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新生代的曆練9_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45章 新生代的曆練9(1 / 1)

泰昌七年的初春,寒意未消,帝國四方的新政事業卻在經曆新一輪的淬煉與深化。年輕一代的砥柱們麵臨的挑戰愈發複雜,他們的每一個決策,不僅關乎一地得失,更牽動著帝國未來的走向。

漠南彙通票號的“無條件臨時兌付”政策,雖然暫時穩住了市場信心,但巨大的資金缺口如同懸在李自成頭頂的利劍。向滿桂申請暫借的軍餉數額巨大,即便滿桂信任李自成,也需要麵對軍中將佐的質疑和朝廷的詰問。而那幾家陷入困境的大商號資產清算緩慢,遠水難解近渴。

一時間,票號金庫白銀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謠言再次悄然滋生,部分嗅覺敏銳的大商戶開始暗中將資產轉移回現銀,新一輪的擠兌風險一觸即發。

李自成深知,此刻已到生死存亡之秋。他做出了一個更為驚人的決定:公開賬目。他命人將票號近期的資金流入流出、風險準備金使用情況、臨時墊付的明細以及那幾家商號的資產抵押評估報告儘可能詳細的部分),以白話文的形式抄錄多份,張貼在互市理事廳、票號門口及各主要商號門前。

“金融之秘,在於信息不對稱。今日,我便將這層麵紗揭開!”李自成站在公示欄前,對圍攏過來的商民高聲宣布,“票號眼下確有困難,但絕非無底之洞!所有賬目在此,諸位皆可查看!朝廷的信譽,滿桂總督的支持,以及這些抵押的資產,便是票號的底氣!我李自成在此立誓,但凡持有一張真彙票者,最終定能足額兌付!若最終有虧空,我李自成願以項上人頭,向陛下、向諸位謝罪!”

公開與透明,加上李自成個人不惜以性命作的擔保,產生了奇效。大部分商戶看到詳實的賬目和官府、軍方的背書,恐慌情緒逐漸平息。一些原本觀望的誠信大商戶,甚至主動找到李自成,表示願意暫時存入部分現銀,幫助票號度過難關,條件是獲得未來更優惠的彙兌利率和皇商司的優先合作權。

李自成抓住機會,與這些商戶簽訂了短期資金拆借協議,並給予他們“票號榮譽理事”的身份,將其利益與票號更深度綁定。一場看似無法避免的信用崩塌,被李自成以“公開透明”和“利益捆綁”的非常手段,硬生生扭轉。經此一役,漠南的金融體係非但沒有崩潰,反而因為經曆了極端壓力測試而變得更加堅韌,李自成也贏得了“信義李把總”的名聲,其個人信譽成為了金融體係的重要支柱。

就在張獻忠致力於打造“大明絲綢”金字招牌時,一股暗流正嚴重侵蝕著皇商司的根基。那幾家被他用鐵腕手段趕出核心織造圈的江南豪強,並未完全死心。他們利用殘存的人脈和積累的財富,轉而與沿海一些勢力龐大的海盜、走私集團勾結,建立起一條條隱秘的走私通道。

這些走私者,不僅將生絲、綢緞等戰略物資偷運出海,換取西洋火器、白銀,更將皇商司嚴格保密的新式織機圖紙、乃至部分被高薪挖走的熟練工匠,通過海路輸往倭國、南洋乃至更遠的西洋。他們在海外建立工坊,利用竊取的技術和更低的人力成本,生產出仿製的“大明綢”,以低價衝擊皇商司辛苦開拓的海外市場,其行徑已與資敵無異。

張獻忠最初試圖通過加強沿海巡檢、打擊走私據點來應對,但效果甚微。走私網絡盤根錯節,牽扯到地方衛所、水師乃至市舶司的諸多官吏,利益輸送層層疊疊,牽一發而動全身。

“斷其財路,不如斷其根基!”張獻忠很快調整了策略。他不再滿足於表麵的圍追堵截,而是動用了自己最擅長的、隱藏在陰影中的力量。他派出手下最精乾的探子,偽裝成落魄工匠、貪婪商人甚至倭國浪人,設法打入走私集團內部。

同時,他不再請求地方官府配合,而是直接通過特殊渠道,聯係上了與皇商司有合作、且同樣深受走私之害的東南水師將領俞谘皋基於史實人物,此時應在福建、浙江一帶抗倭),向其提供了精準的走私船隊航線和交易地點情報。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俞谘皋親率水師精銳戰船,根據張獻忠提供的情報,在舟山外海一舉截獲了數支大型走私船隊,人贓並獲,繳獲的生絲、綢緞、圖紙和抓獲的叛逃工匠數量驚人。水師雷厲風行的行動,極大地震懾了沿海的走私勢力。

緊接著,張獻忠在內部展開了殘酷的清洗,將查實與走私集團有牽連的皇商司內部蛀蟲、地方官吏,無論背景深淺,一律法辦,毫不留情。對外,他宣布與俞谘皋水師建立“聯合緝私機製”,皇商司提供情報和資金支持,水師負責海上清剿。張獻忠以此向所有潛在的背叛者和走私者宣告:任何試圖竊取帝國核心利益、破壞新政成果的行為,都將麵臨陸海雙重、不死不休的打擊。

