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項少龍後人,墨劍傳承存_麵板武途:港片穿行煉大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麵板武途:港片穿行煉大羅 > 第22章 項少龍後人,墨劍傳承存

第22章 項少龍後人,墨劍傳承存(1 / 2)

墨嬸的雞湯還冒著乳白的熱氣,粗瓷木碗邊緣凝著細密的水珠,順著碗壁滑落在青石板上,暈開一小片深色的痕跡。元宗枯瘦的手指捏著一卷泛黃的牛皮卷,指腹反複摩挲著邊緣磨出的毛邊——那是幾十年間被無數次翻閱留下的印記。油燈的光芒透過卷上深淺不一的褶皺,在石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映出幾行遒勁的隸書,筆鋒時而淩厲如劍,時而溫潤如土,末尾落款處的“項少龍”三個字,帶著幾分江湖客特有的灑脫,與林越記憶中那位穿越同鄉的字跡彆無二致。

“當年你在渭水渡口與魔修餘孽一同消失後,項少龍瘋了似的找了你三個月,”元宗將牛皮卷往林越方向推了推,昏黃的燈光照亮他眼角的皺紋,“他帶著墨家弟子沿渭水上下遊搜了個遍,連河床都用機關鏟翻了三尺,最後隻在你消失的地方撿到半片你常穿的粗布衣衫。後來他來據點見我,眼眶都是紅的,說‘林越這小子,答應過和我一起喝到秦國統一’。”

老人頓了頓,伸手拍了拍牛皮卷:“這卷‘墨劍心得’是他花了半年時間整理的,裡麵不僅有你當年教他的招式注解,還有他在邯鄲、鹹陽兩地實戰的感悟。他說‘林越的劍法裡有守護的魂,我得把這魂留下來’,臨走時特意囑咐,若有朝一日你回來,務必親手交給你。他還說……若你回不來,就把這卷東西傳給項家後人,讓他們知道,墨家劍法不止‘非攻’,更有‘死戰’。”

“當年你離開後,項少龍曾來據點見過我,”元宗用指腹摩挲著牛皮卷邊緣的磨損痕跡,聲音裡帶著歲月的厚重,“他說你我皆是‘異世客’,卻都把心留在了這片土地。臨走時,他將這卷‘墨劍心得’留給我,說若有朝一日你回來,便轉交於你。”

林越伸手接過牛皮卷,指尖觸到卷上殘留的淡淡墨香——那是項少龍慣用的鬆煙墨,帶著鬆木的清苦氣息。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的那個清晨,在鹹陽城最東頭的“文淵書肆”,兩人為了爭奪最後一塊上等鬆煙墨鬨得麵紅耳赤。最後項少龍以“我要寫墨劍心得傳下去”為由搶了墨錠,轉頭卻在巷口塞給他半塊,笑著說“好東西得和同鄉分著用”。

牛皮卷的質地是隴西特有的黃牛皮,經過桐油浸泡,雖已泛黃卻依舊柔韌。展開卷冊,首頁“墨劍心得”四個大字力透紙背,下麵是項少龍工整的注解:“同鄉林越授我墨劍十三式,其核心在‘心’,不在‘劍’,記於此,傳後世。”往後翻,每一頁都密密麻麻寫滿了注解,既有對“兼愛式”“非攻式”的拆解,也有實戰中的應變技巧,其中一頁還畫著簡單的示意圖,標注著“林越言:此招需借力打力,如渭水行船,順勢而為”。

卷冊末尾,項少龍用朱砂畫了一幅簡易的街巷圖,粗線條勾勒出烏氏巷的輪廓,在巷中段標著一個小小的劍形記號,旁注小字:“吾之後人,居於此地,傳墨劍,候故人。項氏子孫需記,林越先生乃墨劍之根,見其如見我。”朱砂的顏色雖已淡去,但筆畫的力道依舊清晰,看得出來落筆時的鄭重。

“項少龍的後人還在鹹陽?”林越抬頭時,指腹還停留在“候故人”三個字上,正撞見墨青眼中的敬佩。後者吊在胸前的繃帶已換過新的,是墨家特製的草藥繃帶,滲出的血跡淡了許多,手臂也能輕微活動了。

