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十七年的金秋,天高雲淡,碩果累累。帝國四方在經曆了春夏的鐵火交織與激烈博弈後,似乎都迎來了階段性的成果,倉廩漸實,疆域稍安。然而,豐收的喜悅之下,過於迅猛的生長也帶來了新的枝蔓與更深層的隱憂,潛藏的危機在喧囂的收獲中悄然醞釀。
北疆,持續數月的戰事終於隨著秋意的加深而暫告段落。羅刹人在明軍頑強的機動防禦和“漠北義從”不斷襲擾後勤的雙重打擊下,攻勢漸頹,加之其國內似乎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最終選擇了退兵,縮回了勒拿河以北的據點。朱由檢取得了自開府北疆以來最重大的一場戰略性勝利,北疆防線曆經血火洗禮,愈發堅不可摧。
秋收時節,新開拓的屯墾區迎來了第一個豐收年,糧食產量較往年有顯著提升,大大緩解了北疆的糧餉壓力。總督府內,各級將領官員臉上都洋溢著勝利與豐收的喜悅。
然而,朱由檢站在總督府望樓上,俯瞰著堡外一片金黃和往來穿梭的商隊,冷峻的眉宇間卻不見多少輕鬆。李永芳呈上的密報提到了幾點隱憂:一是“漠北義從”在戰爭中壯大,幾個主要頭領居功自傲,索求無度,對其的控製難度加大;二是一些邊境部落雖表麵臣服,但暗地裡對明軍征發糧草、推行漢化仍存怨言;三是羅刹人敗退時,有意將一些繳獲的、相對精良的火器遺棄或“賣”給了某些桀驁不馴的部落,其心叵測。
“功成而易生驕,患常生於所忽。”朱由檢對身旁的心腹將領沉聲道,“傳令各部,犒賞可以,但軍紀操練不可鬆懈,尤其需加強對‘義從’及各歸附部落的監控。另,將羅刹流散火器之事,密查清楚,所有流入部落的此類火器,必須登記造冊,嚴加管控。”他知道,治理北疆,遠比打贏一場戰爭更為複雜漫長。
龍安州,蒸汽工坊的轟鳴聲與慶祝豐收的鑼鼓聲交織在一起。《大明工商管理則例》的推行和新一代蒸汽機的技術突破,使得龍安的產品在質量和成本上具備了更強的競爭力,不僅成功奪回了部分國內市場,甚至開始有南洋商船慕名而來,尋求采購“龍安造”的布匹和工具。州衙府庫因稅收增加和工坊盈利分紅而變得充盈。
然而,就在這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一股強大的暗流洶湧襲來。以江南幾家背景深厚的大商幫為首,聯合了部分在龍安整頓中利益受損的舊式工坊主,發動了一場針對柳文耀和《則例》的輿論與政治攻勢。他們利用其在朝中的關係網,連番上奏,彈劾柳文耀“借推行新法之名,行壟斷斂財之實”、“苛待商賈,與民爭利”、“龍安工坊煙囪林立,有傷風水,汙染山河”,甚至隱晦地提及柳文耀作為外戚,如此大規模掌控工業,恐非國家之福。
這些奏章言辭犀利,引經據典,在朝堂上掀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更棘手的是,他們同時在商業上對龍安進行圍剿,在江南等地聯合壓價,惡意詆毀龍安產品質量,並試圖切斷龍安產品南下的銷售渠道。
柳文耀麵臨著來自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他一方麵上書自辯,詳細陳述《則例》推行後龍安工匠待遇提升、市場秩序規範、技術不斷進步的事實,並列出詳實數據證明州衙稅收取之於工、用之於民;另一方麵,他利用州衙財力,建立龍安自己的商隊和銷售網絡,並積極開拓海外市場,試圖打破江南商幫的封鎖。龍安的工業化成果,引來了舊利益格局最凶猛的反撲。
東南海疆,張獻忠的《南洋經略方略》取得了初步進展。大明水師的定期巡航有效震懾了海盜和部分西夷商船的越界行為,幾條主要航線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派往南洋的“開拓船隊”也在婆羅洲北部和蘇門答臘東部,與幾個當地土王建立了初步的貿易聯係,並獲得了小範圍的臨時停靠權。
這一日,一艘前往婆羅洲的明軍偵察艦帶回了一個令人振奮又警惕的消息:他們在婆羅洲西北部發現了一處天然良港,其地理位置優越,易守難攻,且周邊物產豐富。更重要的是,據向導稱,控製此地的土著部落與盤踞在馬尼拉的西班牙人關係不睦。
“好地方!”張獻忠盯著海圖上標注出的位置,眼中放光,“若能在此建立據點,進可監視馬尼拉西班牙人,退可作為我朝商船前往南洋的中轉補給港,意義重大!”
