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定策興邦,格物開新_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78章 定策興邦,格物開新(1 / 1)

泰昌元年公元1621年),在一片捷報與祥和中走向尾聲。雖遼東因大雪暫歇兵戈,但遼陽的光複、山陝災情的緩解、以及皇商司高達白銀四百餘萬兩,遠超太倉歲入的逆天歲入,都讓這個年關充滿了難得的喜慶與希望。紫禁城內張燈結彩,一掃往年愁雲。

歲末大朝,封賞是第一要務。朱常洛端坐龍庭,意氣風發。

“遼東經略熊弼庭,臨危受命,力挽狂瀾,練兵克敵,功在社稷!加封太子太保,授定遼公侯(世襲罔替),賞銀萬兩,蟒緞百匹!神機新軍將士,厚賞撫恤,有功者超擢敘用!”

“登萊巡撫袁可立、天津巡撫,保障海運後勤,功不可沒,各加銜賞賜!”

“遼西巡撫袁崇煥,固守寧遠,及時東援,加兵部右侍郎銜,仍巡撫遼西!”

“東江總兵毛文龍,偵得建奴暗招,傳遞密信,使忠良得雪,於國有大功!加左都督,封靖海伯流爵),賞銀五千兩,令其繼續牽製建奴後路!”

“宣大總兵滿桂,力挫林丹汗,揚我國威,加太子少保,封定北伯流爵)!”

“徐光啟,修正曆法,研發改進燧發槍,奠神機新軍之基,育種嘉禾,保萬民之糧,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今歲深入旱魃,推廣嘉禾,安置流民!加禮部尚書銜,封禾豐伯,仍總管格物院、農政!”

“朱恭枵加宗人府宗正,賜金牌,許其隨時奏事!”

……一份份厚重的封賞詔書下達,有功之臣儘得褒獎,朝野上下無不感奮。尤其是文官徐光啟封爵,封賞詔書彰顯皇帝重實務、重邊功、重民生的鮮明導向,朝野為之感奮。

封賞之後,真正的國之大事在議政堂內醞釀。此處雖非正式朝堂,卻決定著帝國的未來。炭火盆驅散寒意,卻驅不散空氣中的凝重與交鋒。

議題一:全麵推廣嘉禾與新政。孫傳庭率先出列,語氣沉穩:“陛下,自去歲於北直、山東、河南及邊鎮試行新政及嘉禾,今歲山陝大旱更見其效,民得實惠,國獲糧餉。臣以為,當趁民心所向、國庫稍裕之機,於來年開春,將諸項新政推行於全國。令天下臣民,共沾陛下仁政。”

他話語平和,卻字字千鈞。“全國”二字讓在場一些出身東南財稅重地的官員心頭一緊。楊漣立即附議,盛讚此為固本之策。

然而,一位來自浙江的官員忍不住開口,語氣謹慎卻帶著憂慮:“孫閣老、楊大人所言自是正理。然,江南之地,賦稅重而情勢雜,田畝、漕糧、絲絹牽涉億萬生計,官紳一體納糧尤需慎重。驟然全盤推行,恐滋擾地方,反損陛下仁德。是否……暫緩一二年,待北地根基更固,再徐徐圖之?”此言背後,是東南士紳集團巨大的利益擔憂和潛在的抵觸情緒。

戶部尚書李汝華立刻反駁:“正因江南乃國賦根本,積弊已久,更需新政以清源!且今歲皇商司巨利,正可抽調百萬,作為推廣專項資金,用於采買糧種、補貼清丈、興修水利,如此可大幅減少地方阻力。此乃天賜良機,失之可惜!”

雙方各執一詞,議政堂內氣氛頓時緊張起來。支持者認為機不可失,反對者則強調穩定為上。

朱常洛靜聽良久,手指輕輕敲擊扶手,目光掃過眾人,緩緩開口,一錘定音:“新政利國利民,勢在必行。北地成效卓著,南方亦不可永遠置身事外。然,朕亦知南北差異,不強求一步到位。著孫先生總攬,戶部、工部協同,根據各省實情,製定細則,分階段、分步驟推行。皇商司先撥銀一百萬兩以為支應。朕要的是實效,不是一紙空文。有能推行得力者,重賞!有敢陽奉陰違、借機生事、阻撓國策者,無論其身居何位,籍貫何方,嚴懲不貸!”既表明了堅定不移的決心,也給予了靈活執行的空間,但底線清晰,不容逾越。

