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砥柱深耕 星火燎原_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64章 砥柱深耕 星火燎原(1 / 1)

泰昌九年的深秋,霜降已過,北風卷著枯葉,給帝國廣袤的疆域平添了幾分肅殺。然而,在這片看似蕭瑟的土地之下,由各方砥柱推動的變革與開拓,卻如同深埋的根須,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向下紮根,向上生長,積蓄著破土而出的磅礴力量。

朝鮮,漢城。

一隊來自大明的“文化使團”抵達了景福宮。與以往攜帶珍寶奇玩的使團不同,這支隊伍由十數名身著儒衫、氣度雍容的學者組成,領隊者是翰林院一位以博聞強記、精通朱子學著稱的老翰林。他們帶來的,是精心挑選的《四書五經》最新注疏、程朱理學的權威論著,以及大量涉及農工、水利、算學的“實學”典籍,其中不乏宋應星《天工開物》的“潔本”和徐光啟《泰昌農書》的精選章節。

使團受到了以領議政李元翼為首的西人黨隆重接待。在盛大的歡迎宴席後,老翰林與朝鮮國內的碩儒、官員開始了頻繁的“學術交流”與“經典辯難”。明方學者學養深厚,引經據典,侃侃而談,不僅闡釋經義,更有意無意地將大明現行的“重實學、致事功”之風,包裝成儒家“內聖外王”、“經世致用”思想在新時期的發揚光大。

“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乃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乃儒者本分。”老翰林在一次講學中,麵對滿堂朝鮮士子,從容言道,“然格物非僅格心中之物,亦需格天地萬物之理。知稼穡之艱,方能體恤民瘼;曉器械之利,方能富國強兵。陛下常言,空談誤國,實乾興邦,正是此理。觀《天工開物》、《泰昌農書》,乃格物之實證,致知之階梯也。”

這番言論,在朝鮮士林中引起了巨大反響。保守派儒生雖仍堅持“重道輕器”,但麵對大明學者無可指摘的儒學功底和巧妙將“實學”納入儒家框架的論述,一時難以有力反駁。而許多年輕士子,則被這種將經典與現實緊密結合的新風所吸引,對大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向往。

與此同時,趙士楨在軍務整頓中,也開始有意識地提拔那些對大明表現出好感、或在“學術交流”中表現積極的朝鮮中下級軍官。俞谘皋的水師,則“慷慨”地允許部分經過篩選的朝鮮水師官兵登艦“觀摩學習”,讓他們親身感受大明艦隊的威武與技術的先進。

這場沒有硝煙的“文心之戰”,由徐允貞在幕後獻策推動,旨在從思想根源上瓦解朝鮮的抵抗意識,培養親明勢力。其效果或許緩慢,卻更為持久和致命。朝鮮這棵大樹的根係,正在被悄然置換。

北疆,寒風呼嘯,氣溫已降至冰點以下。但在預設的“磐石堡”築城工地上,卻是一片熱火朝天。巨大的基坑已經挖好,民夫們喊著號子,將一塊塊沉重的條石壘砌起來,工匠們則指揮著用“泰昌灰泥”進行澆築勾縫。外圍,朱由檢派出的“鐵血騎”遊騎四處巡弋,警惕地注視著任何可能的威脅。

朱由檢裹著厚厚的毛皮大氅,親臨工地督察。他不僅查看工程進度和質量,更關心民夫和工匠的禦寒與夥食。

“炭火必須足量供應,熱湯熱飯不能斷!若有凍傷、病倒者,立刻送往後方醫治,不得延誤!”他的命令不容置疑。儘管條件艱苦,但在充足的物資供應和嚴格的管理下,築城工程進展迅速,堡壘的輪廓已初步顯現。

然而,羅刹人與多爾袞部顯然不願坐視大明在北疆站穩腳跟。這一日,一隊由“山地斥候營”派出的偵察小隊,在堡壘東北方向三十裡外的一片白樺林中,與一支約百人的羅刹探險隊遭遇。雙方當即爆發激烈交火。

羅刹人仗著火繩槍的射程優勢占據上風,但斥候營的士兵們憑借對地形的熟悉和靈活的戰術,且戰且退,利用林木掩護,用強弓和精準的投矛進行還擊,給羅刹人造成了不小的麻煩。更重要的是,他們成功地將羅刹人引入了“鐵血騎”一支巡邏隊的伏擊圈。

當五十名“鐵血騎”如同神兵天降,從側翼發起迅猛衝鋒,燧發短銃的轟鳴再次響徹林間時,羅刹人徹底陷入了混亂。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快速、凶悍且裝備了大量先進火器的騎兵。戰鬥很快變成一邊倒的追殺。

此戰,雖是小規模接觸,卻再次驗證了“鐵血騎”和“山地斥候營”的戰鬥力,也沉重打擊了羅刹人的囂張氣焰。朱由檢接到戰報,下令厚賞有功將士,並將俘獲的幾名羅刹俘虜和繳獲的火繩槍,連同詳細的戰鬥報告,一並快馬送往京師。他要讓朝堂,讓皇帝,清楚地看到北疆麵臨的威脅與己方擁有的實力。

