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砥柱中流暗礁險,雛鷹展翅礪鋒芒_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 第136章 砥柱中流暗礁險,雛鷹展翅礪鋒芒

第136章 砥柱中流暗礁險,雛鷹展翅礪鋒芒(1 / 1)

泰昌五年的初冬,寒風凜冽,席卷帝國南北。新政的航船在破浪前行中,不斷遭遇潛流與暗礁,而一批被寄予厚望的年輕身影,也開始在基層的熔爐中,淬煉著各自的鋒芒。

沈陽城經略府內,熊廷弼臉色陰沉。案頭是一份緊急軍報:宣府、大同兩鎮本地幾家與舊將門關係密切的糧行,以“今歲糧產不足、收購艱難”為由,聯手抬價並拖延交付預定軍糧。這無疑是“核餉實兵”觸及利益後,地方勢力發起的又一輪軟性反撲,意圖製造糧餉壓力,逼熊廷弼在軍製改革上後退。

“經略大人,軍中存糧僅夠二十日之用,若本地糧商持續拖延,恐……”參軍憂心忡忡。

此時,親兵來報,原在廣寧前屯衛曆練、擔任把總的李自成求見。熊廷弼對這個寡言卻心思縝密的年輕人有印象,宣他進來。

李自成行禮後稟報:“大人,末將日前巡查邊境榷場官方設立的邊境貿易市場),發現蒙古一些中小部落,今秋牛羊肥壯,皮毛豐收,卻苦於缺乏穩定的渠道換取他們急需的茶、鹽、布匹和鐵器。他們手中,實際上積壓了不少可以用來交換的牲口和皮張,而這些,都可以折算成糧食。”

熊廷弼目光一閃:“你的意思是,繞過本地糧商,直接從蒙古部落獲取食物?”

“是,但並非強征。”李自成顯然深思熟慮,“皇商司已接管大部分邊貿,信譽良好。可由皇商司出麵,與這些部落簽訂長期易貨契約,用我們充裕的茶鹽布鐵,換取他們的牛羊活畜、乾肉和乳酪。如此,既可補充軍食,穩定糧源,又能將這些部落的經濟命脈更緊密地與我朝綁定,削弱其與羅刹或其他不穩定勢力勾連的可能。此乃一舉兩得。”

熊廷弼沉吟。此法跳出了與本地糧商內耗的圈子,將問題轉化為開拓新的供應渠道和加強邊疆羈縻,思路巧妙。但操作起來亦需謹慎,需平衡各部利益,確保交易公平。

“此議甚好!”熊廷弼拍板,“此事便由你協同皇商司駐廣寧管事辦理。本經略給你手令,準你便宜行事,與蒙古各部頭人洽談。記住,首要在於建立穩定、互信的渠道,價格可略優於市價,以示誠意。所需茶鹽等物,由皇商司調配。”

李自成領命,眼中閃爍著務實的光芒。他敏銳地抓住了邊境貿易這個關鍵,試圖用經濟紐帶解決軍事後勤和政治羈縻的雙重難題。這個未來的“闖王”,在帝國的體製內,正學習著運用比刀劍更複雜的工具。

蘇州城,皇商司江南督辦麵臨新的挑戰。之前輿論戰的失利,讓傳統錢莊和牙行勢力改變了策略。他們不再公開抨擊新政,而是暗中煽動蘇州織工,散布“皇商司壟斷生絲,壓低工價”、“官營織坊要擠垮所有民間機戶”的謠言,並暗中資助了幾起小規模的織工抗議,要求“恢複舊例,保障生計”。

一時間,蘇州城輿論嘩然,皇商司被推上風口浪尖,似乎成了與民爭利的惡徒。

此時,在蘇州府下屬吳江縣擔任稅課司副使負責商稅征收)曆練的張獻忠,注意到了這股暗流。他並未像尋常官員那樣僅靠安民告示辟謠,而是換上了一身不起眼的棉袍,混入了織工聚集的茶肆、酒館。

他聽著織工們的抱怨,發現他們最大的擔憂並非皇商司本身,而是害怕失去議價權和生計來源。張獻忠找到皇商司督辦,提出了一個建議:“光靠說沒用,得讓他們看到實在的好處。咱們可以搞個‘織工技能大比’!”

在他的策劃下,皇商司很快貼出告示:舉辦蘇州府首屆織工技藝大賽,分“速度”、“花樣”、“質地”等多組,優勝者不僅可獲得重金獎賞,其產品還可被皇商司高價收購,並優先獲得進入官營織坊擔任技術指導的機會,待遇優厚。同時,皇商司宣布,將建立“織工互助社”,為遇到困難的織工提供低息借貸和技能培訓。

大賽消息一出,立刻轉移了織工的注意力。豐厚的獎勵和上升通道,激發了他們的好勝心與希望。那些被煽動起來準備鬨事的人,發現響應者寥寥,反而有不少人開始埋頭鑽研技術,準備在大賽上一顯身手。

