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慕遠這冷不丁的一問,像根針,紮破了曉燕強撐多日的硬殼,那裡麵積壓的焦慮、委屈和近乎絕望的疲憊,差點就要決堤而出。她喉頭哽了一下,強行把那酸澀壓了回去,臉上擠出一個算不上好看的笑:“錢同誌,您……您怎麼知道的?”
錢慕遠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鏡,目光掃過略顯空蕩冷清的廠院,和車間門口那些探頭探腦、麵帶菜色的工人,歎了口氣:“我們做協會工作的,消息總得靈通些。何況,‘林記’現在也算是在我們這裡掛上號的。聽說,你們在本地,銷路遇到了些困難?”
他話說得委婉,可那“困難”二字,落在曉燕耳朵裡,卻重若千鈞。她沒再隱瞞,將黃永發如何掐斷縣裡銷路,廠子如何積壓,資金如何捉襟見肘的困境,一五一十地說了。說到艱難處,聲音不免又帶上了些哽咽。
錢慕遠靜靜地聽著,手指無意識地在人造革公文包上輕輕敲擊著,臉上沒什麼表情,直到曉燕說完,他才緩緩開口:“樹大招風啊。你們在博覽會露了臉,又拒絕了南邊的資本,被人盯上,也是難免。”
他頓了頓,話鋒一轉:“不過,林廠長,困境有時候,也是機遇。逼得你不得不把眼光放得更遠。”
曉燕苦笑著搖了搖頭:“錢同誌,不瞞您說,俺們也試著往外走了,鄰近的縣,鄉鎮,都跑了,可……收效甚微。人家認的是便宜,是花樣,俺們這老手藝,一時半會兒,難入人家的眼。”
“單打獨鬥,自然艱難。”錢慕遠從公文包裡拿出一本最新出版的《老字號新貌》簡報,翻到其中一頁,指給曉燕看,“你看,這是省城‘德盛齋’的例子。他們去年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後來,是通過協會牽頭,與省食品工業研究所合作,開發了幾款符合現代人口味、又保留傳統精髓的新產品,同時利用協會的渠道,進入了幾個大城市的特產專櫃,這才打開了局麵。”
省食品工業研究所?協會渠道?曉燕的心猛地一動。這不正和沈技術員那些她當時覺得不切實際的規劃,隱隱契合了嗎?
“您的意思是……”曉燕的聲音裡帶上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期盼。
“我的意思是,‘林記’不能光守著清源這一畝三分地,也不能光靠著老產品硬撐。”錢慕遠合上簡報,目光銳利地看著曉燕,“要主動求變,借助外力。協會這邊,可以幫你們牽線搭橋,聯係科研單位,提供市場信息。甚至,如果你們的產品確實過硬,協會下屬的‘老字號優品’銷售公司,也可以考慮將你們納入供貨體係。”
協會下屬的銷售公司!納入供貨體係!這簡直是雪中送炭!
曉燕的眼睛瞬間亮了,可那亮光隻持續了一瞬,又黯淡下去。她搓著手,臉上露出難色:“錢同誌,您這真是……真是幫了俺們大忙了!可……可這跟研究所合作,開發新品,還有進入您那銷售公司,怕是……怕都得要錢吧?不瞞您說,俺們廠子現在,連下個月的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
這才是最現實、最冰冷的一堵牆。
錢慕遠似乎早料到她會這麼說,他擺了擺手:“合作的方式可以靈活。研究所那邊,我可以幫忙聯係,看看能不能先以技術谘詢、項目合作的方式啟動,費用分攤或者延緩支付。至於銷售公司,”他沉吟了一下,“首批進貨,可以預付部分貨款,幫你們周轉一下。”
預付貨款!這四個字,像一道光,瞬間穿透了曉燕心頭厚重的陰霾!這意味著,隻要“林記”能拿出符合要求的產品,就能立刻拿到一筆救命的現金!
“這……這能行嗎?”曉燕的聲音因為激動而微微發抖。
“事在人為。”錢慕遠語氣肯定,“不過,林廠長,機會給了,能不能抓住,就看你們自己了。研究所的合作,要求不會低;銷售公司對產品的品質、包裝、標準化,也有嚴格的規定。你們那套‘規範’,得真正落到實處,不能再是牆上的畫餅。”
“俺明白!俺明白!”曉燕連連點頭,隻覺得渾身的熱血都往頭上湧,“俺們一定把點心做好!把規矩立牢!”