龍安州升格直隸州及柳文耀成功抗災的事跡傳開後,這個昔日的邊陲之地吸引了更多、也更複雜的目光。不僅僅是尋求商機的普通商人,一些背景深厚、與朝中勳貴甚至皇室宗親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大資本,也開始將觸角伸向龍安。他們看中的,不僅是這裡的茶葉、桐油和藥材,更是這裡相對獨立的行政地位和柳文耀“皇親”身份可能帶來的便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些大資本出手闊綽,動輒提出要包銷全州的茶葉,或者買斷某片山林的獨家開采權,條件優厚得令人咋舌。州衙內部不少官吏為之動心,認為這是快速提升政績、增加州府收入的捷徑。

然而,柳文耀保持了異常的冷靜。他敏銳地察覺到,這些大資本帶來的不僅是資金,更可能是一種新的、更具壓迫性的壟斷。一旦讓他們控製龍安的經濟命脈,那麼剛剛獲得喘息之機、開始嘗到市場經濟甜頭的土民和中小合作社,很可能迅速淪為這些資本的附庸,改土歸流的成果將付諸東流。

他頂住了州衙內部的壓力和外界拋來的巨大誘惑,堅持推行並進一步完善了“合作社為主體,皇商司引導,多元資本適度參與”的經濟模式。他製定了更為嚴格的《龍安州資源開發與商業合作章程》,明確規定:任何外來資本,不得直接收購土地和山林,必須通過與本地合作社或由州府控股的“龍安興業社”合作的方式參與開發;利潤分配必須向本地傾斜,確保合作社和土民獲得大部分收益;優先雇傭本地勞力,並強製要求投資方承擔部分技能培訓和基礎設施改善的責任。

麵對幾家背景通天的大商號試圖繞過章程、直接向京城施壓的行為,柳文耀毫不退縮。他一方麵將龍安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擔憂密奏姐姐柳青瑤和皇帝,爭取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麵,他在龍安境內強力推行章程,甚至不惜動用忠貞營的威懾力,處置了幾起試圖強行圈占土地的事件。

他對前來施壓的某位勳貴管家直言:“龍安之利,首在養民安邊。若為一時之利,放任豪強盤剝,則無異於驅虎吞狼,下官寧可不要這政績,也絕不做此禍害地方之事!”他的強硬與堅持,使得那些試圖“跑馬圈地”的大資本不得不收斂氣焰,開始按照柳文耀設定的規則行事。柳文耀如同龍安這艘剛剛啟航小船的“定盤之星”,在資本湧入的浪潮中,牢牢把握著為民謀利、為邊固本的航向。

朱由檢精心組建的“北海勘探先遣隊”,曆經數月艱苦卓絕的跋涉,終於在泰昌七年初春帶回了令人震驚的消息。他們不僅精確繪製了精奇裡江上遊直至外興安嶺一帶的詳細地圖,更在勒拿河的一條重要支流沿岸,發現了一處儲量驚人的露天硝石礦!此外,他們還成功接觸了多個長期受羅刹人壓迫的達斡爾、鄂溫克部落,帶回了他們願意歸順大明、共同對抗羅刹人的血書和信物。

先遣隊隊長,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夜不收,在靖安堡當麵向朱由檢和李永芳彙報時,激動地攤開地圖,指著硝石礦的位置:“殿下,李將軍!此地硝石,品質極佳,易於開采,若能掌控,我大明北疆火藥之需,可保數十年無憂!那些部落更是苦羅刹久矣,隻需朝廷給予些許支持,便能成為我朝前出之耳目與臂助!”

消息傳回京師,朝堂之上,之前反對“北進方略”的聲音頓時減弱了大半。實實在在的礦產收益和明確的戰略支點,讓許多原本認為北海之地乃“不毛之所、徒耗國力”的官員閉上了嘴。實證,永遠比空談更有力量。

朱由檢沒有沉浸在初戰告捷的喜悅中,他立刻著手撰寫第二份更為詳儘的《北海拓殖方略第二階段)》。他建議,在已勘探清楚的關鍵位置,如硝石礦附近、以及通往勒拿河的要道旁,擇址建立兩到三個小型、但堅固的“前進營堡”,派駐少量精銳駐守,保護礦場,並為後續行動提供支撐;同時,由朝廷正式冊封那些歸順的部落頭人,提供一批急需的武器、糧食和醫藥,助其整合力量,襲擾羅刹人的後方和補給線。

“此非大規模用兵,乃是鞏固成果、落子布局。”朱由檢在奏疏中強調,“以最小代價,將實際控製線向北穩步推進,擠壓羅刹生存空間,待其主力東顧時,我已站穩腳跟,以逸待勞。”

他的計劃務實而穩健,得到了皇帝朱常洛和孫傳庭等重臣的認可。北疆的戰略態勢,因這一次成功的勘探,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朱由檢用無可辯駁的實證和清晰的後續規劃,贏得了朝堂的支持,也為帝國打開了一扇通往更廣闊北方天地的大門。

春寒料峭,萬物複蘇。李自成扞衛金融信心的破釜沉舟,張獻忠斬斷走私黑手的冷酷決絕,柳文耀抵禦資本侵蝕的堅定立場,朱由檢開拓北疆的實證開路,無一不在表明,這些年輕的帝國棟梁,已然成為新政最堅定的執行者和扞衛者。他們以各自的智慧與勇氣,在帝國四方築起了一道道無形的長城,推動著時代的洪流,滾滾向前。

喜歡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請大家收藏:()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雙修暴擊十萬次,仙子倒貼求放過 這個仙尊路子有點野 異世戰魂:從特種兵到玄幻戰神 太平三千甲 未婚夫要照顧寡嫂,轉頭嫁他堂哥 拳鎮遮天:我的技能欄是空的 掌心的刺 魂穿七零:女特工的驚世人生 沉星映長空 霧裡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