血與火的洗禮,讓北疆的壁壘不僅築在土地上,更築在了敵人的心中。朱由檢以其冷峻的意誌和嶽武穆之魂賦予的堅韌不拔,在這片苦寒之地,硬生生地開拓著帝國的疆土與威嚴。

龍安州城的規模,在過去一年裡幾乎擴大了一倍。新的街道、商鋪、客棧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更引人注目的是,在柳文耀的主持下,一條連接龍安州城與雲南沐王府轄地、更為寬闊平坦的官道正式竣工通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通車當日,舉行了簡樸而隆重的儀式。柳文耀親自為第一批踏上新路的商隊剪彩。這支商隊規模龐大,載滿了龍安的桐油、茶葉、藥材,以及部分土民的手工藝品,他們將經由這條新路,進入雲南,再轉道前往內地,甚至可能通過沐王府的關係,嘗試進入東南亞市場。

“此路一通,我龍安便不再是閉塞邊州!”柳文耀望著蜿蜒伸向遠方的道路,語氣中充滿感慨,“以往山高路險,商旅難行,好東西賣不出去,外麵的好東西也進不來。如今,有了這條路,龍安的物產能走出去,百姓能富起來,朝廷的政令、各地的消息也能更快地傳遞。這才是真正的長治久安之道!”

新路不僅帶來了商業的繁榮,也加強了龍安與帝國核心區域的聯係。朝廷的邸報、最新的政策動向,能更快送達。柳文耀也能更及時地將龍安的情況上奏朝廷。同時,他也利用這條通道,從內地引進了更多的工匠、教師和優質的作物種子。

在州衙內,柳文耀開始著手製定下一步的發展規劃:依托新路和繁榮的集市,在幾個關鍵節點設立更大的貨物集散地和手工業作坊;進一步擴大“實學館”的規模,增設更多實用技能的課程;加強與沐王府的合作,共同開發西南邊疆的資源。

他的治理,始終圍繞著“民生”與“穩定”這兩個核心。那份精忠報國的情懷,化為了讓一方百姓安居樂業、讓帝國邊疆穩固如磐的具體行動。龍安,這個曾經的化外之地,正在他的經營下,迅速成長為帝國西南一顆璀璨的明珠,一條連接內地與更廣闊天地的牢固紐帶。

紫禁城,暖閣內炭火融融,驅散了深秋的寒意。朱常洛仔細閱讀著來自各方的奏報。

朝鮮“文化使團”的初步成果讓他滿意,徐允貞此計,可謂老辣。北疆朱由檢送來的戰報和俘虜,則讓他更加清晰地認識到羅刹這個北方大敵的威脅與己方的優勢。龍安柳文耀關於新路通車及後續規劃的奏章,則展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邊疆景象。

然而,他的目光最終停留在了一份來自東南的密奏上。張獻忠報告,與葡萄牙人的談判陷入僵局,對方對火炮技術誌在必得,甚至隱隱有武力威脅之意。同時,荷蘭人的船隻也開始在附近海域頻繁出現,其心叵測。

“樹欲靜而風不止……”朱常洛放下奏報,走到寰宇全輿圖前,手指重重地點在東南沿海,“北疆、朝鮮、西南皆已布局,唯東南海疆,利益最大,風險亦最高。西夷船堅炮利,其誌非小。”

他沉思良久,轉身對王安道:

“擬旨:告訴張獻忠,談判底線不容觸碰。令其加強與俞谘皋水師的聯絡,必要時可請水師派艦艇在談判海域‘遊弋’,以示決心。但切記,不可率先開啟戰端。”

“傳旨給王承恩,新式炮艦的建造速度還要加快!告訴格物院和兵器研究院,對西夷火炮的研究仿製,要投入更多力量!”

“另外……讓徐允貞留意,可有精通夷務、膽大心細,又忠貞可靠的人才?東南那邊,需要一個能鎮得住場麵的重臣。”

他的指令,再次為帝國的航船調整著方向。北疆的劍要更鋒利,朝鮮的索要慢慢收緊,西南的根基要更深厚,而東南的海疆,則需要更強的實力與更靈活的手腕去應對。

朱常洛深知,帝國的崛起,必然伴隨著舊有格局的打破與新矛盾的誕生。四方砥柱是他最倚重的力量,但麵對日益複雜的局勢,他需要更多的“星火”,需要更完善的製度,需要更強大的國力作為後盾。

秋深霜重,帝國的車輪卻在各方力量的推動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碾過曆史的凍土,向著那充滿無限可能,也遍布艱難險阻的未來,堅定前行。

喜歡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請大家收藏:()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雙修暴擊十萬次,仙子倒貼求放過 這個仙尊路子有點野 異世戰魂:從特種兵到玄幻戰神 太平三千甲 未婚夫要照顧寡嫂,轉頭嫁他堂哥 拳鎮遮天:我的技能欄是空的 掌心的刺 魂穿七零:女特工的驚世人生 沉星映長空 霧裡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