“項少龍的後人還在鹹陽?”林越抬頭時,正撞見墨青眼中的敬佩,後者吊在胸前的繃帶已換過新的,滲出的血跡淡了許多。

“不僅在,”墨青點頭,左手扶著受傷的右臂,聲音裡滿是讚歎,“烏氏巷的項家,是鹹陽城裡少有的還完整傳承墨家劍法的家族。前幾年亂兵襲擾城南時,項家的後生帶著族人守住了巷口,用的就是‘兼愛劍法’裡的‘連環防禦陣’,和你當年教我們的分毫不差。”

“我記得那次,”墨石插嘴道,手裡正用布擦拭防風燈籠的玻璃罩,“亂兵有五十多人,帶著彎刀和弓箭,項家隻有二十幾個能打的後生,全是用木劍和鐵尺。項承大哥站在最前麵,用的就是‘墨點江山’的起手式,一劍挑飛三個亂兵的彎刀,那氣勢,和你當年在糧庫門口一模一樣。”

墨青補充道:“後來我帶弟子趕過去支援,看到項家的少年們背靠背站著,用‘非攻式’組成盾牆,連弓箭都射不穿。項承的兒子項雲才十四歲,手裡的木劍都被砍出了缺口,卻死死守著巷口的老弱婦孺,說‘墨家劍法,就是守人的劍法’——這話,和你當年教我們的一字不差。”

林越心中一暖,忽然想起當年項少龍總抱怨“墨家劍法太溫和,不如我的槍術霸道”,可轉頭就把“守人”二字刻在了墨劍上。他將牛皮卷小心收好,塞進貼身的衣襟裡,那裡還放著孫悟空送的桃枝,帶著三界的溫度。

一旁的墨石早已取來一盞防風燈籠,竹架是他親手做的,上麵還刻著墨家機關鳥的紋樣,翅膀處用銅絲加固,能抵禦夜風。“大哥,烏氏巷離據點不遠,穿過西市和南市兩個坊市就到,也就兩刻鐘的路程。我陪你去,項家的現任家主項承,和我有過交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提著燈籠走到門口,燈籠裡的燭火晃了晃,映出他臉上的笑容:“去年墨家舉辦劍會,項承大哥拿了第三名,輸給了墨鬆師兄的機關術和我大哥你的舊部墨風。他輸了之後不惱,反而拉著我喝酒,說‘墨劍練的是心,機關練的是巧,各有各的道’。他爹項伯當年還跟著項少龍先生守過邯鄲的糧道,我小時候聽項伯說,項少龍先生用墨劍在糧道入口殺退過匈奴的先鋒,劍身上的缺口就是那時留下的。”

“劍會的事我也聽說了,”墨青笑著說,“項承用的‘墨劍十三式’比老一輩更靈動,尤其是‘流雲式’,他結合了渭水行船的姿態,避招時像水流一樣順滑,連墨風都讚不絕口。”

林越點頭,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背後的鴻蒙大羅劍輕吟一聲,像是在呼應他的心情。墨嬸從後廚追出來,手裡拿著一個油紙包,塞進他手裡:“林小子,這是剛烙的麥餅,裡麵夾了醬牛肉,路上吃。項家的老嬸子和我熟,你提我的名字,她肯定給你做好吃的。”

此時夜色已深,鹹陽城的燈籠如繁星般綴在街巷兩側,暖黃的光芒透過糊著麻紙的窗欞,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西市的貨郎大多已經收攤,隻剩下幾個賣夜宵的攤子還亮著燈,蒸騰的熱氣裡混著肉湯的香氣。打更人的梆子聲從遠處傳來,“篤篤篤”三聲,是亥時三刻的信號。