送走錢慕遠,曉燕站在廠院當中,望著那棵在寒風中屹立的老槐樹,久久沒有動彈。冷風吹在她發燙的臉上,卻絲毫感覺不到寒意。心裡那口憋了許久的濁氣,仿佛終於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她立刻召集了李師傅、沈技術員和幾個核心骨乾,把錢慕遠帶來的消息說了。
沈技術員一聽,激動得差點跳起來,臉漲得通紅:“太好了!曉燕!我就說!咱的路子是對的!跟研究所合作,咱那規劃裡的好多想法,就能實現了!”
李師傅蹲在石凳上,吧嗒著旱煙,煙霧繚繞中,看不清神情,隻悶聲問了一句:“那研究所的人,來了,咋弄?還跟魯工似的,拿尺子量俺們這雙手?”
曉燕走到他麵前,語氣懇切:“李大爺,俺知道您彆扭。可這回,不光是為了立規矩,是為了咱‘林記’能活下去,能活得更好!咱這點心手藝是金貴,可光咱自己覺著好不行,得讓外麵的人也認,也得能換成錢,養活這一廠子的人!您就再信俺一回,成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師傅抬起眼皮,看了曉燕一眼,又看了看旁邊激動不已的沈技術員,和周圍那些眼巴巴望著他的工人們,半晌,重重地歎了口氣,把煙袋鍋子往鞋底上一磕:“罷了!你們年輕人……腦子活,路子野……俺這老家夥,就跟在後頭,再……再試試吧!”
有了李師傅這句不是承諾的承諾,事情便算是定了調子。
接下來的日子,“林記”像是上緊了發條的鐘擺,以一種近乎瘋狂的速度運轉起來。沈技術員根據錢慕遠提供的聯係方式,開始與省食品工業研究所初步接洽,同時,帶著人按照那本“規範”,對車間進行更嚴格的整頓,尤其是衛生和記錄環節,務求在研究所專家到來前,有個像樣的麵貌。
曉燕則帶著方芸,全力準備要提交給“老字號優品”銷售公司的樣品和資料。點心要最好的,包裝要用新設計的,那本“規範”更是反複修訂,力求嚴謹。
然而,就在這緊鑼密鼓的準備中,那筆如同救命稻草般的“預付貨款”,卻遲遲沒有消息。曉燕按捺不住,給錢慕遠去了封信詢問。回信很快,語氣依舊客氣,隻說銷售公司流程需要時間,讓她耐心等待。
這“耐心”二字,對於等米下鍋的“林記”來說,簡直是最大的煎熬。賬上的錢,終於徹底見了底。發薪的日子眼看就到,曉燕看著空蕩蕩的保險櫃,和那一張張等著領錢過日子的麵孔,急得嘴角起了一串燎泡。
難道,錢慕遠那邊……出了什麼變故?還是說,這看似到來的轉機,終究隻是鏡花水月?
就在曉燕幾乎要絕望的時候,發薪前一天的傍晚,一輛綠色的郵政自行車,叮鈴鈴地駛進了“林記”的廠門。郵遞員遞給曉燕一張彙款單。
彙款金額,正好夠發這個月的工資。
彙款人附言欄裡,隻有簡短的四個字:“預付貨款。”
落款,是“省城老字號協會優品公司”。
曉燕拿著那張輕飄飄、卻又重逾千斤的彙款單,站在暮色四合的廠院裡,眼淚終於忍不住,大顆大顆地滾落下來,砸在冰冷的土地上。
這錢眼裡的轉機,總算是讓她抓住了!
然而,她也清楚地知道,這筆錢,不過是解了燃眉之急。真正的考驗——與研究所的合作,能否拿出讓銷售公司持續訂貨的產品——還在後頭。
而且,那黃永發,會眼睜睜看著“林記”在他的圍剿下,找到新的生路嗎?
風裡,似乎傳來了一聲若有若無的、冰冷的哼聲。
喜歡八零小廚娘的紅火日子請大家收藏:()八零小廚娘的紅火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