議題二:人事與體製改革。孫傳庭再次奏道,語氣愈發含蓄,卻更顯鋒芒內斂:“陛下,新政欲行穩致遠,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吏治澄清,如臂使指。臣有三點淺見,請陛下與諸位同僚斟酌:其一,官員考成,似可更重連帶。一地之治亂,非一人之功過,上官之察舉、同僚之協理,皆至關緊要。賞罰若能體現此節,或可促使上下同心,共赴王事,避免各自為政,甚至相互傾軋。其二,監察之製,或可更靈活。譬如,簡拔剛正禦史,不拘泥於常駐某道,可行跨省巡閱,專責稽查賬目、核實政績、探訪民隱,直達天聽。如此,或可稍減人情掣肘,更得民間疾苦與地方實情。其三,陛下賞功,恩澤浩蕩。對於推行新政中,實心任事、卓有成效之官員,除例行之升遷外,似可額外施恩,譬如賞賜部分官田所出以資鼓勵,使其安心任事,不為家計所憂。此田出自清丈之餘或新墾之地,乃朝廷公產,賞予功臣經營,既顯陛下隆恩,亦激勵後來者。”

這番話如同在平靜湖麵投下石子,激起層層漣漪。在座皆是精明之輩,瞬間領會其深意:“考成連帶”即變相“連坐”,逼使官員相互監督舉薦;“跨省巡閱”的禦史便是“磨勘禦史”,直擊地域朋黨;“賞賜官田所出”實為“功勳田”利益捆綁,分化拉攏。幾位派係首領麵色微變,此法若行,盤根錯節的地方勢力與朝中朋黨將受重創。然孫傳庭言辭懇切,全然為公,且將敏感的“賞田”變為“賞田產收益”,巧妙避開祖製,讓人難以公然反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短暫的沉寂後,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臣緩緩道:“孫閣老老成謀國,所思深遠。然,考成關聯,分寸極難把握,若執行失當,恐致官員畏首畏尾,或相互攻訐,反損行政效率。跨省禦史,權柄甚重,若無有效製衡,恐成另一弊政。至於賞賜田產收益……還需慎之又慎,需防官員與民爭利之嫌。”

楊漣立即激昂回應:“臣以為不然!非常之時,當有非常之措。若能借此打破朋黨壁壘,整飭吏治,使賢者上,庸者下,貪者懼,實乃國家之幸!孫閣老之策,正本清源之道也!”

雙方再度爭論,但皇帝的態度已然明朗。朱常洛最終裁定:“孫先生所奏,切中時弊。著即與吏部、都察院詳細擬定章程,務求周密公平,年後擇地試行。朕要的,是能辦實事、肯擔責任的官,不是隻會清談空議、結黨營私的官!”

議題三:軍事改革。朱常洛提出:“遼東戰事可見,舊衛所製已難應對強敵。朕意,於九邊及要害之地,逐步試行‘募兵製’與‘衛所製’並行。揀選衛所精銳及招募健兒,組成新營,嚴訓厚餉,專司征戰!老弱轉為屯墾。兵部牽頭,五軍都督府協辦,穩妥推進。”“再者,軍情傳遞遲緩,幾誤大局。設‘軍情急遞’係統,專線專營,晝夜兼程,任何人不得阻撓延誤!兵部與通政司速擬章程。”