林越將牛皮卷收進儲物戒,背後的鴻蒙大羅劍輕吟一聲,劍鞘靈晶的淡紫微光與燈籠光交織,在地麵拖出兩道並行的長影。墨石提著燈籠走在前麵,腳步輕快地避開路上的水窪——那是白天灑水車留下的痕跡,帶著渭水的涼意。他嘴裡不停念叨著項家的舊事,像是在給林越提前介紹:“項承比我大五歲,今年三十五,從小在鐵鋪裡長大,一手打鐵的手藝和劍法一樣好。他打出來的鐵劍,劍柄都刻著‘墨’字,分量比尋常劍重兩斤,正好適合練墨家劍法。”

“去年劍會的時候,”墨石越說越起勁,手指著前方的南市方向,“項承大哥用的就是自己打的劍,叫‘守心’,和你當年留給墨青的那柄同名。他和墨風交手時,‘守心式’硬接了墨風三招‘破山拳’,劍都沒晃一下。後來墨風說,那劍上有‘人味’,不是死鐵,是活的。”

林越笑著聽著,腳下的青石板被磨得光滑,縫隙裡還留著當年他和項少龍一起踩過的痕跡。他想起二十年前的夜晚,也是這樣的月色,他和項少龍從酒肆出來,醉醺醺地踩著燈籠的影子走,項少龍說“等秦國統一了,我就開個鐵鋪,專門打墨劍,傳給後人”,沒想到他真的做到了。

“快到了,”墨石突然停下腳步,指著前方的巷口,“前麵就是烏氏巷,巷口那棵老槐樹就是標誌。項記鐵鋪就在巷中段,門口掛著‘墨劍傳承’的木牌。”

穿過喧鬨的西市,叫賣聲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巷子裡傳來的“叮叮當當”的打鐵聲——那是項家的鐵匠鋪還在趕工,火星透過虛掩的門縫濺出來,在夜色裡劃出一道道紅色的弧線。烏氏巷口的老槐樹長得枝繁葉茂,樹乾要兩個成年人才能合抱,樹皮上刻著密密麻麻的名字,都是項家曆代傳承墨劍的子弟。

走近巷口,便能看到一塊黑檀木牌匾掛在巷中段的門楣上,上麵“項記鐵鋪”四個字是隸書,筆鋒剛勁,正是項少龍的手書。牌匾邊緣用銅條包著,防止風雨侵蝕,右下角刻著一個小小的“墨”字,與林越記憶中項少龍劍鞘上的刻字一模一樣。筆法雖不及當年在邯鄲城題“墨劍堂”時豪邁,卻多了幾分煙火氣的沉穩,像是把一身鋒芒都藏進了鐵鋪的叮叮當當裡。

鐵鋪的院牆是用夯土築成的,上麵爬滿了牽牛花的藤蔓,雖然花已經謝了,但藤蔓依舊翠綠。院牆根下擺著幾柄打好的鐵劍,用草繩捆著,劍柄朝上,每柄劍的劍柄上都刻著“墨”字,在月光下泛著淡淡的鐵光。墨石指著那些劍說:“這些都是項承大哥給附近村落的獵戶打的,便宜,還耐用。他說‘墨家劍法要傳,墨家的本分也不能丟,護著百姓,才是真傳承’。”

鐵匠鋪的門虛掩著,裡麵傳來“叮叮當當”的聲響,夾雜著少年人的喝喊,還有鐵器撞擊的清脆聲。林越輕輕推開門,一股灼熱的鐵腥味混著炭火的暖意撲麵而來。鋪子中央的鐵砧有磨盤那麼大,表麵被錘打得光滑發亮,邊緣布滿了細小的凹痕——那是幾十年打鐵留下的印記。

一個身著粗布短褂的中年漢子正揮舞著鐵錘,鐵錘足有二十斤重,在他手裡卻像羽毛一樣輕巧。他赤裸著上身,古銅色的臂膀上布滿了肌肉,汗珠順著脊背滑落,滴在燒紅的鐵塊上,“滋啦”一聲化作白煙。火星濺在他裸露的臂膀上,留下點點燙痕,他卻渾然不覺,眼神專注地盯著鐵砧上的劍坯。

