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定規立矩謀長遠商鋪落成啟新篇
祠堂前,當陳彥手中那塊名為“肥皂”的神奇物件展現出驚人的去汙能力時,人群先是死一般的寂靜,隨即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和驚歎!
“我的老天爺!這……這東西神了!比皂角強太多了!”
“你看那油汙,一搓就掉!這要是洗衣裳,得省多少力氣!”
“還香噴噴的!這玩意兒肯定好賣!”
“彥哥兒!咱們還等什麼?趕緊多做些,明天就挑到鎮上去賣啊!肯定被搶光!”
群情激動,尤其是年輕人,仿佛已經看到了銅錢如流水般湧來的場景,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回家開工。
“對!就跟之前賣綠豆粥一樣!咱們還擺攤!肯定火!”陳延嶽更是興奮地滿臉通紅,揮舞著胳膊就要去搬家夥什。
“三叔!各位叔伯,且慢!”陳彥見狀,連忙提高聲音,攔住了躁動的人群。
眾人一愣,都疑惑地看向他。這麼好的東西,不趕緊拿去換錢,還等什麼?
陳彥走到人群中央,小臉上帶著與年齡不符的沉穩,朗聲說道:“我知道大家心急。但這肥皂,和之前的綠豆冰粥不一樣,不能像那樣擺攤叫賣。”
“有啥不一樣的?不都是好東西嗎?”陳延嶽不解地撓頭。
“不一樣的地方多了。”陳彥耐心解釋,“第一,肥皂是長久用的東西,不是吃食,講究個口碑和信譽。咱們擺地攤,今天在這裡,明天在那裡,客人買了萬一覺得不好,或者想再買,去哪兒找我們?第二,這肥皂看起來普通,但製作不易,成本也比綠豆粥高,咱們得賣個合適的價錢,不能像賣粥一樣扯著嗓子吆喝。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咱們要做的,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一個能傳下去的招牌!一個讓咱們陳家溝出名、讓‘陳記’兩個字值錢的招牌!”
“招牌?”老族長捕捉到了這個詞,眼中精光一閃。
“對,招牌!”陳彥肯定地點頭,“咱們要在鎮上,堂堂正正地租下一間鋪麵,開一家專門賣肥皂的店!店名就叫‘陳記皂坊’!要把店麵收拾得乾淨亮堂,把肥皂做得規整好看,明碼標價,童叟無欺。這樣,客人買了放心,用了好,自然會口口相傳,咱們的生意才能做得長久,越做越大!這才是真正的生財之道!”
這一番話,如同給沸騰的油鍋澆了一瓢涼水,讓激動的人們漸漸冷靜下來,開始認真思考。是啊,擺地攤終究不是長遠之計,風吹日曬不說,也顯得不上檔次。如果能有個固定的店鋪,那感覺立刻就不一樣了!
“彥哥兒說得在理!”老族長第一個表態,他用力頓了頓拐杖,“咱們要做,就做出個樣子來!不能讓人小瞧了咱們陳家溝!開店鋪!就按彥哥兒說的辦!”
族長一發話,眾人再無異議,紛紛點頭稱是,眼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接下來,便是具體的規劃和分工。陳彥條理清晰地說道:
“眼下有幾件事要立刻辦。”
“第一,是製作肥皂。這需要固定的人手和場地。我建議就在祠堂旁邊的空屋設立作坊,挑選十位心思細膩、手腳麻利的嬸娘嫂子,由我娘和二嬸帶頭,專門負責製作。製作方法和配方是咱們的根本,必須嚴格保密!”
說到保密,陳彥的神色格外嚴肅。
老族長立刻接過話頭,聲色俱厲地對全場人說道:“都聽見了嗎?製作肥皂的法子,是咱們陳家溝的命根子!誰要是敢把法子透露出去,不管是無意還是有意,都是我陳氏的罪人!老夫第一個不答應!輕則逐出宗族,重則……哼,打斷他的腿!都記住了嗎?”
老族長的威嚴無人敢挑戰,眾人紛紛凜然應諾,表示絕不外傳。
“第二,”陳彥繼續道,“是開店籌備。這需要三叔多費心了。您明天就去鎮上,尋找合適的鋪麵。位置最好在集市附近,人流量大,但也不必是正街最貴的鋪子,乾淨整潔,大小合適即可。談好租金,回來我們再商議。”
陳延嶽一聽自己又有重任,而且是為開店鋪這樣的大事奔波,頓時覺得臉上有光,把胸脯拍得砰砰響:“包在我身上!大侄子你放心,三叔我一定找個又便宜又好的鋪麵!”
“第三,是核算股本。這次咱們全村集資,共襄盛舉,賬目必須清晰。請族長太爺爺和幾位族老做個見證,咱們把各戶出的錢糧都登記造冊,按出資多少算清楚股份,以後賺了錢,就按股份分紅,公平公正。”
對此,大家自然沒有意見。當下就在祠堂裡,由老族長主持,幾位識字的族老執筆,將各戶自願認繳的銀錢數目一一登記在冊。最後核算下來,全村共集資一百零五兩銀子。其中,陳彥家因提供了核心技術,並且出了大頭,獨自出資五十兩,占股近一半。其餘各戶根據家境,出資一兩、二兩不等,湊足了剩下的五十五兩。
令人感動的是,對於陳彥家占股一半,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大家都心知肚明,沒有陳彥,就沒有這樁生意,他家多占股是天經地義的事。甚至還有族人覺得自家出資少占了便宜,很是不好意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各項事宜安排妥當,陳家溝這台新生的“商業機器”開始高效運轉起來。
張桂娘和李秀娟帶著精心挑選的十位婦人,在祠堂旁的作坊裡日夜趕工,嚴格按照陳彥傳授的流程製作肥皂。因為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後續的製作越發熟練,肥皂的成色和品質也越來越穩定。
而陳延嶽,則精神抖擻地開始了他的“尋鋪之旅”。他幾乎天天往鎮上跑,像個真正的掌櫃一樣,背著手,在各個街巷間轉悠,遇到招租的鋪麵就進去打聽,比較位置、大小、租金。他不再是那個莽撞的鄉下漢子,而是學會了察言觀色,跟牙行古代房產中介)打交道,討價還價。幾天下來,人瘦了一圈,皮膚也更黑了,但眼神卻越來越亮。
最終,他相中了一家位於集市邊緣岔路口的小鋪麵。這裡不是最繁華的地段,但勝在清淨,離集市近,人流有保障,租金也比正街便宜近一半。鋪麵不大,但前後通透,收拾一下應該不錯。他趕緊回來向陳彥和族長彙報。
陳彥親自去看了地方,覺得三叔這次辦得確實靠譜,位置和價格都合適,便點頭同意。於是,租約簽訂,拿到了鑰匙。
接下來便是裝修。陳彥畫了簡單的草圖,要求店麵整潔明亮,打一個簡單的木質櫃台,後麵做上貨架。村裡有木匠手藝的族人自告奮勇前來幫忙,很快,一個像模像樣的小店鋪就初具雛形。
一塊嶄新的、請鎮上秀才題字的“陳記皂坊”匾額被掛了上去。紅布覆蓋,隻等吉日開張。
看著這間凝聚了全村希望的小小店鋪,陳延嶽激動得眼眶都有些濕潤。他仿佛已經看到了“陳記皂坊”名揚四方的未來。而這一切,都源於他那個年僅七歲,卻仿佛擁有著點石成金之手的侄子——陳彥。
第五十五章完)
喜歡胎穿農家子,科舉來揚名請大家收藏:()胎穿農家子,科舉來揚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