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十三年的新春,在去歲末的血火與肅殺中悄然來臨。帝國上下雖仍能感受到四方壓力帶來的寒意,但北疆迷霧初散、龍安技術突破、海疆慘勝立威,終究帶來了一絲不同以往的新氣象,混雜著希望、隱憂與蓄勢待發的力量。
新年伊始,北疆總督府與京城東廠、錦衣衛的聯合調查並未因佳節而停頓。那枚從白雲觀清虛道士處搜出的“雲龍探爪”玄鐵令牌,成為了新的焦點。駱養性動用了所有隱秘渠道,查閱故紙堆,甚至暗中請教了幾位精通前朝典故的老翰林,終於在一本殘破的前元雜記中,找到了一絲模糊的線索——記載中,前元末期,有一支號稱“雲龍會”的秘密組織,活躍於漠北與中原之間,專事販賣情報、走私禁物,甚至插手王公更迭,其成員信物,便是一種龍紋令牌。元亡後,該組織銷聲匿跡。
“前元餘孽?”朱由檢接到駱養性的密報,劍眉緊鎖。若真如此,北疆軍械流失、書籍輿圖滲透,其目的就絕非簡單的通敵牟利,而是蘊含著更深的政治圖謀,或許旨在攪亂大明邊疆,甚至複辟前元?這個推測令人不寒而栗。
他立刻下令,北疆各邊市、屯墾點,暗中排查所有與前元有淵源的部落、家族,以及近幾十年來北遷的漢人之中,是否有形跡可疑、或與“雲龍”字樣有所關聯者。同時,加強對歸附部落的監控與籠絡,雙管齊下,既要挖出毒瘤,也要防止其擴散。北疆的安危,係於這看似虛無縹緲的“雲龍”線索之上。
龍安州,“龍興號”的成功試航,其意義遠超一次技術驗證。它如同一聲春雷,驚動了帝國沉寂已久的經濟深水。嗅覺敏銳的商賈,尤其是此前在金融風波中吃了虧的江南資本,不再僅僅視龍安為廉價貨源地,而是看到了其中蘊含的、足以改變商業格局的巨大潛力——蒸汽動力。
新年期間,前往龍安州衙拜會柳文耀的各地商團絡繹不絕。他們不再僅僅談論布匹、鐵器的采購,而是將目光投向了蒸汽機的合作生產、應用,乃至對龍安官道、未來運河工程的參股投資。帶來的禮單上也多了許多關於水利、機械的古籍珍本,或是引薦家中精通格物的子侄。
柳文耀對此樂見其成,但保持了足夠的警惕。他深知資本逐利的本性,若放任自流,龍安辛苦培育的工業幼苗可能被巨鱷吞噬。他在州衙設立了“工商谘議局”,定期召集本地及外來大商號東主,共商發展大計,實則也是劃定規矩、引導投資方向的平台。
“合作可以,參股亦可商議,”柳文耀在首次谘議局會議上明確表態,“然,龍安之根本,在於技術自主與工匠培育。所有合作,需以不損害龍安工匠利益、不阻礙技術擴散為前提。州衙有權對涉及關鍵技術的合作進行審核。”
他試圖以官府的權威,為龍安迅猛的工業化浪潮套上韁繩,引導資本這頭猛獸,在劃定的軌道內奔跑,既借其力,又防其害。龍安的崛起,已不再僅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經濟變革。
東南福州,硝煙味尚未完全散去。張獻忠一邊忙著撫恤傷亡、修繕戰艦,一邊整合著海戰帶來的“紅利”——那艘俘獲的荷蘭次級旗艦,以及大量繳獲的火炮、航海儀器。他下令集中所有俘獲的荷蘭、葡萄牙工匠及水手,由明軍工匠和通譯日夜“請教”,試圖儘快吃透西夷的造船與火炮技術。
“媽的,這紅毛夷的船板鉚接就是結實!炮也比咱們的輕,打得還遠!”張獻忠親自鑽到俘獲的荷蘭戰艦底艙,摸著那厚重的龍骨和密集的鉚釘,罵罵咧咧中帶著興奮,“都給老子好好學!回頭咱們的‘鎮海級’也得照著這個改!”
