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十三年的金秋,天高雲淡,帝國廣袤的疆域上,去歲的動蕩與今歲的博弈似乎都沉澱了下來,化作了幾分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亦或是潛藏得更深的危機。收獲的季節,總是伴隨著對未來的審慎評估與未雨綢繆。
北疆,隨著“玄狐”周文瑞在山西老宅被東廠番子秘密緝拿歸京,其部分黨羽相繼落網,轟動朝野的“雲龍會”大案暫告一段落。朱由檢借此雷霆之勢,在北疆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清洗與整肅,數個與“雲龍會”有牽連的邊鎮中低階武官被革職查辦,一些長期與境外部落進行非法貿易的商隊被連根拔起。北疆的軍政紀律為之一肅,邊防堡壘鏈更加穩固。
秋收時節,廣袤的黑土地上麥浪翻滾,各屯墾點糧倉充盈。得益於有效的管理和相對和平的環境,北疆今年不僅實現了糧食自給,更有大量餘糧可調撥或儲存。朱由檢站在總督府的高台上,望著堡外一片金黃和井然有序的馳道,冷峻的臉上難得地露出一絲緩和。他知道,北疆的根基正在被夯實。
然而,李永芳的密報依舊提醒著他潛在的威脅:“雲龍會”核心雖遭重創,但其部分骨乾和外圍勢力如同草原上的野火,風過之後,餘燼猶存,散入漠北深處或隱匿於邊境複雜的人群中,難保不會死灰複燃。且羅刹人在勒拿河上遊的活動似乎有增無減,顯然並未放棄南下的野心。北疆的平靜,更像是暴風雨來臨前的間歇。
龍安州,蒸汽機的轟鳴聲再次成為西郊工坊區的主旋律。經過嚴格的整頓和《安全規製》的推行,生產秩序井然,事故率大幅下降。那艘備受矚目的明輪蒸汽船“龍興號”也成功完成了數次載貨試航,雖然速度尚不及順風時的帆船,但其不依賴風力和逆流而上的穩定性,已然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吸引了眾多商賈的目光。
柳文耀推動的“標準化”和《工匠考評晉升疏》也在龍安內部逐步落地。一批技藝精湛的工匠獲得了“匠師”稱號和相應待遇,極大地激發了工匠群體的積極性和榮譽感。龍安生產的布匹、鐵器因規格統一、質量穩定,口碑愈佳,商路進一步拓寬。
然而,潛在的阻力也在悄然滋生。工部派往其他州縣推廣蒸汽機技術的隊伍,反饋回的消息並不樂觀。除了類似四川鄰州遭遇的傳統行會阻撓外,更深層次的問題浮現出來:缺乏像柳文耀這樣強有力的地方主官推動,缺乏龍安那樣初步形成的產業配套和工匠群體,更缺乏應對工業化帶來的社會結構變化的經驗和準備。許多地方官府對興辦蒸汽工坊態度消極,或擔心引發民變,或覺得投入巨大而見效緩慢,遠不如征收傳統農業稅來得穩妥。
一股無形的、基於舊有治理模式和利益格局的慣性力量,開始成為龍安模式向全國擴散的最大障礙。柳文耀意識到,技術可以強製推行,但觀念和製度的轉變,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巧妙的策略。
東南沿海,張獻忠利用荷蘭人清剿海盜、挑動西夷矛盾的策略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帶來了新的挑戰。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付出代價後,終於與大明達成了新的貿易協議,獲得了在廈門、廣州兩地進行有限貿易的權利,但關稅、商品種類受到嚴格限製。
然而,大明水師的強勢崛起和張獻忠的強硬手腕,使得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國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們暫時擱置了彼此間的矛盾,開始頻繁接觸,試圖協調立場,共同應對大明這個正在改變遠東力量格局的“新玩家”。有跡象表明,一個針對大明海貿的、鬆散的西夷“協調機製”正在醞釀之中。
“想合起夥來對付老子?”張獻忠接到密報,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齒,“正好,省得老子一個個去找!傳令下去,往後在海上,但凡遇到西夷船隻,不管哪國的,都給老子盯緊嘍!隻要他們敢抱團,老子就敢把他們一塊兒收拾了!”