張獻忠用這種帶有江湖草莽氣息的、直接而有效的“市井手段”,巧妙地化解了一場潛在的民變,將矛盾導向了積極的競爭和自我提升。他在基層稅課崗位上學到的對人心的洞察,在此刻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川西南,龍安府與吐蕃藏族)勢力交錯的邊緣地帶。被秦良玉一手“胡蘿卜加大棒”暫時壓服的龍安土司,表麵順從,暗中卻仍與更西方的一個實力較強的吐蕃土司眉來眼去,試圖借外力自重。

奉命在此地擔任巡邊千總、曆練軍務的小石頭融合了嶽飛武魂的少年國舅),敏銳地察覺到了空氣中的異樣。他手下的夜不收彙報,發現有小股不明身份的吐蕃馬隊,在邊境線附近頻繁出沒,與龍安土司的人有過接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小石頭沒有立刻上報,而是親自帶領一隊最精銳的白杆兵,進行了一次武裝巡邏。他選擇的路線,恰好經過龍安土司的核心牧場和那吐蕃土司使者的秘密落腳點附近。

巡邏隊軍容嚴整,殺氣凜然。小石頭雖年少,但身姿挺拔,目光銳利如鷹,隱隱散發出的沉穩與煞氣,讓遠遠窺探的土司探子心驚。在途經一處水草豐美的山穀時,小石頭下令部隊展示陣型變換和火器射擊演練。白杆如林,火銃轟鳴,硝煙彌漫,展現出強大的戰鬥力。

演練完畢,小石頭派人“客氣”地請來了躲在附近山頭上的龍安土司和那位吐蕃使者。他並未疾言厲色,隻是平靜地指著腳下的土地,說道:“此乃大明疆土,陛下念爾等歸順,許以自治,賜予生計。望土司謹守臣節,勿生妄念,勿交匪類。否則,”他頓了頓,目光掃過那位神色不定的吐蕃使者,最後落在龍安土司臉上,“王師斧鉞,非爾等所能當。”

語氣平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和強大的自信,那是源於骨髓裡的嶽武穆之魄。龍安土司被這少年將軍的氣勢所懾,冷汗涔涔而下,連聲保證絕無二心。那位吐蕃使者亦麵色難看,悻悻而去。

小石頭不戰而屈人之兵,憑借其融合武魂後日漸成熟的威勢和明軍展示的武力,成功震懾了心懷異誌者,鞏固了邊境。秦良玉得知後,微微頷首,對這個外甥的成長倍感欣慰。

與此同時,在更北方、條件更為艱苦的靖安堡原鎮北堡)附近,朱由檢被下放到此擔任屯田百戶,負責管理一小片新開辟的、試驗性質的“軍屯暖棚”。

這裡冬季酷寒,傳統的農耕幾乎無法進行。朱由檢麵對的不僅是惡劣的自然環境,還有麾下那些因氣候苦寒而士氣低落的屯田兵卒。他沒有空談理想,而是拿出了從格物院和徐光啟農書中學到的知識。

他帶著兵卒,利用本地豐富的木材和有限的玻璃來自皇商司調配),搭建起簡易的、可以聚集陽光的“暖棚”,嘗試在冬季種植耐寒的蔬菜。他親自記錄溫度、濕度,研究如何堆肥保溫,甚至嘗試將少量蒸汽機產生的餘熱通過陶管引入棚內。

過程充滿失敗,最初幾茬菜苗大多凍死。兵卒們私下抱怨這位皇子百戶“瞎折騰”。但朱由檢毫不氣餒,反複試驗,終於成功在寒冬裡讓一畦菠菜和蕪菁存活下來。當兵卒們第一次在冬季吃到自己種出的新鮮蔬菜時,抱怨變成了驚異和佩服。

朱由檢又利用屯田兵閒暇時間,組織他們學習簡單的識字和算術,並承諾,若能掌握,將來退役考核時可獲優評。他還將屯田收獲與個人獎勵掛鉤,多勞多得。

慢慢地,這片原本死氣沉沉的屯田點,竟煥發出了一絲生機。兵卒們看到了在苦寒之地生存下去、甚至能過得更好的希望。朱由檢用最務實的技術引入和利益驅動,穩定了軍心,也為北疆的長期戍守探索了一條可行的後勤補充路徑。他沉默寡言的背後,是對基層疾苦的深刻體察和解決問題的執著。

寒風依舊呼嘯,但帝國的年輕一代,已在不同的角落,用各自的方式迎接著挑戰。李自成的貿易破局、張獻忠的民心引導、小石頭的武力威懾、朱由檢的技術務實……他們如同初展翅膀的雛鷹,在風雨中礪煉著爪牙,也為這個古老帝國的新生,注入著迥異於前的活力與可能。暗礁雖險,砥柱猶堅;雛鷹試翼,風塵翕張。帝國的未來,正悄然孕育在這冬日的錘煉之中。

喜歡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請大家收藏:()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們都在拚命的活著 巫師:開局獲得傳承之一 歡喜妙法,女帝尤憐 重生為魔,我以雙修證無敵 靈狐涅盤:神醫嫡女 驚鴻照影落絮無聲 半世瘋癲,一生安然 快穿之不再早死的白月光 快穿:從重生末世求生開始 世界569:我帶人類絕處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