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帝都,寒氣凜冽,卻絲毫無法冷卻國家戲劇院周遭如火如荼的熱浪。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銀裝素裹的街道上,兩條主乾道已被嚴密封鎖,安保林立,人潮如織。
清晨七點,國家戲劇院附近幾條街道,突然被實施了嚴格的交通管製。
閃爍著警燈的車輛停在路口,身著製服的“帽子叔叔”們麵容嚴肅,拉起警戒線,將車道與人行道清晰分隔。
一位剛從警校畢業不久的年輕警官,望著眼前黑壓壓的人群,忍不住咂舌:“王哥,這陣仗……也太誇張了吧?我記得上月某國元首來訪,也沒封兩條街啊!”
被他稱為王哥的老警官,嘴角掛著見多識廣的笑意,他拍了拍同事的肩膀:“小子,這你就不懂了。元首來訪是政治,安保規格有定式。今天這陣仗,是因為裡麵那位,”
他朝戲劇院努了努嘴,“英吉利的凱特琳公主要來看演出,點名要看她‘朋友’的舞劇。”
“朋友?”年輕警官一愣,隨即恍然,“是那個……昨天在鋼琴上把她們皇室倆天才都贏了的齊磊?”
“沒錯!”王哥嘿嘿一笑,“人家公主這是擺明了來給朋友撐場子,順便看看咱龍國的舞台劇水平。東道主的麵子,能不給足嗎?這既是藝術交流,也是外交禮儀,更是文化實力的展示,半點馬虎不得呀。”
“牛掰!~”
年輕警官聽完,直接整個人都無言以對,隻能蹦出這兩個字來形容他此刻的心情了。
……
在靠近戲劇院門口的人行道上,早已聚集了大量觀眾和媒體記者。
儘管寒氣逼人,但人們臉上都洋溢著興奮與期待,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節日般的躁動。
僅僅在過去十幾個小時裡,“齊磊”和“《大河之舞》”這兩個關鍵詞,以爆炸性的速度傳遍了全球互聯網。
首先是在龍國國內,由一眾官方媒體下場定調,引發了全民熱議。
央媽新聞聯播:在黃金時段以“文化自信的巔峰呈現,期待《大河之舞》震撼世界”為題進行專題報道,回顧了齊磊在交流大會上的驚豔表現,並高度評價其藝術創新精神。
龍國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從鋼琴到舞蹈:看齊磊如何詮釋新時代藝術家的擔當》,將其勝利上升至國家文化軟實力層麵。
龍國文娛:則通過係列短片,揭秘《大河之舞》排練花絮,吊足了觀眾胃口。
而在那些主流社交媒體上,這場演出的相關話題閱讀量輕鬆突破百億。
熱搜榜前十條中,有半數與齊磊及《大河之舞》相關。
“齊磊今晚跳大河”、“凱特琳公主看齊磊跳舞”等話題持續霸榜。
而另一邊的國外輿論情況,則更多的是好奇與期待交織。
由於英吉利皇室,尤其是剛剛在鬥琴中落敗卻展現出風度的凱特琳公主的高度關注,西方世界對這場演出投來了前所未有的目光。
英吉利r.zero將在他更熟悉的舞蹈領域帶來怎樣的驚喜?凱特琳公主的到場,無疑為這場演出增添了濃厚的戲劇性與權威背書。”
《歐洲時報》:“這不再是一場簡單的文化交流演出,而是觀察龍國當代藝術創新力的一個重要窗口。齊磊,這位橫空出世的天才,能否在舞蹈領域複製他在音樂上的奇跡?”
漂亮國的n:“全球等待《大河之舞》揭幕。是名副其實的傑作,還是盛名之下的尷尬?凱特琳公主的現場反應,將成為重要評判指標。”
法蘭西24台:“優雅與力量的結合?我們期待看到不同於傳統愛爾蘭踢踏的、屬於東方的獨特表達。”
戲劇院門外的西方媒體專區,彙聚了至少十家全球頂級新聞機構的團隊,長槍短炮嚴陣以待。
而更多中小型媒體則散落在各處,緊張地進行著現場連線報道。
……
約莫上午九點半,一陣騷動從街道儘頭傳來。一支由黑色禮賓車組成的車隊,在警車引導下,緩緩駛向戲劇院。
當車門依次打開,走出的每一位賓客都引來現場觀眾和鏡頭的追逐。
首先是龍國德高望重的幾位國寶級藝術家、評論家,他們的出現引來陣陣尊敬掌聲。
接著是國際知名的音樂指揮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他們的麵孔為全球藝術愛好者所熟悉。
隨後,幾位在國際影壇享有盛譽的龍國影星、導演踏上紅毯,引發粉絲陣陣尖叫。
甚至幾位以眼光挑剔著稱的全球知名藝術評論家、專欄作家也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