軍事改革相對順利,眾人皆見識了新軍威力,紛紛附議。朱常洛提出衛所與募兵並行、改革軍情傳遞係統等主張。因有新軍戰績支撐,相對順利,眾人多表附議。

議政堂會後,朱常洛親率一眾重臣與才俊視察格物院與兵仗局,一場影響深遠的“科技研討會”就此展開。

火器研討:於兵仗局作坊內,畢懋康展示了改進後的燧發銃,擊發率已有提升,但裝填速度、大規模量產的一致性、惡劣天氣下的可靠性以及火炮的精度和射速仍是難題。工匠們演示著繁瑣的裝填步驟,眾臣圍觀,議論紛紛。朱常洛拿起一支火銃,沉吟片刻,拋出了超越時代的構想:“朕觀此銃裝填甚是耗時。突發奇想,諸位參詳:可否將定量火藥與彈丸預先結合一體?譬如,以油紙或細麻布精確包裹一份發射藥,將其與彈丸底部相連,製成一整個‘定裝彈’。兵士臨敵,隻需撕開包裝或整體填入,倒入火藥,再填入彈丸壓實即可,豈非省去多次計量步驟,大大提升射速?甚至……未來能否設計從銃管後方裝填彈藥,並以機括緊密閉鎖,防止泄氣?”他又拈起一枚圓形鉛彈:“再者,彈丸皆為球形,飛行之際易受風力影響而偏離。若將其形狀改為細長流線型,如……如雨滴,或紡錘,並在尾部預留凹陷是否可飛得更穩、更遠、更準?”這些天馬行空的想法讓畢懋康、孫元化等火器大家如遭雷擊,愣在當場,隨即眼中爆發出狂熱與深思的光芒!雖以現今技術極難實現,卻如黑夜明燈,指明了前所未有的方向!宋應星則對材料極感興趣,詳細詢問鐵料冶煉、銅鋅配比、木材處理等工藝,決心在其著作中深入探究材料學基礎。朱常洛最後定調:“火器乃護國安邦之重器,絕不可固步自封。當確立‘裝備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之長遠規劃。現有燧發銃、佛郎機需加速量產,儘快裝備各精銳營頭,此乃裝備一代;畢卿孫卿領銜,集中精力攻關朕方才所言之定裝彈藥及後裝銃炮技術,此乃研發一代;更要大膽思索,未來能否造出可連續擊發之快槍、一炮糜爛數十裡之重炮?此乃預研一代!所需銀錢、物料、匠役,朕內帑與國庫共同支應,一力承擔!”

2.量產與工藝革新:麵對量產難題,朱由校興奮地展示了他帶人設計改進的水力驅動鑽床、鍛錘等機械模型,可用於銃管鑽孔、盔甲鍛打,效率遠超純人力。朱常洛大加讚賞,並進一步提出“流水線作業”與“質量追溯”概念:“一銃之成,工序繁多。可嘗試將工匠依工序分組,專人專責。譬如甲組隻負責鍛打鐵胚,乙組專司鑽銃管內膛,丙組製作槍機扳機……如此,工匠技藝專精,熟練度大增,產出速度與品質皆可提升。每一部件乃至整銃,皆需刻鑄負責工匠及督造官員姓名。優則重賞,劣則重罰,且出了問題可直接追責到人!此或可稱‘流水線作業,實名追溯製’。”這套融合了秦朝軍工管理精髓與近代工業化思維的構想,再次讓眾人震撼不已,孫傳庭、楊漣等更從中窺見了超越軍工的、可用於更廣泛領域的行政管理哲學。

3.民生科技:移至格物院農工坊,景象更為紛呈。徐光啟展示了效率數倍於舊式的新式紡車和織機模型。宋應星帶來了精心改良的多種水車、風車模型,不僅用於灌溉,更可驅動機械。朱由校則獻上他設計的蜂窩煤爐和簡易暖氣片模型,解釋道:“此物若成,燃燒更充分,熱量更足,煙氣較少,或能稍解北地百姓冬日嚴寒之苦,亦能節省木炭薪柴。”朱常洛一一仔細觀看、詢問,不斷提出建議:“新式紡紗織布機極好,當選擇合適州縣率先推廣,可增收就業。水車風車可用於礦山排水、糧食加工、器械驅動,用途極廣。取暖爐想法甚妙,需重點解決耐火材料與密封工藝,確保安全。各類農具,如犁、耙、播種耬車,皆可依據北方旱地、南方水田等不同土質水文情況繼續優化。”他特彆勉勵宋應星:“宋先生胸中所學,包羅萬象,務求將天下民生所需之百工技藝、萬物機理,皆詳儘記錄於《天工開物》之中!要讓後世子孫知格物之妙,習富民之技!待大作已成,朕必親撰序言,頒行天下!”他還提出:“南方諸省可進一步擴大棉花種植,北地亦可選址試種。棉布之利,關乎億萬百姓衣被之暖。海船方麵,當充分吸收西洋福船、廣船及我大明寶船之長,設計建造更適合遠海航行、更堅固、更能裝載火炮之新式海船,以固海疆,通商貿……”他甚至對信息傳遞的極限提出了設想:能否研製更簡潔高效的編碼係統?能否改良驛道、車輛,甚至探索蒸汽機車或鐵路的遙遠可能性,以提升速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場持續數日的研討會,如同一場劇烈的知識風暴。穿越者的宏觀視野與古代頂尖學者的精深智慧激烈碰撞,迸發出無數耀眼的火花。大量具體改進方案被敲定,無數張草圖被繪製出來,一個個看似異想天開卻蘊含著巨大潛力的研究方向被記錄下來,深埋於眾人心中,靜待破土而出。大明未來數十年的科技發展與工業化的種子,於此悄然播下。

