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兄,此次科舉乃是主公革新吏治的關鍵一步,他對此極為重視,容不得半點差錯。我雖擬定了章程,但仍需聽聽你的高見,查漏補缺。”
賈詡沉吟片刻後開口道。
“孔明,你這章程看似周全,但有一處隱患不得不防。”
“考試以實務策論為主,確實能選拔出實乾人才,可那些擅長舞文弄墨的學子,未必就沒有治世之才。若因文采稍遜便被拒之門外,恐會錯失良才。”
“再者,糊名謄抄雖能保證公平,但考官閱卷時難免帶有主觀偏好。若不設立統一評分標準,僅憑考官個人判斷,日後恐生爭議。”
賈詡神情嚴肅道:“還有,此次科舉麵向北方四州,考生數量必然龐大。閱卷人手、考場安排、食宿供給,這些細節若稍有疏漏,便會影響考試大局。”
諸葛亮認真聽完,沉思片刻後拱手一禮。
“文和兄所言極是!是我思慮不周。這就將你所言納入章程,增設文采與實務並重的評判標準,細化評分細則,同時著手籌備考務事宜。”
賈詡繼續說,“還有一點不可忽視。寒門學子雖不乏驚才絕豔之輩,但他們自幼困於鄉野,平日裡接觸的不過是田間地頭、市井瑣事,哪能像世家子弟般,從小便飽覽群書、遊曆四方?論見識見解,寒門子弟先天便吃了大虧。”
“若考題中涉及朝堂局勢、邊疆戰事、商貿往來等內容,那些從未出過縣城的寒門書生,隻怕連題目都難以理解。
如此一來,豈不是又成了世家子弟的獨角戲?”
賈詡目光如炬,直直看向諸葛亮,“孔明,咱們既要打破門第之見,更要為寒門學子鋪好登天之梯。是否該在考題難度、範圍上,多做斟酌?”
諸葛亮聽完後,點頭道。
“文和兄所言,切中要害!寒門學子困於出身,縱有擎天之誌,也難見廣闊天地。若以世家子弟的見識為標準設題,豈不是將賢才拒之門外?”
“考題當分層次設置——基礎題考民生實務,確保寒門學子能一展所長;拔高題涉朝堂邊疆,供飽學之士各抒己見。
如此一來,既給寒門機會,也能篩出真正的大才!”
半個時辰後,諸葛亮與賈詡敲定最後一處細則。
二人對視一眼,齊聲喚來小吏。
“即刻召集文書房眾人,謄抄科舉章程!”
當二十餘位文吏圍在長案前,看著墨跡未乾的章程,個個瞪圓了眼睛。
“你們瞧瞧!策論考修水渠、查賬本,這不就是咱們平日裡乾的活兒?”
“可不是!”
“還有這不論出身皆可參考的條令,我爹在碼頭扛了一輩子麻袋,要是我考上了,他能樂暈過去!”
“從前考試,世家子弟早把考官的喜好摸得透透的,現在可好,就算是王爺家的公子,也得憑真本事!”
“我那遠房侄子,在鄉下教私塾,這回怕是要連夜收拾行李來趕考!”
“等我考上那天,定要在祖廟前擺十桌流水席!
“都彆愣著了!”文書房管事一拍桌子,笑著道。
“趕緊抄!抄完了咱們也能跟著沾光,說出去都是參與過開天辟地科舉的人!”
喜歡開局廢太子:召喚羅網請大家收藏:()開局廢太子:召喚羅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