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波瀾再起 砥柱擎天_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94章 波瀾再起 砥柱擎天(1 / 1)

泰昌十三年的盛夏,帝國在經曆了一連串的驚雷與暗湧後,並未迎來平靜。各方勢力在短暫的震驚與調整後,以更加激烈的方式展開了新一輪的博弈,考驗著帝國中樞的定力與各方砥柱的智慧。

北疆大捷與“雲龍會”核心網絡的暴露,如同一塊巨石投入朝堂這潭深水,激起了巨大的波瀾。捷報傳來,朱由檢的威望如日中天,“鎮北大將軍”的威名響徹朝野。然而,隨之而來的“玄狐”身份揭秘——竟是致仕多年的前朝翰林院學士周文瑞,且其背後可能牽連更廣的朝野關係網——卻讓整個北京城陷入了另一種緊張。

都察院、刑部、東廠、錦衣衛如同上緊發條的機器,圍繞著周文瑞及其可能存在的黨羽,展開了空前規模的秘密調查與緝拿。一時間,京城內外,暗流洶湧,不少與周文瑞有過詩文唱和、同年之誼,甚至僅僅是在某些公開場合表示過對邊政不滿的官員,都感到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一些清流言官趁機上書,或明或暗地提醒皇帝“勿興大獄,恐傷國本”,暗示朱由檢在北疆“權柄過重”,需加製約。而另一些與邊鎮將領、勳貴集團關係密切的官員,則對“雲龍會”可能涉及的邊鎮武將問題噤若寒蟬,試圖將調查方向局限在文官係統內。

乾清宮內,朱常洛麵對著雪片般的奏章,神色冷峻。他深知,清洗是必要的,但過度擴大化則會動搖統治根基,甚至可能被某些人利用來打擊異己。他一方麵嚴令駱養性、王安,查案需證據確鑿,不得牽連無辜,務求穩、準、狠;另一方麵,則明發上諭,高度肯定朱由檢及北疆將士之功,申明朝廷肅清內奸、鞏固邊防之決心,以安定人心,震懾宵小。北疆的雷霆一擊,其震蕩正從邊關迅速蔓延至帝國的權力中樞。

龍安州,蒸汽工坊爆炸的陰霾尚未完全散去,但在皇帝明確支持和柳文耀的強力推動下,停產整頓的工坊在全麵排查隱患後,已陸續恢複生產。那部由血淚教訓凝結而成的《蒸汽機安全操作規製龍安暫行)》被刻成石碑,立於各大工坊門前,所有工匠必須熟記並通過考核方能上崗。

與此同時,柳文耀敏銳地意識到,技術優勢若不能轉化為製度和標準優勢,終將被模仿和超越。他借著工部官員和格物院籌備人員在場的機會,大力推動龍安州內部的“標準化”運動。他組織工匠,對龍安出產的布匹寬度、紗線支數、鐵器規格、乃至螺絲螺母的尺寸,都開始製定統一的標準,並強製要求州內所有官私工坊逐步遵循。

“唯有規格統一,部件方可互換,工坊協作方能順暢,質量方能穩定可控。”柳文耀在州衙會議上對心存疑慮的工坊主們解釋,“此乃工業發展之基石,看似繁瑣,實則長遠之利。”

此外,他正式向朝廷提交了《請設龍安州工匠考評及晉升疏》,建議建立一套基於技藝水平、貢獻大小的工匠評定和晉升體係,優秀者可獲得“匠師”、“大匠師”等稱號,並享受相應津貼與禮遇,打破工匠卑微的傳統觀念,從製度上激勵技術創新。龍安,正試圖從單純的技術突破,轉向技術與製度雙輪驅動的發展新模式。

東南福州,張獻忠“以夷製夷”的策略開始顯現效果。被迫接受條件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了挽回損失和重啟貿易,不得不調集部分力量,對幾股長期活躍在台灣海峽至呂宋一帶、與荷蘭人也有齟齬的大明海盜團夥進行了幾次頗為賣力的清剿。雖然成效有限,但此舉無疑在本就互相猜忌的西方殖民者與亞洲海盜之間,埋下了更深的釘子。

而張獻忠則利用荷蘭人提供的部分南洋海圖信息,以及從俘虜和繳獲資料中整理出的情報,開始著手繪製更精確的《大明東南海疆及南洋諸島略圖》。他命令水師偵緝船,依據新海圖,對靠近大明沿海的島嶼、暗沙、水道進行更細致的勘測,為未來可能的遠洋行動做準備。