與此同時,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葡萄牙人的反應也迅速傳來。遭受重創的荷蘭人並未立刻組織報複,反而出人意料地派出了級彆更高的商務代表,再次抵達福州,要求“重啟談判”。而葡萄牙人則態度曖昧,一方麵繼續與荷蘭人保持距離,另一方麵則通過澳門渠道,向大明表達了希望“單獨增進友好關係”的意願。
顯然,大明水師在決戰中展現出的頑強與實力,讓西夷認識到,純粹的武力征服代價過高,轉而尋求通過外交與貿易手段獲取利益。
“談?可以啊!”張獻忠對著荷蘭代表,皮笑肉不笑,“先把這次打仗的賠款,還有以往劫掠我商船的損失,給老子算清楚了再談彆的!至於規矩,還是老子定的那些,一個字不能改!”
他強硬依舊,但背後已授意隨員,可在具體貿易份額、關稅細節上進行磋商。他深知,武力是後盾,但長久的海疆安寧,也需要建立在相對穩定的貿易規則之上。東南海疆,進入了武力威懾下的外交博弈新階段。
大明赴日使團,曆經風浪,終於在泰昌十三年正月十五,抵達日本長崎港。儘管幕府態度冷淡,但麵對打著“宣慰”、“通商”旗號的天朝使團,長崎奉行所不敢怠慢,依禮接待,但活動範圍被嚴格限製在指定的館驛和有限的公共區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楊漣融合於謙武魂)一行人身著大明官服,儀態莊嚴,在長崎街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他們帶來的精美瓷器、絲綢、書籍,以及那不怒自威的氣度,無不向日本人展示著中華上國的風範。楊漣抓住一切機會,與長崎奉行等幕府官員進行交涉,據理力爭,要求擴大貿易,改善商人待遇,言辭懇切又不失國格。
而副使孫傳庭融合範仲淹武魂)則更為活躍。他以考察風土人情為名,帶著通譯和隨從,走訪長崎的町人街市、碼頭貨棧,與當地商人、工匠、甚至一些落魄武士交談,詳細了解日本的物產、物價、社會階層以及各藩國對幕府的真實態度。他敏銳地發現,儘管幕府控製嚴密,但西南諸藩,尤其是與長崎貿易利益攸關的家族,對擴大與明貿易抱有極大的興趣,隻是懾於幕府威嚴,不敢表露。
“幕府雖強,然非鐵板一塊。利益所在,便是突破口。”孫傳庭在夜間的使團內部會議中,將自己的觀察告知楊漣。他們決定,一方麵由楊漣繼續對幕府官員進行正麵交涉施壓,另一方麵,由孫傳庭暗中嘗試接觸那些對幕府心懷不滿的西南藩商代表。打破僵局的希望,或許就在這暗流湧動的長崎。
紫禁城,上元節的燈火依舊璀璨,但乾清宮內的議事卻關乎帝國未來的走向。朱常洛召集了太子朱由楧、樞密院主事徐允貞以及幾位心腹重臣,總結去歲,展望新年。
“北疆‘雲龍’之影,不可不察。著駱養性、朱由檢,並力追查,務必弄清其根源、組織與圖謀。必要時,可動用非常手段。”
“龍安蒸汽機之於漕運、海軍,乃至工坊,意義重大。著工部全力配合柳文耀,完善機型,降低成本,擇機在漕運要津及沿海船廠試行推廣。其所創‘工商谘議’之製,若行之有效,可著為令式,供它州參酌。”
“東南海疆,張獻忠打得不錯,談得也要硬氣。告訴他和俞谘皋,水師擴建、戰艦改良乃當務之急。俘獲之夷船、工匠,需物儘其用,儘快轉化我之戰力。與西夷談判,以我為主,底線不容觸碰。”
“東瀛使團,已成功登陸,此為第一步。著徐允貞密切關注長崎動向,統籌暗線配合。告訴楊漣、孫傳庭,不必急於求成,穩紮穩打,收集情報,廣結善緣指對幕府不滿的勢力),以待時機。”
朱常洛的布局,清晰而深遠。他不再滿足於應對危機,而是開始主動塑造局麵。利用北疆案深挖潛在威脅,借龍安技術撬動產業革新,以海軍勝利奠定談判優勢,憑東瀛使團打開外交僵局。
“新年已至,萬象更新。”朱常洛最後對眾人道,“去歲諸多艱難,然我大明砥柱中流,終見曙光。今歲,當時刻謹記,內修政理,外固疆圉,開源節流,銳意進取。這泰昌盛世之基,便在爾等與朕,攜手鑄就!”
殿外,元宵的煙火在夜空中綻放出絢爛的光芒,映照著殿內眾人凝重而堅定的麵孔。帝國的巨輪,在經曆了一番驚濤駭浪的洗禮後,正調整航向,承載著新的希望與挑戰,駛向泰昌十三年的未知海域。
喜歡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請大家收藏:()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