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宗室英才館_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50章 宗室英才館(1 / 1)

泰昌八年的初春,寒意未褪,冰雪初融,帝國大地卻已處處萌動著革新的生機與活力。新政推行至此,已從最初的疾風驟雨,轉入更深層次、更廣範圍的精耕細作,其帶來的變化,正悄然滲透至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年關宗室考績引發的波瀾並未完全平息,但其帶來的震懾與導向作用已然顯現。魏國公徐允貞並未因之前的成功而鬆懈,她深知,僅靠一次考績的威懾遠遠不夠,必須為宗室子弟指明一條可行的“新路”。在獲得皇帝朱常洛的支持後,她在宗人府內推動設立了“宗室英才館”。

此館並非傳統書院,其課程設置彆出心裁:上午仍是經史必修,以明理固本;下午則分設“實務”、“格物”、“經濟”、“輿地”四科。“實務”由有經驗的致仕官員或現任能吏講授衙門運作、刑名錢穀;“格物”則請格物院學士前來,講解天文、地理、算學乃至蒸汽機原理等淺近知識;“經濟”探討貨殖、財稅;“輿地”則研習邊疆輿圖、海外風物。徐允貞甚至親自出麵,邀請了皇商司的張獻忠、北疆的朱由檢為英才館提供一些實際案例供子弟們研討。

起初,響應者寥寥,多為一些家境平常、渴望出頭的遠支宗室。但徐允貞並不氣餒,她親自為英才館題寫匾額“經世致用”,並時常蒞臨聽課、參與討論。她以自身為例,向那些猶疑的宗室子弟闡述:“我等身為天潢貴胄,受萬民奉養,豈能隻知飽食終日,空談性理?唯有通曉實務,明辨時勢,方能不愧對祖宗基業,不負陛下期望,真正擔當起屏藩皇室、匡扶社稷之責!”

她的堅持與表率,加之皇帝隱隱的讚許,逐漸吸引了更多宗室子弟的目光。一些中上層宗室也開始將子弟送入英才館,視其為通往實權職位的新階梯。徐允貞此舉,不僅為宗室子弟開辟了新的晉升通道,更是在從根本上扭轉這個龐大群體的價值觀,使其從帝國的包袱,逐漸轉化為可用的力量。她以女子之身,行立言立德之事,其影響力已遠超爵位本身。

鎮北堡大捷的喜悅尚未散去,朱由檢已將目光投向了更北方那處珍貴的硝石礦。羅刹人此次受挫,絕不會善罷甘休,其下一步很可能針對這處戰略資源點進行破壞或爭奪。單純的被動防禦並非長久之計。

朱由檢向朝廷上《北海資源守護與土著羈縻方略》,提出了更為係統的“前進策略”。他建議,在硝石礦附近,依托有利地形,建立一座小型但極其堅固的“磐石堡”,常駐一支精銳火器部隊,與鎮北堡形成犄角之勢,專司礦場守衛。同時,他極力主張加大對歸順土著部落的扶持力度,但方式需更加精細。

他不再滿足於簡單的武器贈與和口頭承諾,而是設計了一套“貢獻獎賞互市”的體係。土著部落負責提供羅刹人動向、引導小路、協助巡邏甚至進行小規模襲擾,根據其“貢獻”大小,明軍記錄在案,折算成“功績點”。憑借功績點,他們可以在指定的前進營堡,以優惠價格換取更精良的武器、急需的糧食、鹽鐵、茶葉,甚至可以獲得大明頒發的“忠勇義民”腰牌,其部落頭人可請求朝廷冊封。

為進一步籠絡人心,朱由檢甚至請求朝廷派遣少量通曉夷情、略懂醫術或農事的“撫夷員”,隨軍行動,為歸順部落提供簡單的醫療服務,傳授一些改良的漁獵、儲存技術。他要打造的,不僅僅是一支雇傭軍,更是一個利益與大明深度捆綁、擁有一定向心力的邊疆屏障。此策的核心,便是將大明的軍事前沿與經濟文化影響力同步前推,以最小的直接兵力投入,實現對更廣闊區域的有效控製。皇帝朱常洛對此策大為讚賞,幾乎全盤批準,北疆的經營,進入了更具侵略性和技巧性的新階段。

江南織造業行會總公所在張獻忠的強力推動下,迅速確立了其行業權威。獲得“皇商司優品”標識的綢緞,在海外市場上價格堅挺,供不應求;而未獲標識或評級低下的產品,則難以進入皇商司的采購清單和優質銷售渠道,生存空間被大幅壓縮。利益的驅動,比任何行政命令都更為有效,各織坊開始主動按照總公所的標準改進工藝,維護設備。