他一方麵命令水師加強戰備,加快新式“鎮海級”戰艦的列裝速度;另一方麵,則更加積極地利用貿易分化瓦解西夷,例如,向葡萄牙人提供稍優於荷蘭人的生絲價格,向西班牙人暗示可以討論關於呂宋菲律賓)華僑地位問題等,試圖在西夷脆弱的聯合中打入楔子。海疆的平靜之下,一場涉及多國、更為複雜的合縱連橫大戲正在拉開帷幕。
日本九州,局勢急轉直下。薩摩藩雖然驍勇,但終究實力與幕府相差懸殊。在頂住了初期的進攻後,後勤補給、兵源不足的問題逐漸暴露。江戶幕府調集了周邊數藩的強大兵力,發動了更加猛烈的總攻。經過數場慘烈的戰役,薩摩藩主力損失慘重,其居城鹿兒島城被幕府大軍團團圍困。
島津久通在絕望中切腹自儘,薩摩藩向幕府投降。這場由大明暗中煽動、持續了數月的西南叛亂,最終以幕府的全麵勝利而告終。
消息傳至長崎,大明使團館驛內一片沉寂。楊漣與孫傳庭相視無言,他們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幕府以雷霆手段平定薩摩,無疑極大地鞏固了其統治權威,也使得大明借助西南強藩撬開日本國門的策略遭受重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幕府經此一役,威望更盛,對我朝之戒心亦必更深。”楊漣沉聲道。
孫傳庭沉吟良久,方道:“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薩摩雖敗,然幕府亦元氣大傷,西南諸藩更是兔死狐悲,離心之勢恐更甚於前。眼下,幕府必急於穩定內部,或正是我朝改變策略,嘗試與幕府直接對話,尋求有限突破之機。”
他們立刻調整策略,一方麵以官方名義對薩摩的“敗亡”表示“遺憾”,並關切幕府對西南諸藩的後續處置,以試探其態度;另一方麵,則通過更隱秘的渠道,加緊聯絡那些對幕府勝利心懷恐懼的西南大名,積蓄未來的反抗力量。東瀛的局麵,因薩摩的隕落而進入了一個新的、更加微妙的階段。
紫禁城,秋日的陽光透過窗欞,帶來幾分暖意。朱常洛仔細閱讀著各方送來的秋收報告、貿易賬冊以及四方局勢彙總。北疆漸穩而隱患猶存,龍安深耕而推廣受阻,海疆得利而西夷合縱,東瀛受挫而變局已生……成果與挑戰並存,機遇與風險交織。
“北疆今歲糧足,邊患稍息,然定王所慮深遠,不可不防。著兵部,北疆今冬明春之軍儲,需較往年增加兩成,以備不虞。”
“龍安模式推廣之困,在於吏治與利益。著內閣,議定《勸工興商令》,明定地方官考成,需觀其興辦實業、開辟利源之績。另,令格物院編纂《蒸汽機要略》及《工坊管理初階》,頒行各地,使知利害,曉規程。”
“海疆西夷勾連,意料之中。張獻忠處置尚可,然需告誡其,剛不可久,柔不可守。與西夷周旋,當剛柔並濟,張弛有度。令其精選通譯及精明商賈,組建‘海貿谘議司’,專司與西夷交涉及情報收集。”
“東瀛之敗,非戰之罪,乃勢之使然。使團臨機應變,調整策略,甚妥。告訴徐允貞,加大對日情報收集,尤注意幕府戰後動向及西南諸藩人心向背。與幕府交涉,可持重緩進,示之以誠,察其虛實。”
他的旨意,不再局限於應對具體事件,而是更多地著眼於製度建設、人才儲備和長遠布局。他深知,帝國麵臨的是一場深刻的變革,非一時一地之功所能竟。
“告訴太子,”朱常洛對侍立一旁的朱由楧道,“治國如同弈棋,需走一步,看三步。今日之耕耘,未必立見收獲,然卻是明日碩果之根基。這泰昌盛世之路,需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前行。”
殿外,秋風送爽,吹動著庭前的落葉。帝國的中樞,在收獲的季節裡,並未沉醉於既有成果,而是以更加清醒的頭腦和審慎的態度,為應對即將到來的寒冬和更加複雜的未來,默默地積蓄著力量,綢繆著新的篇章。
喜歡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請大家收藏:()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