他身旁的兩個少年紮著馬步,手中握著木劍,正反複演練著“兼愛劍法”的起手式。左邊的少年約莫十三四歲,額頭上滿是汗水,卻依舊咬著牙堅持,木劍的軌跡越來越穩;右邊的少年稍大些,約莫十五歲,一邊練一邊喊著口訣:“沉肩墜肘,心沉氣穩,劍隨心動,力從地起!”兩人的木劍都已經磨得發亮,劍柄處纏著厚厚的麻繩,是為了防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是項承大哥的兩個徒弟,”墨石在林越耳邊低聲說,“左邊的叫墨小伍,是墨家旁支的孩子;右邊的叫項平,是項承大哥的侄子。他們每天都要練兩個時辰的基本功,雷打不動。”

“墨石兄弟?這麼晚了有事?”中年漢子聽到動靜,停下手中的鐵錘,用搭在肩上的粗布擦了擦額頭的汗。他轉過身,林越才看清他的模樣——麵容剛毅,濃眉大眼,鼻梁高挺,眉眼間與項少龍有七分相似,尤其是那雙眼睛,笑起來時眼角會泛起細紋,和林越記憶中項少龍在酒肆裡喝醉酒時的模樣如出一轍。

他的左手手背上有一道長長的疤痕,從虎口一直延伸到手腕,墨石悄悄說:“這是去年守巷口時被亂兵的彎刀砍的,縫了八針,剛拆線就又去練劍了。”項承看到墨石身邊的林越,眼神裡閃過一絲疑惑,目光落在林越背後的劍上時,又多了幾分探究——鴻蒙大羅劍雖被壓製為凡器形態,但劍鞘的紋路依舊帶著墨家機關的影子。

“這位是?”項承走上前,抱拳行禮,聲音洪亮如鐘,“看先生的氣度,也是練劍之人?”他的目光不自覺地掃過林越的手掌,那是常年握劍留下的老繭,位置和形狀都與父親項伯描述的“林越先生”一模一樣。

墨石剛要開口,林越已上前一步,目光落在兩個少年手中的木劍上——劍身上刻著極小的“墨”字,刻痕很深,是用特製的刻刀一點點鑿出來的,與當年項少龍使用的那柄劍上的刻字手法完全相同。“項承兄,”林越聲音微啞,帶著幾分久彆重逢的感慨,“我叫林越,是項少龍的同鄉,也是他的墨劍師父。”

他刻意放緩了語速,怕自己的聲音太激動嚇到對方。可“林越”兩個字剛出口,項承手中的鐵錘“哐當”一聲掉在地上,沉重的鐵錘砸在鐵砧旁的石板上,火星濺起半尺高。兩個練劍的少年也停了下來,好奇地看著眼前的一幕。

項承怔怔地看著林越,嘴唇顫抖著,半天說不出話,突然快步上前,一把抓住林越的胳膊,指腹用力按著他掌心的老繭——那是常年握劍磨出的痕跡,在虎口下方有一個小小的凹陷,是當年練“流雲式”時被劍柄磨出來的,形狀與父親項伯無數次描述的分毫不差。“您……您掌心這裡是不是有個小坑?”項承的聲音帶著哽咽,“我爹說,林越先生的掌心有個劍繭坑,是練墨劍練出來的‘墨心印’。”

林越點頭,反手握住項承的手。項承的手掌粗糙而有力,掌心滿是打鐵和練劍的老繭,比他的還要厚。“是有個坑,”林越笑著說,“當年練‘流雲式’,劍柄磨的,項少龍還笑我是‘鐵掌’。”

“是真的!真的是林越先生!”項承的聲音突然拔高,帶著難以抑製的激動,他猛地轉身,對著裡屋大喊,“爹!娘!快出來!林越先生來了!是項少龍先祖說的那位林越先生!”他的聲音帶著哭腔,喊完之後,才發現自己的眼淚已經流了下來,連忙用袖子擦了擦,不好意思地笑了,“先生見笑了,我從小就聽我爹講您的故事,說您是墨劍的根,是我們項家的恩人。”

裡屋的燈瞬間亮了起來,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和拐杖敲擊地麵的聲音。兩個少年湊到項承身邊,小聲問:“師父,這位就是先祖說的林越先生嗎?就是那個用斷劍打退三百亂兵的林先生?”項承用力點頭,聲音裡滿是自豪:“對,就是他!當年先祖就是跟著林先生學的墨劍,才有了我們項家的今天!”

