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七年的深冬,大雪紛飛,覆蓋了京師的琉璃瓦,也暫時掩蓋了帝國肌體下的諸多湧動暗流。然而,新政的推行並未因嚴寒而止步,反而在風雪的磨礪下,展現出愈發頑強的生命力。年輕一代的砥柱們,在各自的困境中尋找著突破口,以不同的方式鞏固著變革的成果。
年關將至,宗人府的事務愈發繁忙。除了常規的祿米發放、宗室名冊核驗,更增添了籌備“宗室子弟年終考績”的重任——這是皇帝朱常洛推行新政,鞭策宗室子弟上進的新舉措。襲爵不久的魏國公徐允貞,以其兼任的宗人府經曆司經曆身份,成為了這項工作的實際操辦者之一。
這無疑是一個燙手山芋。考績標準如何定?如何確保公平?那些紈絝子弟的成績該如何評定?諸多難題擺在麵前。幾位宗室老王爺和勳貴,或明或暗地前來“溝通”,希望自家子弟能得個“優等”,以便未來獲得更好的差事或封賞。
徐允貞深知,此事若處理不當,不僅前功儘棄,更會坐實“女子不堪重任”的指責。她沒有退縮,反而以此為契機,展現出了驚人的務實與魄力。她首先請示皇帝,獲得了“唯實績是舉,不徇私情”的明確授權。隨後,她調閱了所有適齡宗室子弟過去一年的記錄——無論是在京衛所掛職、在衙門見習、還是奉命外出辦差,皆以實際完成的事務、取得的成效哪怕微小)、以及上官或地方官員的評語為主要依據,製定了量化的評分標準。
對於那些無所事事、僅有虛名的子弟,一律評為“末等”,並附上詳細說明。當幾位老王爺拿著自家子弟的“末等”評語,怒氣衝衝前來質問時,徐允貞不卑不亢,將記錄一一攤開在他們麵前:“王爺請看,世子今年入值京營共計十八日,其中告病十二日,遲到早退四日,僅兩日點卯,未有任何操練記錄。評定末等,已是顧及宗室體麵。陛下新政,意在激勵宗室上進,若此等行徑仍能獲優,則新政威嚴何在?宗室未來何在?”
她言辭懇切,證據確鑿,更抬出了皇帝和新政的大旗,令質問者啞口無言。與此同時,她也並非一味嚴苛。對於幾位在邊鎮效力、或在地方衙門踏實做事、確有實績的宗室子弟,她毫不吝嗇地給予了“優等”評定,並親自撰寫薦語,建議吏部或兵部予以重用。
一場可能引發巨大風波的宗室考績,在徐允貞秉持公心、細致務實的態度下,竟得以平穩落地。雖然怨言依舊存在,但更多人看到了這位女公爺的公正與能力,宗室內部的風氣也為之一肅。一些原本觀望的年輕宗室,開始真正思考如何通過實績來贏得尊重和前途。徐允貞用行動證明,她並非依靠爵位和性彆特權的象征,而是一位有能力、有原則的實乾者。
就在京師忙於年關事務時,遙遠的北疆,黑龍江已徹底封凍。羅刹人顯然不甘心之前的失敗,更無法容忍明軍在精奇裡江上遊建立前進營堡、並聯絡土著部落的行為。他們趁著嚴冬,集結了超過兩千人的兵力,其中半數是凶悍的哥薩克騎兵,配備了更多的火炮,兵分兩路,一路佯攻靖安堡,主力則直撲朱由檢負責督建、尚未完全竣工的“鎮北堡”。
羅刹人意圖很明顯,利用冬季明軍補給困難、調動不便的弱點,拔掉這顆最前沿的釘子,挽回頹勢。鎮北堡內,兵力不足八百,且多為步兵,形勢危急。
然而,朱由檢早已料到羅刹人可能會利用冬季發動進攻。他依托自己設計的棱堡式結構和多層次防禦體係,進行了周密準備。他命人日夜不停地往堡牆上潑水,使其覆蓋上一層光滑堅硬的冰殼,大大增加了敵人攀爬的難度。將大部分火炮隱蔽在帶有頂蓋的冰壘炮位中,既防寒又隱蔽。更重要的是,他充分利用了黑龍江封凍的條件,組織士兵和土著輔兵,在堡壘外圍的關鍵通道上,巧妙地製造了數片看似平坦、實則冰層極薄或有暗坑的“死亡區域”。
當羅刹主力冒著風雪,推進到鎮北堡下,準備架設火炮和雲梯時,噩夢開始了。沉重的火炮陷入薄冰,哥薩克騎兵在衝鋒中連人帶馬跌入暗坑,堡牆上冰滑難攀,而來自冰壘和堡牆上的明軍火炮、火銃則如同死神鐮刀,收割著暴露在開闊冰麵上的敵人。羅刹人慣用的冬季突襲戰術,在朱由檢精心構築的“冰城”麵前,撞得頭破血流。
激戰持續了三天,羅刹人付出了慘重代價,卻始終無法靠近堡牆核心區域,士氣低落,加之嚴寒侵襲,不得不狼狽撤退。鎮北堡如同一顆無法撼動的磐石,屹立在冰封的黑龍江畔。此戰,朱由檢不僅守住了堡壘,更以極小的代價重創了羅刹主力,極大地鼓舞了北疆軍民的信心,也向朝廷證明了他構建的北疆防禦體係的有效性。捷報傳回,朝野為之振奮,“鎮北將軍”朱由檢的威名,響徹邊關。