正值政務倥傯之際,坤寧宮傳來消息:皇後柳青瑤於泰昌二年正月十八日1622年)淩晨開始發作。

朱常洛聞訊,立刻拋下所有公務,疾步趕往坤寧宮。產房外,他已能聽到皇後壓抑的痛呼聲,心中頓時揪緊。作為穿越者,他深知這個時代生育的高風險,各種可怕的念頭不受控製地湧上心頭。宮人們按舊俗設置屏風,焚香禱告,穩婆進出忙碌,卻將他這位皇帝嚴格阻隔在外。

時間一刻刻流逝,朱常洛在殿外來回踱步,焦灼萬分。他對那些古老的祈福儀式感到無力又不屑,此刻他隻相信太醫和穩婆的實際能力。這種現代人的無力感與古代帝王身份的束縛交織在一起,讓他備受煎熬。他不斷詢問左右情況,心中默默祈禱,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與這個時代、與殿內那個正在為他承受巨大痛苦的女人之間,產生了最深切的聯結。

不知過了多久,一聲響亮而健康的嬰兒啼哭聲終於從殿內傳出,穿透了所有的焦慮與等待!“生了!皇後娘娘生了!是位皇子!”穩婆歡喜地出來報喜。

朱常洛猛地停下腳步,巨大的喜悅瞬間衝垮了所有緊張,他幾乎要喜極而泣,不顧一切地想要衝進去。被宮人稍稍勸阻後,他很快被允許進入產房外間。看到皇後雖然疲憊虛弱卻平安無恙,臉上洋溢著母性的光輝,他快步上前,緊緊握住她的手,聲音帶著難以抑製的激動與哽咽:“青瑤!辛苦了!你立了大功!朕……我們有了嫡子了!”此刻,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隻是一個經曆了擔憂、期盼而後狂喜的普通丈夫和初為人父的男人。他遵循“由”字輩且最後一字帶木的宗室命名規則,親自為皇子取名“朱由楧”,取“楧”木之堅實,寓意誌向堅貞,成為國家棟梁。

皇室有後,國本已定!京師上下,一片歡騰。三日後,宗人府、禮部依製上表,請立皇後嫡子為太子。

然而,風波驟起。部分官員,或出於傳統觀念,或與某些利益集團有牽連,竟以“皇子雖嫡,然陛下已有皇子由校、由檢,年稍長,尤以由檢聰慧仁孝,聞於中外,或更合儲位”為由,暗中議論,試圖製造波瀾。

朱常洛對此早有預料,在朝會上毫不留情地駁斥:“荒謬!朕之嫡子,中宮所出,位居嫡長,名正言順,合乎禮法祖製!由校誌在格物,身體根基被毀,需靜養;由檢雖聰穎,然年紀尚幼,豈可相提並論?爾等妄議,莫非欲效前朝舊事,再啟國本之爭,亂朕家國,動搖社稷不成?!”

他深知必須快刀斬亂麻。一方麵,他堅決否定了所有異議,明確表態立嫡子之心無可動搖。另一方麵,他迅速頒旨,晉封次子朱由檢為“定王”,賜予豪華府邸,遴選天下碩儒良師為其授業,恩賞有加,既示隆寵,也明確其藩王地位,斷絕某些人的非分之想。對於長子朱由校,因其誌趣獨特且身體仍需調理,朱常洛給予其更大自由空間,允其繼續專注於格物之學與工程技藝。

在皇帝如此強硬且明晰的態度下,加之孫傳庭、楊漣等實權重臣的堅決支持,以及皇嫡子誕生的普天同慶氛圍,立太子的微弱風波迅速平息。泰昌二年二月初,朝廷舉行了盛大隆重的冊封大典,皇嫡長子朱由楧被正式冊立為大明皇太子。

喜歡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請大家收藏:()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詭庭從玩家開始 寒門逆襲:我用科技平天下 割據勢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 白衣盜 我自地獄來 人間清醒:資治通鑒智慧 廢物女婿之至尊龍皇 逆襲,我的眼睛能看透命運 讓你修武道,你頓悟億萬神賦? 靈淵異聞錄:敖丙現代降妖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