他立刻下令,派遣一支由水師官兵和工兵組成的精乾隊伍,攜帶禮物和貿易商品,隨偵察艦再次出發,務必要與那個土著部落建立穩固關係,爭取獲得在此修建簡易碼頭和倉庫的權利。然而,他也深知,此舉無異於虎口奪食,一旦被西班牙人或其盟友荷蘭人察覺,必生事端。海疆的拓展,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時,也步入了更加敏感、更容易引發直接衝突的深水區。
日本,江戶城。一場秋雨過後,沉重的鐘聲響徹全城——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光,終究沒能熬過這個秋天,溘然長逝!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瞬間傳遍日本列島,也傳到了長崎大明使團館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將軍的突然離世,使得本就暗流洶湧的幕府權力鬥爭徹底失去了平衡。以酒井忠世為首的輔政派與以淺井久政為核心的外戚派瞬間撕破了最後的臉皮,雙方圍繞由誰是家光的年幼弟弟還是外戚支持的旁支)繼承將軍之位,以及由誰主導未來的幕政,展開了近乎白熱化的爭奪。江戶乃至周邊地區氣氛緊張,各大名態度曖昧,觀望風色。
長崎館驛內,楊漣與孫傳庭意識到,最關鍵的時刻到來了。
“淺井氏前番秘密求助,可見其勢弱。如今家光已死,其若想上位,必更加依賴外援。”孫傳庭融合範仲淹武魂)快速分析道,“此乃我朝提高要價,獲取更大承諾之機!”
楊漣融合於謙武魂)卻更為謹慎:“然局勢未明,酒井派實力雄厚,且態度不明。我朝若過早、過深卷入,風險極大。當下之策,應是同時接觸雙方,示好而非承諾,觀察其出價,待其鬥至兩敗俱傷,或一方顯露出明顯弱勢且願意付出足夠代價時,再果斷下注!”
他們決定雙管齊下,一方麵繼續保持與淺井派的秘密聯係,對其困境表示“理解”,並暗示若能獲得足夠“回報”,大明可考慮提供更多支持;另一方麵,則嘗試通過其他渠道,向酒井派傳遞大明希望與未來幕府保持友好、擴大貿易的意願。東瀛的棋局,因德川家光的死亡,進入了最複雜、最凶險的收官階段。
紫禁城,秋日的陽光透過窗欞,帶來融融暖意。朱常洛仔細閱讀著各方送來的秋收報告、貿易賬冊以及四方局勢彙總。北疆的勝利與隱憂、龍安的成果與反撲、海疆的進展與風險、東瀛的變局與機遇……成果與挑戰並存,捷報與危機交織。
“北疆大勝,賴定王運籌帷幄,將士用命。然其所慮深遠,隱憂確實存在。準其加強對‘義從’及部落之管控,流散火器務必清查收繳。告誡其,安不忘危,治不忘亂。”
“龍安遭反撲,意料之中。柳文耀能頂住壓力,內外施策,應對得當。著內閣廷議,力挺《則例》,申明朝廷鼓勵工商、體恤工匠之國策,對無端彈劾予以駁斥。江南商幫……傳旨申飭,令其不得蓄意破壞,違者嚴查!”
“海疆發現良港,機遇難得。然拓土之事,易啟邊釁。著張獻忠謹慎行事,與土著交往務求穩妥,據點建設初期規模宜小,以商屯為主,避免過度刺激西夷。”
“東瀛將軍既逝,亂局已生。使團雙管齊下之策,甚為妥當。告訴徐允貞,樞密院需全力配合,加強對兩派情報之收集與研判。朕要知道,誰更能為我所用,誰又能開出更高的價碼!”
他的旨意,依舊著眼於大局平衡與長遠利益。就在他做出這一係列決策,尤其是力排眾議支持柳文耀、默許張獻忠南洋拓點、以及授權使團靈活應對東瀛變局之後,腦海中那卷“山河社稷圖”驟然光華一閃,似乎變得更加清晰凝實。
“傳旨,”朱常洛對王安道,聲音沉穩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決斷,“今歲秋收,各地務須公平征糧,倉廩實而知禮節。另,著令史館,將北疆定王、龍安柳文耀、海疆張獻忠、東瀛使團等之功過事跡,詳加記錄,載入史冊。朕要讓後人知道,這泰昌盛世之基,是如何一步步奠定!”
秋風送爽,吹動著乾清宮前的落葉。帝國的掌舵者,在這豐收與危機並存的季節,以其越發敏銳的洞察和日漸增長的力量,駕馭著帝國這艘巨輪,堅定不移地駛向那波瀾壯闊的未來。
喜歡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請大家收藏:()朕聽說,你們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