“你……你真的是林越先生?”項承的聲音帶著哽咽,他猛地轉身,對著裡屋大喊,“爹!娘!快出來!林越先生來了!是項少龍先祖說的那位林越先生!”

裡屋的門“吱呀”一聲被推開,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拄著拐杖走出,身上穿著一件漿洗得發白的青色長衫,胸前用銀線繡著小小的墨家機關鳥圖案——那是項少龍當年的貼身衣物樣式,項家後人每年都會新做一件,傳承下來。老人的頭發全白了,卻梳得整整齊齊,用一根木簪固定著,臉上布滿了皺紋,卻精神矍鑠,尤其是那雙眼睛,渾濁卻明亮,帶著看透世事的睿智。

他看到林越時,渾濁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像是點燃了一盞油燈,拐杖“篤篤”地敲著地麵,快步走到林越麵前,因為走得太急,腳步有些踉蹌。項承連忙上前扶著他:“爹,您慢點。”項伯卻推開兒子的手,仔細端詳著林越的臉,從額頭看到下巴,看了足足有半盞茶的功夫,才顫抖著說:“像,真像先祖畫的畫像……尤其是這雙眼睛,有股子不服輸的勁,和先祖說的一模一樣。先生,您終於回來了,我們項家等了您二十年。”

一個穿著粗布衣裙的老婦人也從裡屋走出來,手裡還拿著一塊擦臉的布,看到林越,連忙福了一福:“林先生,您可算來了,我這就去燒水沏茶,您快屋裡坐。”她是項承的妻子,項家的現任主母,臉上帶著樸實的笑容,眼神裡滿是尊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人是項承的父親項伯,今年六十五歲,當年曾親眼見過項少龍珍藏的林越畫像,也是項家唯一見過項少龍本人的人。他顫巍巍地拉著林越走進裡屋,屋裡的陳設很簡單,一張八仙桌,四把椅子,牆上掛著幾幅字畫,最顯眼的就是一幅泛黃的卷軸。項伯親手將卷軸取下來,小心地展開,動作輕柔得像是在嗬護一件稀世珍寶。

卷軸展開後,正是項少龍親手繪製的林越肖像——畫中的少年身著粗布短褂,背後背著一柄凡鐵劍,站在渭水渡口旁,笑容青澀卻眼神堅定。畫像的顏料用的是當時最珍貴的朱砂和石青,雖然過了二十年,顏色依舊鮮豔。畫像的背景是渭水的波濤,上麵用小字寫著:“同鄉林越,墨劍之魂,秦昭襄王五十六年,於渭水渡口作。”

“這幅畫是先祖臨終前交給我爹的,”項承在一旁解釋,“說每年都要拿出來曬一次,不能讓顏料褪色。我小時候總對著這幅畫練劍,我爹說‘照著畫裡先生的眼神練,劍就有魂’。”

畫像旁,還掛著一柄鏽跡斑斑的長劍,劍鞘是黑檀木的,上麵刻著“墨劍”二字,劍鞘的末端有一個明顯的缺口。項伯指著缺口說:“這是先祖當年在邯鄲守糧道時,用這劍擋住匈奴先鋒的彎刀留下的。先祖說,這道缺口是‘護民痕’,比任何花紋都金貴。”他說著,輕輕撫摸著缺口,眼神裡滿是懷念,“先祖臨終前說,這柄劍要留給林越先生,說隻有您配用它。”


最新小说: 民俗詭譎短篇故事集 三國:貂蟬的榻上夫君 我靠靈泉空間,收服八十八位美女 高武:數值我有,素質不好說 開局強吻女老師,係統獎勵一千萬 讓你打官司,你把對麵全送進去? 透視賭石鑒寶 四合院:開局撿個靈域空間 趕海:釣魚佬的暴富人生 末世:我的文明是終焉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