更重要的是,他利用荷蘭人與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之間的固有矛盾,以及此次荷蘭人被迫清剿海盜所引發的其他西方勢力不滿,開始巧妙地散播消息,挑動他們之間的競爭。一時間,關於荷蘭人意圖獨占與明貿易、甚至與明國秘密結盟對付其他西夷的流言,在澳門、馬尼拉等地悄然傳播,引起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當局的警惕和交涉。東南海疆的主動權,在張獻忠一係列組合拳下,正一步步向大明傾斜。

日本九州,薩摩藩的反叛並未如某些人預期的那樣迅速被撲滅。島津家憑借其在九州南部深厚的根基和彪悍的藩兵,加之初期戰術得當,成功頂住了幕府先鋒部隊的進攻,將戰事拖入了僵持階段。這使得原本觀望的西南其他強藩,如長州、土佐等,態度更加曖昧,甚至開始暗中與薩摩聯絡。

大明駐長崎使團館驛,已成為一個隱秘的情報中心和外交舞台。楊漣融合於謙武魂)坐鎮館驛,以其剛正不阿的氣度,繼續與幕府方麵周旋,既對薩摩的“擅自舉兵”表示“遺憾”,又不斷強調大明希望與整個日本和平通商的意願,讓幕府抓不到直接乾涉的把柄,疲於應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孫傳庭融合範仲淹武魂)則活躍於暗處,通過可靠的中間人,將有限的、經過嚴格篩選的軍需物資如治療刀傷金瘡的藥材、部分優質鐵料)和少量白銀,秘密轉運至薩摩藩。他並不指望薩摩能推翻幕府,而是要確保這把火能持續燃燒,最大程度地消耗幕府的實力和威望,為將來大明與日本談判積累籌碼。

“如今之勢,猶如火中取栗。”孫傳庭對楊漣分析道,“栗子便是打開日本國門之機。火候不足,栗不熟;火勢過猛,則易焚身。需精準掌控,方能在群狼環伺中,為我大明取得最大之利。”東瀛的局麵,在大明使團精準的“外科手術”式乾預下,正朝著有利於大明的方向緩慢而堅定地演變。

乾清宮內,朱常洛審視著各方送來的最新奏報。北疆案的深入引發的朝堂震蕩、龍安製度化建設的探索、海疆以夷製夷的成效、東瀛僵持局麵的利用……每一處都需要他把握分寸,拿捏火候。

“北疆之功必賞,然朝局之穩亦需顧及。告訴駱養性,查案可厲,但需快刀斬亂麻,避免遷延日久,反生枝節。對定王,另行密旨嘉勉,囑其鞏固邊防,警惕漠北反撲。”

“龍安所請工匠考評晉升之製,著吏部、工部詳議,若果能激勵工匠,可先在龍安試行,卓有成效後推廣。標準化之事,乃工業之本,格物院當傾力協助柳文耀推行。”

“張獻忠在東南,頗諳縱橫之術。然西夷狡詐,需防其表麵順從,暗中勾結。告訴俞谘皋,水師戰備不可鬆懈,新式戰艦打造需加快。”

“東瀛之事,楊漣、孫傳庭處置得當。然需提醒他們,薩摩可用不可信,幕府可壓不可逼。維持其內耗之局,方為上策。所需銀錢物資,由內帑密撥,勿經戶部,以免泄露。”

他的旨意,清晰地體現了一種均衡之道——在進取與穩定、革新與守成、剛猛與懷柔之間,尋找著最有利於帝國長遠利益的平衡點。他不再急於求成,而是更注重策略的精準和後果的可控。

“告訴徐允貞,”朱常洛最後對王安補充道,“樞密院需加強對四方情報之彙總研判,尤其注意各方動向之間的關聯。朕要的是全局在胸,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帝國的掌舵者,在經曆了初期的驚濤駭浪後,正變得更加沉穩、練達,試圖以更高的視野和更細膩的手腕,駕馭著這艘龐大的巨輪,穿越前方依舊密布的暗礁與風浪。泰昌十三年的這個夏天,注定將在帝國前進的年輪上,刻下又一圈深刻而複雜的印記。

喜歡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請大家收藏:()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末世?亂世?那個殺神是女的?! 末世重生開局說服軍區搞超聲炮 我的移動堡壘拒絕伊甸 末日燼土回響 王者男團成員是我的大學老師 地靈底語之血脈宿命 血色白銀 檸琛情鐘 朱棣:什麼?咱家老四是全球球長 官場沉浮:開局我就能看穿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