然而,張獻忠麵臨的另一個棘手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麵:技術的進一步擴散與保密。隨著“泰昌二型”織機的推廣和工匠的流動,一些關鍵技藝不可避免地開始流向民間,甚至被一些有心人試圖整合、仿製出更高效的機器。若放任不管,皇商司的技術優勢將很快喪失。

張獻忠的手段再次升級。他並未試圖完全封鎖技術——那已被證明是徒勞的——而是采取了“梯度擴散”與“持續領先”的策略。他規定,行會總公所將定期如每年)發布更新的“技術指南”和“推薦工藝”,這些通常是上一代技術的優化版或簡化版,允許並鼓勵會員學習使用,以保持行業整體水平的穩步提升。

而真正的核心技術,如某些特殊的織錦算法、獨門的染色配方、以及格物院正在研發的下一代“飛梭”織機原型,則被嚴格控製在皇商司直屬的“模範工坊”和少數簽訂了嚴格保密協議的核心合作工坊內。同時,他加大了對格物院紡織研究所的投入,要求他們必須保持至少一代的技術代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讓他們始終跟在後麵學,卻永遠摸不到最前沿。”張獻忠對心腹道,“我等要做的,便是跑得更快,讓他們望塵莫及。”此外,他還借助與俞谘皋水師的聯合緝私機製,嚴厲打擊任何試圖將先進織機或核心工匠偷運出境的行為。通過這種方式,張獻忠試圖構建一個以皇商司為塔尖、行會會員為中堅、廣大織坊為基礎的,既保持活力又可控的產業金字塔,確保大明在紡織領域的長期優勢。

春光明媚,太子朱由楧的“實踐課”進入了新的領域。這一次,他被朱常洛安排至刑部觀政,並非僅僅旁聽,而是在幾位資深刑部郎中的指導下,親自翻閱一些已結案的、具有代表性的卷宗,嘗試進行分析和評判。

他接觸到的第一個案子,便是一起涉及田產糾紛的民間訴訟。卷宗記錄看似清晰:甲戶狀告乙戶強占其祖傳田產,並有地契為證;乙戶則辯稱此地乃其父輩向甲戶祖上購買,隻是當年文書遺失,且有數位村老作證。地方官依據地契,判甲戶勝訴。

朱由楧仔細翻閱卷宗,發現其中疑點:甲戶地契雖在,但墨跡新舊存疑;乙戶提供的證人證詞雖無法定效力,但眾口一詞;且案涉田地位於河邊,近十年因河道擺動,價值已非昔日可比。他思索良久,在呈交給刑部郎中的“觀政劄記”中寫道:“此案若僅憑一紙地契斷之,雖合律法,然乙戶數代居住,村老皆證,若田產果被強奪,其家何以存續?是否應更重實地查勘,細究地契真偽,乃至考量田地現值,以求不冤屈一人,亦不縱容奸猾?律法之嚴,是否需與情理之通融相結合?”

他的思考,已觸及了司法實踐中“法理”與“情理”的平衡問題,展現出了超越年齡的洞察力。刑部郎中閱後,大為驚訝,將其劄記呈送皇帝。朱常洛看後,並未直接評價對錯,而是將太子叫到身邊,與他深入探討了“證據鏈”、“自由心證”以及“司法為民”等概念,引導他理解法律的終極目的乃是維護公平正義,而非機械的條文本身。

這次“刑名初體驗”,讓朱由楧深刻認識到基層治理的複雜性與司法權力的沉重。他心中那顆“民為邦本”的種子,在接觸到具體而微的民間疾苦與司法案件後,開始真正紮根生長。他的視野,從宏觀的軍政大事,進一步延伸至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微觀領域,未來的君主之心,正於此悄然孕育。

春潮帶雨,潤物無聲。徐允貞引導宗室走向經世致用,朱由檢在北疆構建著精密的羈縻網絡,張獻忠在江南駕馭著技術擴散的洪流,而太子朱由楧則在司法實踐中深化著對民本的理解。帝國的新政,正以一種更加沉穩、更加深入的姿態,在各個方麵鞏固著它的根基,描繪著一幅前所未有的盛世藍圖。萬象更新,其勢已不可阻擋。

喜歡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請大家收藏:()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奪回家產,資本家大小姐下鄉邊疆 死亡遊戲:失敗者的逆襲 大魏風雲之千秋帝業 七零下鄉知青挖我前任牆角 快穿:反派都得給我跪著叫爸爸 在彈道儘頭吻你 惟見南星 讀動物心聲的小師妹,竟是沈家真千金 逆蝶緬北囚籠 穿書星際,炮灰竟是SSS級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