裡,桌上左邊是沈技術員那疊關乎“規矩”的草案,右邊是黃永發那份充滿誘惑的計劃書。一邊是艱難卻踏實的自力更生,一邊是快捷卻可能失去自主的借力而行。
她拿起電話,猶豫了許久,終於還是撥通了那個熟悉的號碼。聽筒裡,傳來長長的“嘟——嘟——”聲,每一聲,都像是在敲打著她紛亂的思緒。
這一次,她需要的,或許不隻是一個解決資金的法子,更是一個能幫她看清前路的選擇。
電話接通了,那邊傳來顧知行沉穩的聲音:“喂?”
曉燕握著聽筒,望著窗外漆黑的雨夜,一時竟不知該如何開口。
喜歡八零小廚娘的紅火日子請大家收藏:()八零小廚娘的紅火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