江南的寒冬雖不及北地酷烈,但皇商司主導的織造業變革,也正經曆著一場“倒春寒”。新式織機和工藝標準的擴散,雖然提升了整體效率和質量,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一些中小織坊為了儘快跟上標準、降低成本,開始偷工減料,或者對織機進行不規範的“簡化”改裝,導致出產的綢緞質量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大明絲綢”品牌的聲譽。更有甚者,幾家被張獻忠打壓下去的舊豪強餘孽,暗中扶持這些不規範的小作坊,以次充好,低價傾銷,擾亂市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獻忠麵對的不是公開的對抗,而是更為隱蔽和分散的“劣幣驅逐良幣”的亂象。他意識到,單純依靠強製標準和鐵腕打擊,已難以應對這種局麵。他再次展現了其靈活而狠辣的手腕。
一方麵,他請示皇商司和朝廷,推動成立了“江南織造業行會總公所”,將所有登記在冊的織坊,無論大小,強製納入管理。總公所下設“技術巡檢”和“質量評鑒”兩部,由皇商司技術骨乾和行業公認的老師傅組成,定期巡查各織坊,對織機維護、工藝操作、成品質量進行監督和評級。獲得“優等”評級的織坊,其產品可使用特殊的“皇商司優品”標識,並享受皇商司優先采購、出口退稅等政策傾斜;而對於評級低下、屢教不改者,則公開通報,限製其產品銷售渠道。
另一方麵,張獻忠采納了格物院工匠的建議,開始推廣一種結構更簡單、關鍵部件標準化程度更高、且加裝了防拆改裝置的“泰昌二型”織機。這種織機雖然極限效率略低於最初的複雜型號,但更易於維護,操作更穩定,能有效杜絕私自改裝導致的品質波動。皇商司以成本價向中小織坊提供這種新織機,並提供技術培訓和分期付款方案。
雙管齊下,既用行業自律和利益引導來規範市場,又從技術源頭遏製品質滑坡。張獻忠此舉,將皇商司的角色從單純的規則製定者和市場管理者,部分轉向了行業服務者和技術引領者,試圖在混亂中重建秩序,並將“大明標準”推向更深入、更精細的層麵。
南苑皇莊那台屢屢故障的蒸汽機,在經過朱由校和格物院工匠近一個月的艱苦調試與適應性改造後,終於在一個晴朗的冬日發出了持續而平穩的轟鳴。他們改進了燃煤的預處理方法,設計了更適合本地水車的柔性傳動機構,甚至為機器搭建了一個簡易的遮棚以減少風雪影響。
當這台“鐵牛”成功地帶動水車,將河水源源不斷地提上高坡,灌溉入冬麥田時,圍觀的莊戶們從最初的恐懼、懷疑,變成了驚奇和讚歎。尤其是當他們發現,使用這台機器,原本需要數十人忙活數日的汲水工作,現在隻需幾人照看機器即可完成,節省出的大量勞力可以用於更精細的田間管理時,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莊頭太監更是算了一筆賬:雖然機器和優質煤初期投入大,但長遠看,節省的人工和提升的灌溉效率,收益遠超成本。他主動找到朱由校,懇請格物院能再多提供幾台,並願意讓皇莊作為“示範點”,供其他皇莊和周邊地主觀摩學習。
朱由校看著眼前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他明白,技術的推廣,光有性能不夠,更需要適應實際環境,並讓人們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將南苑皇莊的經驗詳細記錄,撰寫了《蒸汽機農用適配與維護指南》,開始小範圍推廣。雖然前路依然漫長,但“蒸汽之力可用於生產”的觀念,終於憑借實實在在的成效,在最為保守的皇莊土地上,紮下了第一縷微弱的根。格物之學,在經曆了現實無情的拷問後,終於憑借其內在的力量,開始贏得生存的空間。
深冬的冰雪之下,變革的種子正在悄然萌發。徐允貞以實務在勳貴中站穩腳跟,朱由檢以智慧與堅毅鞏固北疆,張獻忠以更精細的手段規範江南產業,朱由校則以不懈的堅持讓科技落地生根。他們麵對不同的困境,卻同樣展現出過人的韌性、智慧與務實精神,共同支撐著新政的大廈,在風雪中巋然不動,靜待春歸。
喜歡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請大家收藏:()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